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帛畫《導引圖》

西漢帛畫《導引圖》

帛畫《導引圖》為西漢時期的文物,長133厘米,寬51厘米,1973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漢帛畫《導引圖》
  • 出土地點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
  • 館藏地點: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
  • 所屬年代:漢
  • 所屬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
詳細信息,歷史淵源,

詳細信息

該圖是一幅彩繪的導引練功圖。帛畫共分上下4層,每層各繪11幅小圖,共有圖像44幅,每圖均繪有一個運動姿勢的人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人像高9-12厘米。《導引圖》形象地反映了秦漢時期人們養生保健的一種醫療體育運動。

歷史淵源

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認識到運動保健的重要性,並創造了一套以呼吸運動與軀體運動相結合的醫療體育方法。早在春秋戰國時,以呼吸運動為主的“導引”方法已相當普遍。到了漢代,導引療法又得到進一步發展。華佗吸收前人的成就,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創造了一套“五禽之戲”,即摹仿虎、鹿、熊、猿、鳥等5種禽獸動作姿態的保健體操。據說其弟子吳普每天做五禽戲,常年不斷,“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有一位桃源人僮俊傑還創編了一套馬王堆氣功,其功理就源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及古今導引、吐納之術。據說,現今流傳的“易筋經”基本動作都能從“導引圖”中找到原型。
“導引圖”其實就是反映了先期秦漢時期人們的養生保健思想。養生保健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達官顯貴們求仙煉丹的鬧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都樂此不疲。有“腳都” 之稱的長沙也可以說是傳承了古人自我保健的意識,長沙人選擇了用足療的方式來緩解精神壓力,而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帛畫中,就記載了二千多年前關於足療推拿、導氣的方法與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