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浙江衛視大型紀錄片)

西泠印社(浙江衛視大型紀錄片)

《西泠印社》是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杭州市委宣傳部、浙江大學和西泠印社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

紀錄片《西泠印社》總投資3000萬元,是浙江廣電目前投資最高的紀錄片項目,將分六集進行拍攝,並以人物和故事為主線,逆流而上、穿行百年。

紀錄片將於2019年國慶期間播出,作為鐫刻中華歷史文明的優秀文化作品,獻禮新中國70周年國慶。

《西泠印社》的序篇《孤山路31號》於2018年11月14日起每周三在浙江衛視晚間檔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泠印社
  • 類型:大型紀錄片
  • 導演:許繼鋒 
  • 集數:6集 
創作背景,內容簡介,幕後製作,衍生作品,

創作背景

在中華文化體系里,石頭具有純粹、樸素、執著的精神寓意。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以金石文化聞名於世的西泠印社將開拍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來記錄西泠精神,向世人展示西泠印社百年文化。
“什麼是西泠精神?或者說什麼是中國的印學精神?最核心的就是一個字:‘信’!是一種承諾,一種修養,一種堅忍,一種身份尊嚴!”紀錄片《西泠印社》的總導演、浙江衛視總編室副主任許繼鋒說:“在金石文化‘大江湖’,西泠精神在兩個時空從容交匯,實現了有序傳承,是一種文化現象的生命活力所在。我們希望以開放、鮮明的影像語言,揭秘‘西泠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在金石家的筆觸里找到隱秘的超現實空間,同時賦予其影像表達的劇情邏輯。”
西泠印社保存有50000多件文物,107件國家一級文物,他們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在《西泠印社》的鏡頭下,這些精微的雕刻藝術,將被無限放大。
《西泠印社》的啟動,也代表著浙江廣電“東西南北中”“一帶一路”紀錄片工程的進步一推進。浙江廣電集團總裁呂建楚介紹,“南”指《南宋》,“北”指《藝術:北緯30度》。“西”指《西泠印社》,“中”指《中國村落》,“東”指籌劃一部以海洋類題材為內容的紀錄片。而“一帶一路”則是以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為抓手,將節目與國家戰略有機結合。
告別了以“印”授信的舊時代,在價值多元、選擇良多的當下,人們的理想和初心似乎在欲望的叢林迷了路,與傳統道德、秩序日益相背離。中國人,什麼時候丟了自己的印呢?紀錄片《西泠印社》試圖通過對西泠精神的再現,讓中國人找回身份尊嚴。

內容簡介

紀錄片《西泠印社》分六集進行拍攝,以人物和故事為主線,鏡頭將逆流而上、穿行百年,通過對創社四傑及吳昌碩、李叔同、啟功、趙朴初和饒宗頤等知名社長及社員的道德修養和藝術涵養的深度剖解,打撈“義”、“士”、“俠”、“禪”、“隱”的中國士大夫精神,從西泠印社的傳承歷程,折射出中國知識分子百年精神史。
對於紀錄片《西泠印社》的英文名“Sealintime”,許繼鋒解釋道:“西泠印社就像一個被時間封存的文化寶藏,不同於以往紀錄片封閉型、個人的創作形態,《西泠印社》將構建一種全開放、全直播的創作模式,打通年輕、打通當下、打通網際網路,藉此打開這個封閉的文化空間。”
“在西泠印社的百年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的大人物、小人物值得書寫。比如最早的‘贊助社員’之一的盛宣懷,他代表的是一個‘義’字;還有吳昌碩,他代表的是中國文人的‘士’字;李叔同代表了文人的‘俠’,現任社長饒宗頤代表的是‘隱’,一種遺世獨立的境界。所以,我還是希望從人的命運代入,來串聯起《西泠印社》的內容。”紀錄片《西泠印社》的總導演、浙江衛視總編室副主任許繼鋒說。
西泠印社的物質價值,不僅僅在於文物。紀錄片還將把鏡頭對準人、印石以外的生命:一片苔蘚、一塊石頭,甚至一隻疾馳而過的飛鳥……這些周而復始的隨機性自然片段,早已與西泠精神的生命氣息相連相通,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系。

幕後製作

2017年6月28日,《西泠印社》在中國印學博物館舉行開機儀式。
紀錄片《西泠印社》在全部採用超高清4K拍攝的基礎上,還構建了一種全開放、全直播、全“裸式”的創作模式。打通年輕、打通當下,打通網際網路。儘管紀錄片還在製作中,但是相關的微信號、微博號已經上線,接下來,紀錄片還將通過網路直播、熱門話題討論等,全景展現西泠有關的草木石塊、飛鳥蟲魚等風物趣事、拍攝細節。這種集社交與內容生產於一體的創作方式,更具時效性互動性,也是項目方積極探索融媒體傳播、利用全新技術手段建立陌生化影像體系的一次實驗,在節目IP化打造的過程中,同步推進節目行銷。

衍生作品

除了六集的紀錄片以外,《西泠印社》項目方還擬推出一部劇情版院線電影、一台話劇作品以及一檔以金石文化為核心的電視文化專題節目。
電影版《西泠印社》擬於2019年暑期上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