西班牙美術

西班牙美術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班牙完成統一,成為歐洲海上強國,開始了文藝復興時代。從16世紀中葉起到17世紀中葉,美術方面的主要代表是迭戈·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17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美術一直缺乏生氣,直到18世紀90年代,由於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出現才打破了萬馬齊喑的局面,西班牙美術再一次引起歐洲關注。19~20世紀西班牙的美術界動盪複雜,在法國的影響下也湧現出一批著名的藝術家,其中有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胡安·米羅(Joan Miró)、胡安·格里斯(Juan Gris)、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班牙美術
  • 外文名:Spanish Art
  • 國家:西班牙
  • 所屬學科:美術
概念簡介,歷史發展,史前和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17世紀,18世紀,19世紀,20世紀,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概念簡介

西班牙美術,指西班牙地區產生的可視性的藝術,如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具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歷史傳統,是歐洲美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歷史發展

史前和古代

在阿爾塔米拉山洞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岩洞壁畫。為至今已見世界上最早的繪畫。形象是野牛、馴鹿和野馬等,藝術水平極高。在卡斯特利翁的山洞還找到一些用骨頭雕成的山羊頭。此外,還有1903年在黎凡特地方發現的岩畫。類似的岩畫,從北部的萊里達南至加的斯,約有40餘處。黎凡特岩畫是中石器時代的產物,最大的特點是人的形象增多,並手持著弓箭。這時的繪畫,已開始注意構圖的完整,以及人和大自然的聯繫。
西班牙美術
阿爾塔米拉山洞壁畫,《野牛》
在中部發現的岩畫《戰爭圖》,是新石器時代的作品,可能是人類最早的軍事題材繪畫。在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陶器器皿上刻畫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幾何花紋常有浮雕感。有一種陶器形狀如一個倒立的鐘,紋飾考究。這種鐘形陶器最早流行在安達盧西亞一帶,後流傳到西部和北部地區。在青銅時代,阿爾梅里亞一帶的藝術很有特色,現在仍有不少建築遺址和器皿被保存下來。
阿爾加文化是阿爾梅里亞文化的繼續,其青銅製品、陶器也很出名。公元前10~前9世紀在沿海一些地區,受腓尼基人的文化影響,南方的塔爾蘇斯地區與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加的斯在文化藝術上交流頻繁。隨著希臘的強大,在東海岸出現了希臘的殖民地,帶來希臘藝術的影響。在伊維薩島發掘出一尊《迦太基女子半身像》(前4~前3世紀),風格近似希臘雕像。羅馬人西征又把羅馬的文化帶到了伊比利亞半島上,在西部的梅里達至今保存有羅馬風格的劇場和競技場,在東部塔拉戈納保存有凱旋門和奧古斯都宮以及一些公共設施。前3~前2世紀,在一座墓室的壁畫上發現了一個畫家的名字——席爾瓦,為至今所知最早的西班牙畫家。

中世紀

從5世紀下半葉起進入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成為西哥特王國的領地,至今保存下來的西哥特建築有聖佩德羅·德拉納韋教堂(8~10世紀)等。711年阿拉伯人開始主宰西班牙,此後開始大量建清真寺。科爾多瓦大清真寺(785~987)是典型的伊斯蘭教建築。11世紀上半葉在西班牙出現了一批羅馬式的建築物,如卡斯蒂利亞地區弗羅米斯達的聖馬丁教堂(1066)、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修道院(約1080~1241)等。13~14世紀是哥德式藝術發展的時代,在卡斯提爾王國境內布爾戈斯、萊昂、托萊多3個城市的大哥德式教堂尤為著名。在阿拉貢、瓦倫西亞以及南部地區,也建有哥德式建築物,工匠大多是摩爾人,他們善於把天主教的哥德式風格與伊斯蘭教的裝飾風格糅合在一起,這種風格名為穆旦式。
西班牙中世紀雕塑基本上有用於建築物上的浮雕和用於祭壇上的彩色木雕兩種形式。在13世紀有一件非常精美的彩色木雕《悲哀的聖母》,形象生動。在哥德式時期,一些教堂建築物上的浮雕在風格上接近法國,而更重視細節的刻畫。哥德式時期比較優秀的浮雕作品如萊昂大教堂門廊上的先知像和聖母子雕像,自然、樸素。從15世紀起,教堂里的祭壇木雕日益增多,像一個大屏風,上面雕刻著各種宗教故事,並塗上色彩,這種手藝與西班牙民間木雕藝術有關。

文藝復興時代

西班牙的文藝復興和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略有不同:義大利城市資本主義勢力比較雄厚,而西班牙封建王權高於一切,宗教勢力強大;義大利有希臘羅馬藝術的傳統,而西班牙則缺乏這方面的傳統。因為常常受到教會的阻撓與干涉,人文主義的思想很難紮根,整個藝術顯然帶有較濃郁的宮廷主義和尊僧主義的色彩。
14世紀到15世紀是西班牙文藝復興的早期。早期文藝復興美術主要產生於沿地中海的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當時最主要的兩個畫派是加泰羅尼亞畫派和瓦倫西亞畫派。14世紀加泰羅尼亞畫派最有名的畫家費爾列爾·巴索(Ferrer Bassa),被叫作“西班牙的喬托”,與義大利的喬托是同時代的人。他曾在巴塞隆納的修道院創作宗教壁畫,其作品風格很近似喬托,有著強烈的世俗化情調和生活氣息。哈依姆·費雷爾(J. Ferrer)是15世紀瓦倫西亞畫派的一位畫家。加泰羅尼亞15世紀最有名的畫家是哈·烏格特(J. Huguet),創作了大量的祭壇畫。烏格特畫的祭壇畫人物生動,在人物背後還出現了風景的描繪,為以前少見。15世紀已出現了第一批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都試圖擺脫中世紀的束縛,並盡力將藝術與時代和生活聯繫起來,不過有些作品還明顯地帶有中世紀的殘餘,如作品的背景還常帶有金色,有些人物的面部仍帶有禁慾主義的表情。
16世紀上半期,西班牙開始大規模地向義大利藝術學習。查理五世是義大利藝術的熱心倡導者。他尤其喜歡提香的作品。在這一時期,有不少義大利畫家被邀請來西班牙,同時也有許多西班牙畫家去義大利學習。義大利的人文主義思想終於衝破障礙,在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裡得到進一步的傳播。16世紀前期西班牙繪畫的重要代表有阿連赫·費爾南德斯(Alejo Fernández)、路·巴爾加斯(L. Vargas)、胡安·德·華內斯(Juan de Juanes)等人。
16世紀下半期在腓力二世執政時,宮廷藝術由開放變為保守,在馬德里宮廷里最流行的是態度端莊、缺乏激情的王族肖像。服務於宮廷的主要畫家有拿沃連吉(J. F. de Navarrete),他的畫,不僅人物好,風景也出色,色彩也很有特點,受提香的影響很深。此外還有宮廷肖像畫家阿桑切斯·科埃里奧(A. Sanchze Coello)和他的學生巴道哈德·拉·克魯斯(Pantoja de la Cruz)。科埃里奧出生在葡萄牙,曾在布魯塞爾學習藝術,是一位典型的宮廷肖像畫家,他的作品雖然莊嚴肅穆,仍沒有擺脫宮廷肖像畫的呆板模式,但同時也比較重視人物的個性刻畫,所以並不覺得生硬和缺乏活力。這一時期,在義大利的影響下,地方上出現了樣式主義美術和鄉土風味的寫實主義美術。路易斯·莫拉雷斯(Luis Morales)是西班牙樣式主義美術的代表。另一位大畫家埃爾·格列柯(EI Greco)雖然受樣式主義藝術影響,但作品包含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主義思想。
西班牙美術
格列柯,《牧者的膜拜》,1603-1607年
16~17世紀之交是西班牙流浪漢小說流行時期,在美術上也出現了描繪世俗生活和市井人物的繪畫。瓦倫西亞的法·里巴爾達(F. Ribalta)、塞維亞的老法·埃爾連拉(F. Herrera the Elder)和法·帕切科(F. Pacheco)等人都是西班牙第一代現實主義畫家,為西班牙17世紀藝術黃金時代的到來做了準備,把藝術引上平民世界的道路。

17世紀

西班牙藝術最輝煌的時代之一,是17世紀上半期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三大藝術代表是荷西·德·里貝拉(J. de Ribera)、法·德·蘇巴朗(F. de Zurbaran)和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里貝拉的藝術受卡拉瓦喬主義的影響,他的一些宗教題材的作品反映了西班牙農民、漁夫所特有的嚴峻性格和堅忍不拔的氣質。蘇巴朗主要描繪僧侶世界,他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世界,作品頗有生活情趣。委拉斯開茲在塞維亞接受了卡拉瓦喬主義的影響,接近下層人民生活,大量的肖像畫作品體現了他剛正不阿的品德和對下層人民的熱愛與同情。塞維亞的巴·伊·穆里略(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是黃金時代的最後代表。他還是美術教育家,曾是塞維亞美術學院的第一任院長,畫風甜美,善畫聖母子及流浪兒生活的風俗畫。胡·德·巴爾德斯·萊亞爾(Juan de Nisa Valdes Leal)也是塞維亞畫家,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寓意象徵的形象,並充滿了動盪不寧的氣氛,他的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苦悶的心情。在17世紀下半期,馬德里宮羅馬式美術又占了上風,代表人物有科埃略等人。
西班牙17世紀的雕塑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代表人物是巴亞多利德的費爾南德斯。南派的代表人物有塞維亞的蒙塔涅斯及其學生卡諾。17世紀的雕塑大致有這樣3個特點:①大多是宗教題材;②多是彩色木雕,有祭壇木雕和人像木雕;③注重外在的刻畫,缺乏人物內在感情的表達。

18世紀

18世紀是西班牙藝術的低潮階段。1744年馬德里建立了聖費爾南多學院,並成為古典主義藝術中心。18世紀末,由於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的出現,才打破了美術界沉悶局面。戈雅的藝術在前期受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畫家最早是企圖喚醒理性來改造西班牙落後腐敗的局面。1808年後,在人民的奮起反封建反拿破崙鬥爭的年代裡,他已站在了人民的一邊,以藝術為武器進行了戰鬥。
西班牙美術
戈雅,《巨人》,1808年

19世紀

在法國的影響下,西班牙興起了古典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爾瓦雷斯–金特羅、馬德拉索、洛佩斯–波塔納等人。19世紀30年代浪漫主義勃興,代表人物有阿倫薩–涅托、盧卡斯–帕迪利亞等人。19世紀下半期湧現出一批描繪歷史題材的畫家,如畫家希斯維特等人。19世紀下半期在一些批判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中,流露出對社會不滿的批判情緒。其中馬里亞諾·福圖尼·馬薩爾(Mariano Fortuny y Marsal)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時代感,作品中所描繪的大都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物。
19世紀的著名雕塑家有馬里納斯、克羅爾等人。馬里納斯的作品具有激情和紀念碑藝術的特色,克羅爾在風格上則具有沙龍味。

20世紀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班牙興起了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華金·索羅利亞(Joaquín Sorolla)是傑出的印象主義畫家,他是追求色彩和外光的大師,創作了不少佳作。達里奧·德·雷戈約斯(Dario de Regoyos),曾以點彩的手法描繪風景。
20世紀可謂流派紛呈時代。立體主義畫家除了畢卡索格里斯外,還有阿吉雷、迪亞斯等人,迪亞斯把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的風格與立體主義的手法糅合在一起。西班牙表現主義繪畫帶有較濃的地方色彩,這一派的畫家很多,影響也比較大。古鐵雷斯·索拉納(Jose Gutierrez Solana)早期受表現主義影響,不過,他仍重視對生活的描繪。超現實主義起於20年代,最著名的代表有胡安·米羅(Joan Miró)、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胡安·格里斯(Juan Gris)等人。在20世紀上半葉還有不少堅持寫實主義創作原則的優秀畫家,他們最主要的特點是使藝術與生活結合起來,激勵人們去爭取美好的生活。伊格納西奧·蘇洛阿加(Ignacio Zvloaga)曾在羅馬、巴黎等地學習,是很有個性特色的畫家和雕塑家。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時期,湧現出一些投身革命的藝術家。1937年在巴黎的國際展覽會上,畢卡索展出了他的《格爾尼卡》。米羅等人也展出了自己的作品,取得了國際進步人士的讚揚。內戰時期也有不少人從事革命版畫創作,他們把繪製的傳單、招貼畫貼在馬德里的街頭。20世紀在巴塞隆納興起了20世紀主義運動,在40年代又出現了第二次20世紀浪潮派。
西班牙美術
達利,《內戰預兆》,1936年
在西班牙,抽象主義藝術比其他現代藝術流派的影響要大,從事抽象藝術創作的畫家也比較多。在首都馬德里,一些畫家投入抽象主義藝術創作,成立了一個名為“腳步”的社團,成員有:安東尼奧·薩烏拉、馬努埃爾·米亞雷斯、路易斯·費依託、拉法埃爾·卡諾加爾等。50-60年代,西班牙畫壇上曾湧現出一批抽象主義畫家,其中影響更大的是安東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他同其他年輕的藝術家、詩人們組織了“骰子七點”,創辦了同名的先鋒派藝術雜誌《骰子七點》,產生了頗大的影響。50年代到60年代,產生於德國的新表現主義推廣到了全世界。西班牙的代表畫家有:索拉、阿羅約、加西亞。90年代後,新波普藝術運動自美國傳向歐洲。對商業、物質主義的體現,一直是波普表現的核心,如西班牙女雕塑家納熱。
20世紀西班牙的雕塑領域產生了許多大師,除了畢卡索、米羅、岡查列茲,還有瑟蘭諾,他是一位直接金屬構成主義者;以及年輕一代的齊立達,他是第一位與構成主義者和風格派有直接淵源的雕塑家。

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年代
藝術家
代表作品
作品解讀
14世紀
費爾列爾·巴索(Ferrer Bassa,1290-1348),14世紀加泰羅尼亞畫派最有名的畫家,被叫作“西班牙的喬托”,與義大利的喬托是同時代的人。他曾在巴塞隆納的修道院創作宗教壁畫。其作品風格很近似喬托,有著強烈的世俗化情調和生活氣息。
西班牙美術
《耶穌復活》,1345-1346年
從《耶穌復活》可以看出圖中人物沒有中世紀繪畫中神秘和禁慾主義的神態,表現出豐富的感情,是多愁善感的樣子。這些作品雖然人物的比例還不夠準確,透視比較幼稚,背景有些簡略,但可以看出,他像喬托一樣正在作大膽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探索。
15世紀
哈·烏格特(J. Huguet,1414-1492),加泰羅尼亞15世紀最有名的畫家,1448年定居巴塞隆納後,在這裡創作了大量的祭壇畫。
西班牙美術
《聖喬治與公主》,約15世紀50年代
哈·烏格特的三聯畫《聖喬治》特別出色,中央一幅是《聖喬治與公主》,人物生動活潑,背景有一個開著的窗戶,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建築物。這幅畫畫風細膩,色調鮮亮明快,顯然受到了尼德蘭畫派的影響。這件作品現收藏於巴塞隆納的加泰羅尼亞藝術博物館裡。
16世紀
阿連赫·費爾南德斯(Alejo Fernández,1475-1545),塞維亞畫派的畫家。
西班牙美術
《航海者的聖母》,約1531年
《航海者的聖母》是一幅很有時代氣息又充滿抒情意味的畫。這幅畫的畫面中心是聖母,聖母周圍有許多航海家和商人,前景是大海, 海上有遠航的船隻,這好像在表明西班牙繁榮的海上貿易受到了聖母的保佑。
阿桑切斯·科埃里奧(A. Sanchze Coello,約1531-1588),出生在葡萄牙,曾在布魯塞爾學習藝術,是一位典型的宮廷肖像畫家,他的作品雖然莊嚴肅穆,仍沒有擺脫宮廷肖像畫的呆板模式,但同時也比較重視人物的個性刻畫,所以並不覺得生硬和缺乏活力。
西班牙美術
《唐·卡洛斯王子像》,1557年
《唐·卡洛斯王子像》是一幅優秀的作品,畫面上的王子表現出一種鬱鬱寡歡的樣子,這個王子後來被其父親殺害。
埃爾·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原名D. 特奧托科波洛斯,由於出生在希臘,後被稱為格列柯,意即希臘人。早年,在故鄉學畫,1560年到了威尼斯,進入提香的畫室,1570年他到羅馬,醉心於拉斐爾與米開朗琪羅的藝術,受到樣式主義的影響。1577年春,格列柯來到了西班牙,這是他創作生涯上的新的轉折。苦悶、懷疑、沉思像音樂中的主旋律,成了格列柯作品中的基調。他的這種激動不安的心情反映到了他的作品上,畫面上的人物、自然風景常常處在扭曲狀態之中,充滿了不可遏制的激情,作品有時還帶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主義的色彩。
西班牙美術
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1586-1588年
《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是格列柯的一幅重要作品,圖繪宗教傳說:1323年,當奧爾加斯伯爵下葬時,突然從天而降兩位聖者,他們穿著金色的衣服,走向人群,並把伯爵的屍體抱起置入石棺。當這一奇蹟出現時,在場參加葬禮的人們大吃一驚,有的忙念經文,有的舉目望天,有的沉思,有的驚嘆……這幅畫的意義在於既表現了奇蹟,又不完全相信奇蹟,重在表現當時人們複雜矛盾的心情,這種心情也代表了畫家本人的心情。他的作品好像不是把人們引向宗教,而是引向社會,引向人們對社會的沉思。
法·里巴爾達(F. Ribalta,1565-1628),瓦倫西亞畫派的畫家,是後來“黃金時期”著名畫家裡貝拉的老師,也是西班牙最早的卡拉瓦喬主義藝術的代表之一。他在描繪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時儘量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使之具有世俗化的特色,如他創作的《聖布魯諾》、《使徒彼得》、《福音的傳道者路加》等就是這樣一些作品。
西班牙美術
《聖布魯諾》,1627年
在《聖布魯諾》中,聖布魯諾宛如一位普通的僧侶,他衣著樸素,身體健壯。顯然,這一形象像是照著生活中的某個模特兒畫下來的。
17世紀
荷西·德·里貝拉(J. de Ribera,1591-1652),生於瓦倫西亞,早年隨父去義大利,後長期定居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早期在藝術上曾受拉斐爾、喀拉蚩、米開朗基羅和提香等人的影響,卡拉瓦喬的藝術對他的影響尤為直接與明顯。從1616年起,他成為那不勒斯總督的宮廷畫家。里貝拉早期的作品就以流暢的筆觸、結實的人體和富有激情的心理刻畫而引人注目。到了40年代,他的作品也以優美的威尼斯式的色彩而逐漸受到同行們的讚賞。
西班牙美術
《聖徒安德魯殉難》,1628年
里貝拉的創作題材廣泛,他一生的作品無論是宗教神、寓言、風俗畫還是肖像畫皆很出色。他的宗教題材作品更多地傾向於世俗化,宗教人物都是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真實寫照。他強調人體浮雕般的體積感,色調沉著有力,並帶有抒情詩般的意味,從而豐富了西班牙繪畫的藝術語言。
法·德·蘇巴朗(F. de Zurbaran,1598-1664),塞維亞畫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蘇巴朗家境比較貧寒,當過小牧童。大約在他16歲的時候在塞維亞向一位專門從事塗染木雕的匠人學藝。1617年生活在西班牙南部的列雷納,1629年定居在塞維亞。1634年他訪問馬德里,在那裡為國王畫了一副《加的斯攻擊》的畫。1635年回到塞維亞,他的主要藝術活動大都是在這裡。1658年移居馬德里。晚期曾受穆里略甜美風格的影響。
西班牙美術
《聖馬格麗達》,1640年
蘇巴朗畫過幾幅女聖徒的肖像,其中最為出色的如《聖馬格麗達》和《聖卡賽里達》。這兩幅畫中,女聖徒的形象宛如常人,她們就像是塞維亞社會中的貴婦,衣著華麗,打扮人時,好像還步履匆匆地從人們的面前走過,讓人很難把她們和宗教聯繫起來。
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1599-1660),西班牙17世紀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他的生活與創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塞維亞時期(1623年前),代表作品有《賣水人》(約1619)與《煎雞蛋的老婦》(1618)等,這些作品形象真實,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馬德里前期(1623-1651),進入馬德里宮廷,開始為國王腓力四世服務,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布列達的投降》、《腓力四世立像》等。馬德里後期(1651-1660),主要作品有《宮娥》(1656)、《紡織女》(約1655)等。
西班牙美術
宮娥》,1656年
《宮娥》是一幅描繪宮廷生活的作品,它真實地揭示了生活在宮廷里的人們,由於處處受著枯燥禮儀的約束,生活並不愉快。
18世紀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1746-1828),西班牙藝術家,被廣泛認為是浪漫主義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創作了一系列題材,包括自畫像、幻想場景、風景畫和靜物畫。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體的瑪哈》、《著衣的瑪哈》、《陽傘》、《巨人》等。
西班牙美術
著衣的瑪哈》,1800-1803年
《著衣的瑪哈》與《裸體的瑪哈》兩幅著名的婦女肖像,是兩幅同一姿態和構圖的青年女子著衣和裸體像。著衣瑪哈的姿態神情與裸體瑪哈完全相同。軟質絲綢緊身衣包裹著瑪哈的身體,仍然顯示出瑪哈豐滿肉體的魅力,由於含蓄而更具性感,充分運用了色彩來渲染情感。
19世紀
馬里亞諾·福圖尼·馬薩爾(Mariano Fortuny y Marsal,1838-1874),西班牙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他早年在巴塞隆納和羅馬學習繪畫。馬薩爾運用印象派的觀察方法捕捉瞬間的場面和動作,利用攝影化的效果,表現某種光影瞬間的精彩形象。他還利用了一種顏料厚塗的表現技法,表現出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馬薩爾的藝術風格成就在這幅《福圖尼家的花園》一畫中被完全地體現出來了。這是一幅運用印象派的方法創作而成,同時也保留著寫實主義的寫實性,既重視形象結構又突出描繪物象在特定時空中的光和色彩效果。地面鵝卵石鋪的路是出自馬薩爾的厚塗畫法,顯得沉重的分量感。畫面清澈、雅靜,充滿陽光和生命。
20世紀
華金·索羅利亞(Joaquín Sorolla,1863-1923),西班牙畫家,以其對西班牙文化、風景和歷史場景的描繪而聞名。他的繪畫運用了快速的自信筆觸和現實主義色調。他曾說:“如果我必須緩慢地繪製,我根本無法繪製。每個效果都是短暫的,必須快速繪製。”
西班牙美術
《海邊漫步》,1909年
索羅利亞創作了小型油畫素描和大型繪畫作品,如《海灘漫步》和《空中飄舞》。他使用藍色、紫色和青綠色展現了海水和沙灘,以及畫中他的妻子克洛蒂爾德和他們的女兒瑪麗亞的人物形象。她們飄動的衣飾被清風拂過的樣子將畫面定格在這一被畫家捕捉到的轉瞬即逝的瞬間。畫面從克洛蒂爾德的寬檐草帽當中一裁而過,在前景下部留下了一片空曠的沙地,而背後則是輕盈的海浪,他們的帽子與衣服隨風而舞,以簡單的構圖,卻繪出了生動的場景。
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對形式、色彩和透視的巧妙運用深刻影響了後世畫家。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他的天才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畫家何塞·魯伊斯·布拉斯科培養出來了。1904年定居巴黎,沉浸在格特魯德·斯坦的先鋒派圈子中,他迅速從新印象主義過渡到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然後在他的傑作《阿維尼翁的惡魔》(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中達到頂峰。畢卡索不斷地尋找繪畫解決方案,並與朋友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對話,將他在非洲雕塑中看到的形式與他從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那裡收集到的多種視角融合在一起,創作出立體主義。不僅限於繪畫,藝術家還通過拼貼、雕塑和陶瓷來表達自己。
由於深受西班牙內戰的影響,畢卡索創作了可以說是他最公開的政治作品《格爾尼卡》(1937),這是一幅壁畫大小的繪畫,描繪了參差不齊的形狀和對比鮮明的灰度的大屠殺。
古鐵雷斯·索拉納(José Gutiérrez Solana,1886-1945),西班牙畫家、版畫家和作家,與表現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繫。索拉納出生於馬德里,14歲時進入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完成學業後,他在全國美術展上展出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獲得了無數獎項,包括1930年馬德里美術一等獎,並在匹茲堡、奧斯陸、芝加哥和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
西班牙美術
《穆爾加卡迪茲》,1935年
受西班牙大師,尤其是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影響,索拉納以其對城市生活的冷酷描繪而聞名,他用柔和的泥土色調和血紅色繪製。在厚厚的油漆層中工作,常見的主題包括公牛、城市景觀、酒館和妓女。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西班牙著名畫家,超現實主義者,風格多變,作品怪異,曾引起不同看法。達利一生以精湛的繪畫技藝,超凡的藝術想像力創作了許多充滿幻覺、荒誕和神秘感的作品。他在創作思想上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作品中蘊涵有偏執、妄想意識。達利不僅僅從事繪畫創作,也作雕塑,參加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寫作和設計製作,他的才華表現在藝術各領域,甚至他的文學作品,也可稱為超現實主義的典型之作。達利對心理學、精神分析理論十分關注,他通過奇異的聯想,創造出一系列怪誕形象,頗具超現實的“真實感”。
《記憶的永恆》是達利代表作,畫中的鐘表都是變了形,被軟化成可塑形態的東西了。它們是昔日的象徵,是對20世紀抽象組合的否定,也說明時光在流逝。這張畫的構思,達利受到義大利“形而上畫派”主將基里柯作品的啟迪,只是達利作了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他把三隻表都畫成了可以摺疊、可以彎曲的軟表,旁邊又畫上了象徵性渴望的螞蟻。
安東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1923-2012),西班牙前衛畫家、雕塑家。具世界代表性的抽象藝術大師,二十世紀歐洲先鋒藝術的先驅。他以抽象藝術和繪畫媒材的大膽運用聞名於世。他將日常事物蓋上了自己的標籤來使用,讓它們成為了自己語言的一部分。
西班牙美術
《輪廓》,1987年
塔皮埃斯以混合介質繪畫而聞名,這種繪畫融合了大理石灰塵、自然物體和樹脂。社會主題貫穿於他的高質感和觸覺繪畫中,這是受他對戰時政治和環境以及戰後西班牙政府狀況的經驗影響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