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龍華寺

西山龍華寺

西山龍華寺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西山半山腰處,坐西向東,依山而建。寺院周圍古木參天,濃蔭蔽日。紅牆黃瓦點綴於蒼松翠柏之間。龍華寺舊稱“龍華古寺”,因其位於洗石庵之上,故欲稱“上寺”。該寺始建於唐末宋初。據《桂平縣寺》載,“宋姚坦,字明白,曹州濟陰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976年),知尋州府,卓有惠政,盜怎民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山龍華寺
  • 外文名稱:Xishan longhua temple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西山半山腰處
  • 著名景點:大雄寶殿
簡介,溯源,興寺,大雄寶殿,名譽方丈,法眼宗起源,傳說,各地龍華寺,上海龍華寺,莆田龍華寺,吉林龍華寺,北京龍華寺,雲南龍華寺,廣東龍華寺,代州龍華寺,地圖信息,

簡介

公餘游思陵山(西山),嘗與高僧唱和於一石岩下。”俊人名之曰“姚翁岩”,此岩即在龍華寺背後,這是龍華寺以及有僧侶住持的最早記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溯源

龍華古寺,又名上寺,至今已傳四十餘代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為釋巨贊、釋覺光法師駐錫,現為廣西佛教協會駐寺。古寺背靠姚翁岩飛閣,左旁靈溪,右臨乳泉,下至碧雲天。
西山龍華寺
寺內塑四大金剛、十八羅漢,主殿為釋迦牟尼佛祖像。“大雄寶殿”殿額為原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題,殿聯為釋覺光法師墨寶。殿前為鐘鼓樓。後為千手觀音殿,“木鳥樹音鹹宣佛教僧寶,靈霞山色盡毗廬遮哪”,這是釋覺光法師給龍華寺的贈聯。
古寺重光,晨鐘暮鼓,佛法弘揚。 登上龍華寺的文昌閣, 憑欄望遠,不但可以飽覽西山景色,還可以領略潯州古城的大好風光。每當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更是令人如痴如醉的良辰美景。龍華晚眺,這便是著名的西山舊八景之一。
清康熙年間,廣東南華寺石峰韜和尚和普明和尚先後駐錫龍華,開山擴建,使之初具規模。兩人均為曹洞支脈,自此龍華首開曹洞宗風。
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胡南藩捐資,住持簡堂和尚率眾重修。鹹豐乙卯年為賊寇所毀,癸酉年復修之。道光年間,龍華寺中興祖師盟初和尚摩藤附葛,開山路,辟岩洞。“復自吏隱洞上疊六百餘級,以達於岩,即而開拓之。兌四載,岩成。續有布施者,乃於岩口築一小庵,為僧人香火處……,架竹引泉,沿崖種樹,可風可茗,而筇屐之客紛然矣。”小庵內供奉觀音像,“觀音岩”因此而得名。至今每逢觀音菩薩聖誕日,人們都結隊半夜上山燒香禮佛。

興寺

民國十年十月,孫中山先生遊覽西山,捐贈一筆興寺資費。1942年現代名僧巨贊大師任龍華寺住持;覺光法師任監院。
在駐錫龍華寺期間,巨贊為改革僧制,推進佛教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佛弟子必須“走學術化、生產化的道路”的口號。他主張提高僧眾知識水準,博學慎思,研究人世出世間一切學問,恢復僧眾在學術界的地位;僧導堅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原則,生活上自給自足。巨贊與覺光二位大師還主持建立了“桂平佛教會”,會址設在龍華寺,會員發展到二百餘人;把西山腳下的李公祠和水月宮改為居士林,並附設“五明圖書館”;積極鼓勵和參加抗日救國活動。
巨贊用其講學所得經費在山下創辦“女子佛學研究班”,講授文化知識和佛學課程。上述言行猶如“大獅子吼”,振奮和促進了廣西佛教的改革和現代化。在龍華寺住持三年之後,巨贊法師因政治原因而避難他鄉。日軍攻陷桂林,逼進桂平時,覺光法師亦返回香港觀宗寺。

大雄寶殿

1986年,由洗石庵住持寬能法師發起,廣西自治區政府拔款十萬元重修龍華寺。原有的木質結構殿堂已被白蟻蛀空,拆除重建;大雄寶殿比原殿有所擴大,並在兩側增建偏殿、鐘鼓樓和生活樓;另外又集資重塑佛像。已經成為香港佛教界領袖的沉光法師得聞古剎重光,特地贈送釋迦佛像一尊。佛身為脫紗工藝,比例按佛教造像尺寸嚴格製作,配以精緻的蓮台和背光,工藝水平嘆為觀止。現供奉於大雄寶殿。
1990年落成典禮上覺光法師同本煥大和尚一同主持開光儀式。並贈一聯曰:“水鳥樹音,鹹宣佛法僧寶;靈霞山色,盡顯毗盧遮那”;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親題“大雄寶殿”匾額相賀,並贈一聯曰:“勤學五明,弘范三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法師亦贈一聯相勉:“兜率宮中常說法,龍華會上願相逢。”

名譽方丈

名譽方丈本煥大和尚,是1990年由桂平佛教協會禮請。由於因緣所致,龍華寺開光以後一直無僧侶常住。直至1995年,寂樂、妙性二位法師受邀主持寺務,接徒納眾,樹規立矩;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建築、佛像以及生活設施等進行增補和改進,重修了祖師塔,新建了禪堂、講堂等。
經過三四年的努力,使得佛日重輝,法輪再轉。寂樂,字心澄,25歲,原籍黑龍江五大蓮池人,1988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出家,禮本智法師剃度。現任龍華寺監院兼任龍華寺都監,兼廣西壯族自治區佛教協會副會長。妙性,字無住,又名寂心。27歲,原籍天津人,大專文化,自幼習武。1993年於五台山普化寺禮藏明法師剃度。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及辦公室主任。

法眼宗起源

寂樂、妙性二位法師同為法眼宗第十代弟子。
法眼宗起源於法眼文益禪師。傳至第七代祥符良慶禪師,便斷了傳承,直至近代虛雲老和尚演續五宗命脈,將處已斷了傳承的雲門、溈仰、法眼三宗承接下來。傳下來的弟子屬雲門、溈仰較多,佛像源大和尚、寬敬老法師等屬雲門一脈;宣化上人、聖一法師、雲居山一誠大和尚很多屬溈仰一脈。而法眼宗的傳人則不多,本智法師,字信清,1957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禮從虛雲老和尚剃度,並得蒙老和尚傳授為法眼宗第九代傳人。本智法師於1995年圓寂,曾付法與三人,一為寂樂;一為妙性(亦為溈仰第十代);一為素間,法名寂悟,現居香港,原為香港《內明》雜誌編輯,亦為來果禪師門下現高禪寺方丈德林和尚之法子。

傳說

相傳在三國時期,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志出家當了和尚,人稱“康僧會”,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善緣,他東遊於上海、蘇州一帶。一日,來到龍華盪,見這裡水天一色,塵轍不染,認為是塊修行寶地,就在這裡結廬而居。他不知道,這裡之所以景致幽靜不凡,是因為廣澤龍王在這興建了龍宮。廣澤龍王見來了個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興。一時起了惡念,要興風起霧,掀翻和尚的草廬、把和尚嚇走。可是龍王突然發現草廬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雲,龍王吃了一驚,他挨近一看,見康僧會神色端詳,
正在打座誦經。龍王聽了一會兒,被和尚所誦的佛旨所感動,他不僅打消了原來的惡念,還走上前對康僧會說:自己願回東海去住,把龍王宮讓給康僧會,用來興建梵宇。康僧會接受了龍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龍宮改建成龍華寺,還專程趕到南京拜會吳國君主孫權,請他幫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請到的佛舍利。就這樣,在龍華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顆佛舍利。
據說,這位“康僧會”還做過一件至今對上海乃至周邊地區影響深遠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龍華寺附近設立“滬生堂”,傳授自印度流傳過來的製糖之法,造福當地百姓。

各地龍華寺

上海龍華寺

上海龍華寺位於徐匯區中部,龍華路2853號。它以千年古塔、龍華廟會、龍華晚鐘成為名聞遐邇的宗教勝地和旅遊景觀以及江南名剎。
西山龍華寺
據《同治上海縣志》載:“相傳寺塔建於吳赤烏十年,賜額龍華寺。”唐代皮日休《龍華夜泊》詩云:“今市猶存古剎名,草橋霜滑有人行。尚嫌殘日清光少,不見波心塔影橫。”在唐人詩中已稱龍華為古剎,可見其歷史悠久。另有一說為五代吳越王錢鏐所建。以後龍華寺歷經興廢,今寺系清光緒年間陸續重建,1949年後龍華寺重加整修。
龍華寺建築為宋代的伽藍七堂制。中軸線上第一進為彌勒殿,供奉慈氏彌勒像一尊。第二進為天王殿,兩側各有4米高的四大天王二尊,正中供奉一尊天冠彌勒像,頭戴五佛冠佩瓔珞,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內院修行的本相,其背後佛龕中為韋駝。第三進是大雄寶殿,正中供奉毗盧遮那佛像,是報身佛,左右為文殊、普賢,兩側沿壁為二十諸天和十六羅漢,後面為海島,有觀音、善才童子等塑像。第四進為三聖殿,第五進為方丈室,在封閉庭院內,第六進為藏經樓
東西兩側有鐘鼓樓。鐘樓三重飛檐,內懸青龍銅鐘,鐘聲悠揚;鼓樓置一直徑為1.7米的大鼓。東西偏殿有觀音殿,內塑千手觀音一尊,高大精緻,另有羅漢堂。在三聖殿東有染香樓和牡丹園。
破山禪師齊名的著名畫僧竹禪僧在此住過。
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協會複製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經樓等。寺西之桃園於民國17年(1928年)闢為血華公園,後改名為龍華公園,今為龍華烈士陵園的一部分。1959年,龍華寺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莆田龍華寺

龍華寺亦稱萬壽禪寺,位於仙遊縣龍華鎮燈塔村,離仙遊縣城約4公里。龍華寺初建於唐垂拱三年(687年),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賜名“龍華萬壽禪寺”。宋天聖年間,仁宗詔龍華寺和尚雪經入京講道,回寺後擴大建築規模。宋紹興年間至元至順年間,龍華寺幾經毀壞,幾經重新修建,至元代元貞年間,龍華寺已成為仙遊縣第一大叢林,轄11院77庵。當時全縣和尚尼姑約有一千多人,而龍華寺就擁有僧眾近五百人。元末至明、清兩朝,龍華寺又四度興廢。尤其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入侵,寺毀僧散,一片淒涼。明萬曆年間和清順治、康熙年間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國末年,龍華寺又幾經荒廢。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1988-1992年),僑僧釋廣靜捐資五十五萬元,重新修建龍華寺,如今已煥然一新,成為仙遊縣佛教會的駐地。
西山龍華寺
龍華雙塔在龍華寺的前面兩側。據《龍華寺志》載,北宋大觀年間,邑人郭勇為母七十壽慶,捐建東塔,並祈求其母八十壽慶時再建西塔,越十載,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於是,龍華雙塔便屹立在龍華寺前,乞今已有八百九十多年的歷史,比泉州開元寺東西塔,還早近百年。雙塔建築為八角五層空心石質結構,高44.8米。塔基為須彌座,由石雕力士金剛承托,底層東西兩邊有石雕將軍護門,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各層有石級可通,沿塔檐迴廊,可直達塔頂。塔檐均用石條拼成,呈波浪狀;每個塔棱正對著塔檐浪峰,酷似古樓飛檐,極為壯觀。西塔於明嘉靖年間被倭寇焚損,東塔至今保存尚好。

吉林龍華寺

舊龍華寺遺址現存於第二松花江底,早在公元1818年就已建成,後因所在江心島地形運動才成為遺蹟。舊龍華寺又稱彈海寺,是曼洛理國聖族(也被成為消失的第五十七民族)後裔達爾王供建。建成後不久,曼洛理族後裔們就像瑪雅人一樣不可思議的消失了。佛家稱其公德得報往生極樂了,也有野史記述的是其部族後裔為躲避災難改姓高歸隱了。而唯一證明其在東北建立“國中之國”曼洛理的證據——龍華寺也不幸消失於江底了,也正是因為這些神秘,孫中山在《治國方略》中才會將龍華寺所在地構想出一個“東鎮”。
新龍華寺始建於1992年年末,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森林公園內,占地面積約30公頃,是一座集教學與修行為一體的叢林式佛教寺院。也是東北地區較大的人文景觀和旅遊景點。融禪、教、律、密淨土於一體的綜合性道場。成為善男信女及參禪拜佛者嚮往的勝地,和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為促進松原地方經濟發展,擴大提高松原知名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寺院總體規劃中的主體建築有23處: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伽蘭殿、韋陀殿、護法殿、弘法樓、念佛堂、禪堂、律學院、雲水堂、舍利堂、五百羅漢堂、露天觀音、蓮花池、放生池、僧舍、齋堂、居士寮。目前已完工並正在發揮作用的有:天王殿、觀音殿、護法殿、弘法樓、會佛堂、禪堂、雲水堂、露天觀音、僧舍、齋堂11處;正在修建的有大雄寶殿;其餘11處是計畫內修建。下院蓮花寺,主體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露天彌勒佛。

北京龍華寺

鼓樓西大街路北,有個新開胡同。胡同里路西,民居錯雜間,有幾楹殿式建築殘存,荒老得街坊四鄰叫不出名兒來…… 實際上這裡曾經是一處歷經兩朝的寺廟。話還要從明朝說起。
西山龍華寺
明英宗去世,18歲的太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憲宗,年號成化。朱見深最寵愛的女人,是大他17歲的山東諸城人萬氏。萬氏曾經做過從小專門照顧朱見深的宮女,在他當了皇帝後獲封貴妃,於是橫行後宮,無人敢惹。她父親萬貴本是當地縣衙一個小吏,曾因犯法遭貶戍邊。這下,貴為皇親,一躍而獲封錦衣衛指揮僉事,職掌保駕護衛皇上,兼巡察緝捕等事,成了眾臣畏服的皇上心腹。
就在貴妃橫行後宮時,憲宗為求長生不老又迷上丹術,在宮中大建齋壇,命僧道天天念經。在這種背景下,成化三年(1467年),萬貴籌資建了一座寺院,地點就是今天這個殘留的殿址。寺院坐北朝南,有影壁、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殿等。寺院落成,萬貴請皇上賜名。憲宗便依傳說彌勒坐在龍華樹下得道成佛,為該寺賜額:龍華寺。時光荏苒,萬曆五年,神宗母親李太后篤信佛教,耗資巨萬,在京師內外廣建梵剎,龍華寺便趁勢得以重修。先後引來四川、江蘇等地的大師高僧前來住持。那時,龍華寺外千畝稻田直達後海。南國遊子思鄉,常來這裡逗留,於晨昏鐘鼓、朝暮經誦中,聞著稻香抒發情懷。
康熙年間,龍華寺成了滿洲正白旗人、中央監察部門最高長官左都御史揆敘祭祀、祈福的專用場所。為給康熙六十大壽祈福,他提前一年重修龍華寺。生日那天,康熙取天降祥瑞,以應人君之德說法,提筆寫了“瑞應寺”三字,以取代明憲宗的龍華寺匾額。還賜聯:花外梵音流德日;階前樹色繞慈雲。揆敘跪叩謝恩,捧持而歸,張刻在寺門與殿柱上。又在寺院種下花木後,就隨康熙出征塞外。不久,一棵果樹並蒂成雙地結滿果實。寺里和尚摘下幾顆,趕緊快馬加鞭馳報揆大人。人人驚詫這一奇觀,認為皇上剛剛賜額瑞即應之,也必須讓皇上知道。康熙見實物印證了自己御筆賜額寄意不虛,龍顏大開,揮筆賦詩:“西域滇黔有此種,花從貝梵待春融。龍章瑞應題真境,載筆欣瞻近法宮。內白皮青多果實,叢香葉密待詩公。冰盤光獻楓宸所,更喜連連風雨中。”

雲南龍華寺

又稱活佛寺,位於姚安縣城北光祿鎮龍華山,原名臥佛庵,始建於唐昭宗天佑年間(904—907年)。13世紀時,蒙古兵滅大理國,相國高泰祥殉國,女菩提痛國破家亡,兄弟離散,於臥佛庵出家,將出生時印度僧人所贈的九粒菩提樹籽植於寺後,以卜兄弟聚散存亡,九棵樹生長良好,後兄弟9人果然無恙,終得團聚。兄高長壽得授姚安路軍民總客府總管,改建臥佛庵,更名活佛寺,並造菩提像供奉。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局部火毀,六十一年(公元1722)再建,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又毀,次年再建。
西山龍華寺
全寺主要建築由大雄寶殿、兩廂、碑亭、鐘鼓樓、山門並兩耳組成,依山勢坐西向東,硬山式頂檐口以斗拱裝飾,雄偉壯觀。北面有大悲寺(又稱圓通樓)為明代建築,用材粗大,面寬3間,進深3間,重檐硬山頂。再北為一四合院,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此歇息,《滇游日記》稱“寂空留止後軒東廂”即此。

廣東龍華寺

汕頭市濠江區珠浦鄉龍尾埔龍華寺,原稱“龍華精舍”,1987年10月移址建寺,1996年批准登記,殿宇壯觀,引人矚目,汽車駛過村旁公路時就可望見其橙色殿頂。
西山龍華寺
龍華精舍規模較小,由鄭康春、林梁水居士等提議移址擴建為寺。1987年10月起,創建仿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建築面積多達450平方米,1年後竣工,木石巨構,雄偉壯麗,雕樑畫棟,石刻精美。同時,建成兩廂各420平方米的二層樓。
寺坐北向南,建築面積1千多平方米,已投資400多萬元。分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東廂二層樓是大寮、齋堂,西廂二層樓是客堂、大寮。還繼續在籌資擴建中。
天王殿十分高大,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2002年1月起動工,越年底竣工。門樓牆上嵌大石板(青色),各刻佛教大德開示語錄、對聯,也刻有圖案。全殿富麗堂皇。
大雄寶殿氣勢非凡,它與前面天王殿相隔一個寬闊的露天大埕。大門前構築石圍欄,築石台階與扶欄石籬。配石獅8隻,石刻龍的浮雕2幅,顯得莊嚴典雅。石柱粗大高立,斗拱交錯,木雕、石雕、漆畫等潮汕傳統工藝異彩紛呈。

代州龍華寺

位於代縣峨口鎮富村。距縣城六十里。 據乾隆三十四年重修龍華寺碑記載:本村龍華寺古剎,創自宋元之際,僅有前殿,望關聖帝君像,至明代始建後殿,並塑三教,傍塑四智。繼建中殿、正殿昆盧古佛、刻塑應真羅漢。背塑護法韋陀。但年遠已久,風雨侵蝕,土木夏曝冬寒,塵垢漸染金身。方為目擊心傷也。迨至乾隆十年本朝□隆聖道不許三聖並列,士民欽遵上意,遂請儒、釋易位移昆 () 佛於後殿,移羅漢於接水堂,移三聖於中殿。爾時,三聖維居中殿兩側並無配亭。春秋也不追祭不過落,延至今尤為文人學士之深悲,士民踴躍爭先,各捐資財大興工,改拆樂樓後畫廊,新建觀音堂,舍朴舊像,移蓋地藏庵新塑金身,西配山門,外豎旗桿,前後殿宇悉加丹青牆垣照壁修理,舉凡禪寶廊廚、鐘樓兩樓及匾額對聯,無不煥然一新,誠盛事也……”。
西山龍華寺
龍華寺,始建於元代,現在的主要建築為明代。
龍華寺,座北向南,平面布局一進三院,前院一般,中院最小,後院最大。整體布局顯然是地方狹小。
前院山門及臨街大殿已改建,東西小配房仍存。西北,東南兩隅上各建小廟兩間,東塑菩薩像,西塑地藏像,壁畫為十殿閻君。
中院與前院相交為一過殿,東西為垂花門東西配殿很小,院中有大柏樹兩株,粗六十厘米。東西配殿頂部增築小樓,為鐘鼓二樓。現院中有大明嘉靖十四年鐵鐘一口。
後院與中院相交也為過殿,東西為垂花門。後院正殿五間,硬山頂、設有走廊。東西配殿各三間,院中有碑兩通,皆為大明萬曆四十三年遺物。院中還有大槐樹一株,粗二百厘米。
龍華寺整個建築比較氣魄,保存也較完好。公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經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貴港市桂平市西山鎮西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龍華寺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