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泉鎮(安徽省鳳陽縣西泉鎮)

西泉鎮(安徽省鳳陽縣西泉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泉鎮,隸屬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位於鳳陽縣西部,南與官塘鎮武店鎮接壤,北和蚌埠市毗鄰,東與劉府鎮相靠,西與淮南市、蚌埠市為鄰。鳳淮公路、蚌西公路及淮南鐵路線從境內穿過,離合徐高速公路出口很近,交通十分方便。該鎮在經濟建設、基礎建設、教育衛生事業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泉鎮
  • 外文名稱:Xiquan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安徽鳳陽縣
  • 下轄地區: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西泉自然村
  • 電話區號:0550
  • 郵政區碼:233112
  • 地理位置:鳳陽縣西南部
  • 面積:80平方公里
  • 人口:4.1萬
  • 方言江淮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西泉街站(淮南線四等站)
  • 車牌代碼:皖M
鎮情概況,民間傳說,鎮名由來,自然資源,基礎建設,經濟建設,教育衛生,領導班子,

鎮情概況

西泉鎮土地面積80平方公里,18個行政村,164個村民組,總人口41000人,其中男2.25萬人,女1.85萬人,非農業人口1445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有回族等。有18個行政村,內有西泉、考城、宮集三個農貿市場,集市貿易十分繁榮。
有12個行政村,為西泉社區、 歡塘村、蔣村、 新建村、 盤龍村宮集村、 於塘村、 姚郢村宮莊村、 考西村、 考東村、 全心村,內有西泉、考城、宮集三個農貿市場,集市貿易十分繁榮。
西泉鎮南面是山,山石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大小水泥廠10餘家,石碴場近50家,北面是草地。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山芋等。禹塘村山芋冬粉和新建村蔬菜已形成規模生產。201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810元。

民間傳說

傳說村東200米一老泉眼,汩汩冒水,水高3丈,長流不息,後被二郎神用碾盤壓住,形成溪流。孕育著周圍數千畝土地和這裡生活著的人們。西泉轄區地勢南高北低。宮集水勢由東南流向西北注入天河。天河內有蓮花池,傳說是仙女們洗澡的地方,牛郎織女天河配由此而起。

鎮名由來

西泉鎮位於鳳陽縣城西南35公里處,合徐高速、鳳淮、蚌西公路縱橫穿過。1992年考城鄉、宮集鄉合併成西泉鎮。鎮政府座落在西泉自然村。西泉取名“泉之西”。

自然資源

西泉轄區內的考城自然村、地勢比較窄,東西平坦較長,成船形。考城南側的山丘有豐富的礦藏,主要是石灰石,儲量大、品位高、易開發,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天然資源。儲量豐富的黏土,是磚窯場的主要原料。

基礎建設

合徐高速公路途經周崗、於塘、盤龍、西泉、歡塘5個村,蚌西公路途經周崗、宮集、孫東、盤龍、西泉5村,鳳淮公路途經姚郢、考西、考東、許村、唐村、歡塘6個自然村,淮南鐵路途經唐村、西泉、歡塘、盤龍、於塘5個自然村,在西泉設有車站。境內村村通公路,有水泥公路60公里,沙石公路185公里。累計投資186萬元。2000年開通程控電話,到2007年考城、宮集、西泉已開通6000門,基本做到家家有電話。從2004年至今,建有通訊塔5座,其中移動3座,聯通2座。已開通國際網際網路。擁有手機數的戶均為70%,2000年開辦郵政代辦所,村村有投遞點,村民能隔天看到黨報黨刊。
西泉鎮用電由西泉供電所直供,2007年供電量高達1.7億千瓦。2007年戶均住房面積為15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為48平方米,鋼筋混泥土結構占98%。

經濟建設

全鎮耕地面積51013畝,其中水田14855畝,農作物主要是小麥、水稻,主營黃豆、油菜、玉米等經濟作物。1992年糧食總產量16422噸,經濟作物25267噸,農民人均收入1000元。2002年,糧食作物面積83340畝,總產量18345噸,經濟作物面積14560畝,總產28340噸,農民人均收入2000元,是1992年的2倍。2006年,糧食作物面積84054畝,總產22584噸,經濟作物面積13674畝,總產30920噸,農民人均收入3110元,比2002年增加了1.60%,2007年糧食作物總面積84457畝,總產量23160噸,2007年,經濟作物總面積12199畝,總產量308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政府為了減輕農民負擔,2003年取消定購糧,2004年,政府發放土地補貼,全鎮共發放補貼資金2488170元。
林業:全鎮1990年以前荒山綠化面積104畝,特別是2002年後林業的發展加快了步伐,僅2002年後全鎮退耕還林面積達5175.9畝,有林面積5325.9畝,森林覆蓋率27.3%,其中:農戶個體果木園25個,以葡萄、梨樹、桃樹為主,年經濟效益25萬元。
鄉鎮企業:1978年前後,全鎮的社辦企業和私營企業開始興起,共發展建材、採掘、糧食加工等各類企業83家,固定資產4200萬元,完成工業產值1200萬元,實現利潤350萬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建材業,而水泥生產、採掘和磚瓦生產又為支柱產業。1983年社辦企業實行承包責任制以後,原有的七家社辦企業逐步演變成私營企業。1992年後,私營骨幹企業中,有水泥廠4家,年生產能力為350萬噸。主要生產325#、425#、525#水泥。2006年,有水泥廠10家,年生產能力高達600萬噸,水泥暢銷全省各地,遠銷河南、江蘇、浙江、上海等五個省市。水泥年生產能力位居全縣同行業之首,成為全縣水泥生產基地。全鎮7個輪窯場,年生產紅磚7260萬塊。47個石料場,年採石量2000多萬噸,75個石碴場,年生產能力1100萬噸。2002年後,水泥予制場由1980年的11個增加到66個,年生產能力達168萬件。全鎮有麵粉廠4家,米廠一家,年生產能力達5500噸。
建材業:全鎮建材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對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不少危害,周圍民眾意見很大,雖經上級政府和環保部門的多次檢查、督促、情況有明顯轉變,但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全鎮4家私營企業被評為市級明星企業和省級明星企業,兩家水泥廠獲國家免檢,兩家水泥廠進入省百強企業。
畜禽飼養業:由於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解放後一直處於忽高忽低的波浪式發展態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1980年後,糧食部門開始生產供應飼料,縣畜牧站經常進行技術培訓,科學飼養技術的傳播,促進了畜禽飼養業的迅速發展。1982年全鎮有養豬場2個,生豬存欄5800頭,養禽場5個,禽類生產達2萬隻,產肉8萬斤。1992年,全鎮有養豬場5個,生豬存欄6800頭,養禽場8個,禽類生產3萬隻,產肉12萬斤。2002年後,畜禽生產的發展加快了速度。2007年,全鎮養豬存欄17970頭,出欄22811頭,其中,規模養豬場12個,生豬存欄高達1.2萬頭;家禽存欄108900隻,出欄290800隻,其中,養禽場15個,產肉20萬斤;大牲畜存欄9740頭,出欄3165頭,其中養殖場1個,存欄數350頭,產肉20萬斤。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一方面由於鳳淮、蚌西兩條公路的相繼開通,另一方面也由於建材業的迅速發展,運輸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2002年後,“村村通”工程的完成,全鎮運輸業發展就更加興旺了。2007年,全鎮共有個體貨運汽車812部,小四輪拖拉機2200台,日均車流量3500多次,貨運量高達11100噸,周轉量2.1萬噸公里。鳳淮和蚌西兩條公路上,每天車來機往,絡繹不絕,在鳳淮路和淮南鐵路交叉處常常造成交通阻塞,有時多達幾百輛車輛滯留。
勞務輸出:全鎮勞務經濟發展的歷史不長,但速度特別快。1992年,全鎮僅有1200個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經濟收入達60萬元。1996年,全鎮外出務工經商的人數增加到4800人,經濟收入達500萬元左右。2007年後,全鎮務工經商的人數猛增到11000人,經濟收入高達7650萬元。
集貿市場:農村的商貿活動主要體現在集市貿易上,解放後一直比較蕭條。1961年,市場開放,集市貿易活躍起來,但好景不長。“文革”期間,由於國家對市場管理過死,集市貿易幾乎到了被取消的程度。那時,全鎮除了3家供銷社外,私營商店也僅有三家,浴池2家,理髮店2家,集市上除蔬菜外,其他攤點基本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集市貿易十分活躍,特別是1990年後,全鎮所轄的考城、西泉、宮集三個集鎮進行了改建和擴建後 ,街道整齊,路面寬闊,商店林立,攤點星羅密布,市場空前繁榮,商貿活動更加活躍,超過本鎮歷史上任何時期。2007年全鎮集市水泥路面長達3000米,商店125個,飯店52個,理髮店18個,浴池6個,牛行6個,豬行羊行3個。

教育衛生

全鎮共有3所國中,國中在校學生2156人,34個班。國小16所,在校學生3900人,118個班,教師113人。成人技校3所,3個班,學員500人,教師10人。幼兒班10個,幼兒600人,教師10人。1995年台灣富商王永慶捐資興建的“明月樓”為全縣國小教學樓之冠,被評為縣級花園式學校。全鎮中國小免收學雜費達65萬元。
全鎮3個衛生院。鎮衛生院占地882平方米,職工45人。村級衛生室16個,醫生43人,2010年全鎮居民98%參加了醫療保險。

領導班子

任占寶 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協助書記開展黨委工作。
王保雲 黨委副書記,分管教育、衛生、婦聯、共青團、新農合、新農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聯繫人大、政協,負責南片5個村計畫生育工作。
孫煥劍 副鎮長,分管計畫生育、負責北片7個村計畫生育工作。
蔣朝陽 副鎮長,分管農業、林業、水利、勞動保障、一事一議。
程 浩 副鎮長、代征站站長,分管工業、財政稅收、環保、招商引資、安全生產。
武維民 黨委委員,分管土地、城建交通、文明創建、農電。
李 帥 黨委委員、紀檢書記,分管紀檢、政法、信訪維穩、“陽光村務”工程。
曹 超 黨委委員、組織部長,分管先鋒網、組織、爭先創優、基層組織建設。
宮恆龍 黨委委員、統戰部長,宣傳部長、分管文化、廣播、宣傳。
顧 成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統計站站長,分管統計、武裝,協助程浩開展工作。
王龍九 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分管辦公室工作。
史元芝 協助蔣朝陽開展工作。
汪升學 分管民政、敬老院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