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中山王陵

西漢中山王陵

燕趙大地雖非秦漢帝陵之區,但兩漢分封王陵墓卻很多,其中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夫婦的山陵,仍以當時少有的鑿山造墓的形式以及隨葬的金縷玉衣等稀世文物在中國古代陵寢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滿城位於太行山東麓,在縣西北山腳下有一片丘陵地帶,這裡有一座孤立的小山,俗稱陵山。陵山高200多米,由三個連綿的山峰組成,主峰居中,山頂較為平坦,左右兩峰遙相對峙,似人工雙闕,天造地設,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就坐落在主峰的東坡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中山王陵
  • 地點:河北
  • 性質:墓地
  • 時間:漢初
概括,墓室簡介,劉勝墓,其妻竇綰墓,劉勝生平,中山王由來,出土文物,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概括

漢初大封同姓王,以屏藩皇室。漢景帝庶子劉勝在公元前154年被封中山國,這是西漢第一代中山王,轄境相當今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國以西、唐縣新樂以東、滹沱以北的地區,治盧奴(今定州市)。劉勝死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統治中山40餘年之久。 漢中山王墓位於定州市境內東郊。定州市定縣)漢時為中山郡,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其第九子勝為中山靖王,遷都盧奴(定州),中山郡改為中山國,始為漢代的中山國。西漢共續六王歷經百餘年,東漢延續六代王歷經140年。漢墓群大部分漢墓分布在城區東南部。主要墓葬在京廣鐵路東部、定安公路北部。經勘探調查,定州境內原有漢墓281座,其中中山懷王陵、中山簡王陵、穆王陵等已經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精品,為研究漢代中山國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大部分封土已平,現有封土最高者30米,一般高5米。現存漢墓175座,劃定124個保護範圍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滿城
漢中山王墓漢中山王墓

墓室簡介

劉勝墓

劉勝墓坐西朝東,開鑿山岩做墓室,其布局仿人間宮殿建築。在墓道盡頭,南北各有耳室一間,穿過寬敞的中室進入後室,全長51.7米,最寬處32.5米,最高6.8米,墓道長20餘米。南耳室為車馬房,內葬裝飾華麗的馬車6輛,馬12匹。北耳室內藏糧食、魚肉類、滿缸的美酒以及各式各樣的飲食用具。中室最為寬敞,方形,長15米、寬12米,兩座宴會用的木質帷帳(已朽爛倒塌)十分精美,這是供死者靈魂飲酒作樂的廳堂。中堂的西端有後門一道,門扉上有銅質鍍金獸面銜環一對,打開石門即進入後室,內又分主次兩室,主室長約5米、寬4米,由石板砌成,四壁塗紅色,室北正中有漢白玉棺床,上置劉勝棺槨。整座墓內有排水系統,溝溝相通,最後流入滲井內,避免了水浸損害。
中山王陵中山王陵

其妻竇綰墓

劉勝墓北面約120米的山坡上建有其妻竇綰墓,內部結構布局與劉勝墓相似,規模略大。兩座墓密封無隙,先用石塊填充墓道,後砌兩道土坯牆,以鐵水澆灌彌縫,堅如磐石。劉勝山陵建在山巒之上,居高臨下,氣勢壯觀,顯示了西漢一方之王的尊嚴和顯貴的地位。隨葬品數量浩大,有銅器、金銀器、玉石陶器、漆器等4000餘件。造型獨特、裝飾新穎的劉勝墓的漏壺,呈圓筒形,高22.5厘米,安插標時的刻箭隨水的升降標示時刻。這座古計時儀是目前全國出土的漏壺中有準確年代可考的最早的一件。此外,長信宮燈、當戶燈、銅羊燈、銅雀燈、錯金博山爐、鼎形銅熏爐、長樂宮鐘、錯金銀鳥篆鐘、中山內府鐘、鍅、䦆、鋗,以及鎏金銅口飾、銅鏡、玉人、石俑、銅鏈子壺、料耳環、各種彩繪陶器、醫用金針、穿孔工具、銅戈、銅劍、玉具、鐵劍等等,都異常精美,世所少見。

劉勝生平

劉勝,常見中文名。著名的有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第一代中山國國王,蜀漢皇帝劉備第十三世先祖。1968年在對其及王后竇綰墓的發掘工作中,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包括舉世聞名的“金縷玉衣”。另東漢平原王也叫劉勝。有不同的人物同名。劉勝是漢景帝劉啟庶子,母親為賈夫人,還有一個同母兄趙敬肅王劉彭祖劉勝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父親封為中山王漢武帝剛即位,大臣都因為七國之亂的教訓,對諸侯王進行百般挑剔,動不動就上告諸侯王的過失。建元三年,劉勝和代王劉登、長沙王劉發、濟川王劉明一起到長安朝見弟弟漢武帝漢武帝設宴款待他們,劉勝聽見奏樂就哭了出來。漢武帝問他緣故,他藉機向弟弟控訴被國相吹毛求疵,動不動就要進讒言。文辭雄壯,條理分明。漢武帝於是要求有司不得再欺凌諸侯王。一時之間,劉勝被譽為“漢之英籓”。
也許是深自韜晦,劉勝從此以後把精力全部轉移到了酒色上面,光兒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個。但他沒有酒色過度,當了四十二年中山王才死去。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削藩建議,準許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給其他兒子,由國家封他們為列侯。
劉勝有二十個得寵的兒子分期分批被封為列侯。但不幸的是在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有十一個兒子因為在進獻給宗廟用於祭祀祖先的黃金里弄虛作假,被革除了爵位。

中山王由來

漢初大封同姓王,以屏藩皇室為 第一代中山國國王,蜀漢皇帝劉備第十三世先祖。燕趙大地雖非秦漢帝陵之區,但兩漢分封王陵墓卻很多,其中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夫婦的山陵,仍以當時少有的鑿山造墓的形式以及隨葬的金縷玉衣等稀世文物在中國古代陵寢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滿城位於太行山東麓,在縣西北山腳下有一片丘陵地帶,這裡有一座孤立的小山,俗稱陵山。陵山高200多米,由三個連綿的山峰組成,主峰居中,山頂較為平坦,左右兩峰遙相對峙,似人工雙闕,天造地設,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就坐落在主峰的東坡上。漢初大封同姓王,以屏藩皇室。
aa

出土文物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後用為殮服。由於等級不同,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 河北滿城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
竇綰的金縷玉衣竇綰的金縷玉衣

長信宮燈

墓中出土的文物,除金縷玉衣使世人震驚外,還有很多精美的青銅器,長信宮燈就是其中一件。長信宮燈金縷玉衣等一同出土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墓,據考證,長信宮是漢景帝時皇太后竇氏(景帝之母,劉勝之祖母)居住的宮殿,此燈原是宮中之物,由竇氏送給她心愛的孫兒的。燈的整體形象是一個跪坐著的宮女雙手執燈。宮女身體中空,頭部和右臂可以拆卸。她左手托燈座,右手提燈罩,右臂與燈的煙道相通,即以手袖作為排煙燼的虹吸管,兩者結合得渾然一體,處理得十分自然。燈的結構也很精巧,燈座、燈盤和燈罩都是可以拆卸的,圓形燈盤可以轉動,兩塊瓦狀的罩板能夠開合,因而能任意調節燈光照射的方向和亮度的強弱大小。點燈後,虹吸裝置使蠟燭燃燒時的煙燼通過宮女的手臂納入體中,從而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潔。燈座可以盛水,這便能使吸入宮女體內的煙燼溶於水中。這件銅燈不僅體現出卓越的設計匠意,把實用功能、淨化空氣的科學原理和優美的造型,有機結合成一體,也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煉技術。在裝飾上採用通體鎏金,燦然發光,顯得富麗華美,讓人過目難忘。
長信宮燈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長信宮燈
宮燈概述
通體鎏金,燈體是一位跽坐掌燈、優雅恬靜的宮女。中空,整體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六部分組成,各部均可拆卸。宮女著廣袖內衣和長袍,左手持燈座,右臂高舉與燈頂部相通,形成煙道。燈罩由兩片弧形板合攏而成,可活動,以調節光照度和方向。燈盤有一方銎柄,內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銘文九處65字,分別記載了該燈的容量、重量及所屬者。因燈上刻有“長信”字樣,故名“長信宮燈”。據考證,此燈原為西漢陽信侯劉揭所有。劉揭文帝時受封,景帝時被削爵,家產及其此燈被朝廷沒收,歸皇太后居所長信宮使用。後來皇太后竇氏又將此物賜於本族裔親竇綰。此燈做為宮廷和王府的專用品、禮品,可見它在當時也是很珍貴的。長久以來,長信宮燈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工藝美術品中的巔峰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而廣受讚譽。這不僅在於其獨一無二、稀有珍貴,更在於它精美絕倫的製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藝術構思。
長信宮燈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堪稱“中華第一燈”。 採取分別鑄造,然後合成一整體的方法。考古學和冶金史的研究專家一致公認,此燈設計之精巧,製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壺通體用鎏金、鎏銀工藝裝飾。全壺金銀相間,黃白互映,異常華麗。壺底銘文顯示此壺是主司膳食的官用來盛酒的器物。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通高59.5厘米、腹徑37厘米,重16.25公斤,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侈口、束頸、鼓腹、圈足,腹部一對鋪首銜環。壺通體用鎏金、鎏銀工藝裝飾。口部和圈足飾鎏銀捲雲紋帶,頸部飾金銀相間的三角紋帶,腹部飾四條獨首雙身的金龍相互翻卷蟠繞,並綴以金色捲雲紋。鋪首鎏金。蓋面飾三隻鎏金夔鳳,蓋緣飾鎏銀捲雲紋,蓋豎三鎏銀雲形鈕,捲雲紐鎏銀。紋飾金銀相映,富麗堂皇。壺內壁髹朱漆一層。壺底銘刻:“楚大官,槽,容一石口,並重二鈞八斤十兩,第一”等字,鐫刻潦草不規整。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