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1973年底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屬一級文物,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放置在邊長45厘米、通高17厘米、蓋高4.5厘米的漆盒內,包括1件方形髹(xiū)黑漆木博局,帶有用象牙條嵌出方框和曲道;12根象牙箸狀長籌碼,30根象牙箸狀短籌碼,12枚象牙大棋子,18枚小棋子,1件小木鏟,1個象牙削刀和1件環首角質刻刀;此外,還有一件發現於博具盒之外的骰子,系18面體。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製作精美,保存較為完整,並能與同墓出土的一份“遣策”相對照,對於研究漢代的六博遊戲、工藝美術乃至生死觀念等,都有其價值。(概述圖來源:湖南省博物館官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
  • 出土地點: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
  • 館藏地點:湖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漢前期
  • 出土時間:1973年 
  • 文物級別:一級文物
  • 文物類別:雜項(主體部分屬漆器)
  • 特殊保護措施:禁止出境展出 
流傳歷史,文物特徵,出土環境,文化寓意,製作技術,文物價值,保護措施,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是於西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此據該墓出土的記事木牘)與馬王堆3號漢墓的墓主人一同下葬的,至於墓主人的身份,應是辛追利蒼之子,可能是第二代軑牛重迎侯利豨或者是他的兄弟。
馬王堆三號墓遺址馬王堆三號墓遺址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的出土時間,有1972年、1973年底和1974年等多種說法。據相關發掘簡報,該文物所在的墓葬的發掘時間為1973年11月19日至12月13日,則該博具的出土時間當為1973年底。出土後清理時,博具盒中缺少骰子,後來考古工作者在一件雙層六子漆奩中找到了一枚骰子,其大小正適合放在博歡應具空出的小格里,由此確定這是一套博戲用具。此後,該博戀享喇淚具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包括一個博局、20個直食棋、42根筭,還有黑白棋子各6個、18面木骰子一個、象牙削和割刀各一件,除木骰子外企紙騙祖,都殃榜企裝在一個錐畫漆盒中。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
博具盒為正方形,盒底四角有平足。盒外黑漆,內朱漆。蓋呈盝頂形,蓋頂錐畫飛鳥、雲氣,並夾雜朱漆繪幾何圖案。
博局(即棋板)由方形木板製成。局上繪。為平板式,嵌放於博具盒內,通體黑漆,再用朱色雙線勾出格道和圖案。格道按照曲道格式,包括9個“L”形、4個“T”形和一個長方形曲道,系用刀刻成規矩形紋槽,再把象牙條嵌入槽內,四角有用象牙薄片剪帖的鳥形裝飾。盒內一端有穿孔,內置活動木栓,可取出博局,盒內隔成長方形、方形、橢圓形格子,分別放置棋子12枚(6枚白色,6枚黑色),20枚直食棋,12枚長籌碼,30枚短籌碼以及骰子、割刀、削各一件,骰為木質,余均為角質。
骰子為18面體,通體髹深褐色漆,每面先陰刻篆體數字一至十六,後用朱色填字和勾劃每方邊線。其中相對的兩面,一面刻篆文“驕”字,另一面刻“妻畏”字。
馬王堆漢墓共有3座。據發掘簡報,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出土於其中的3號墓,該墓位於1號墓(即辛追之墓)南4.3米處,是一座帶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墓,墓坑深17.7米,墓口南北長16.3米,東奔組嚷西寬15.45米。該墓出土隨葬器物一千餘件,其中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被發現於槨室北邊箱(寬94厘米,長2.87米)的西端。
六博,又作“六簙”、“陸博”,是博戲中已知的最早流行於世的一種,先秦時期已經流行,漢時尤盛。截至2020年,包括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在內,已出土於墓葬的戰國至漢代博具實物在三十件以上。作為亡者生活的必需品,此類六博具體現出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也不排除含有“溝通神靈”之類的用意。西漢中後期至東漢,此類六博具多被表現六博遊戲場景的畫像石或六博傭取代,有研究者認為,這反映出漢人生死觀念的某種變化。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的博具盒,盒面上施用所謂“錐畫”技法刻出飛鳥及雲氣紋進行裝飾。錐畫,指以硬度超過漆膜的錐為工具,在漆器表面刻出花紋。促巴記這一技法曾被稱為“針刻”,至馬王堆3號漢墓發掘後,根據“遣策”(即“遣冊”,登記隨葬品的簡冊),其稱呼才被更正為“錐畫”。這一技法除單獨採用之外,還常與彩繪結合,或線上條內填彩,達到突出錐畫的效果,還有在錐畫表面髹透明漆形成暗花等多種裝飾風格。該博具盒在採用錐畫技法時,即同時用朱漆描繪幾何紋。錐畫被認為是宋代戧金工藝之濫觴。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博局、籌碼、棋、骰和博具俱全,在已出土的博具中是少見的。不僅如此,這套博具還能夠與同墓出土的遣策記錄相對照,使研究人員了解到博戲用具的更多歷史信息。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被列為一級文物,並被列入中國國家文物局發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製作技術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的博具盒,盒面上施用所謂“錐畫”技法刻出飛鳥及雲氣紋進行裝飾。錐畫,指以硬度超過漆膜的錐為工具,在漆器表面刻出花紋。這一技法曾被稱為“針刻”,至馬王堆3號漢墓發掘後,根據“遣策”(即“遣冊”,登記隨葬品的簡冊),其稱呼才被更正為“錐畫”。這一技法除單獨採用之外,還常與彩繪結合,或線上條內填彩,達到突出錐畫的效果,還有在錐畫表面髹透明漆形成暗花等多種裝飾風格。該博具盒在採用錐畫技法時,即同時用朱漆描繪幾何紋。錐畫被認為是宋代戧金工藝之濫觴。

文物價值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博局、籌碼、棋、骰和博具俱全,在已出土的博具中是少見的。不僅如此,這套博具還能夠與同墓出土的遣策記錄相對照,使研究人員了解到博戲用具的更多歷史信息。

保護措施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被列為一級文物,並被列入中國國家文物局發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