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震台

西安地震台

西安地震台創建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建設的十個地震台之一,也是陝西省第一個地震台站;西安基準地震台是國家Ⅰ類測震台和大震速報台站。1966年,台站從西北大學遷至長安區子午街道天子峪口。

1972年被確定為國家測震基準台,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我國開展國際測震資料交換的台站之一。是中國數字地震台網(CDSN)子台及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的輔助台,承擔核爆試驗的偵測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地震台
  • 創建於:1953年
  • 地點:長安區子午鎮天子峪口
  • 海拔:630 m
基本概況,主要業績,台站改造,觀測能力,

基本概況

1965年遷建於長安區子午鎮天子峪口,海拔630米,地質構造屬於鄂爾多斯地台南緣、秦嶺北麓東西向大斷裂南盤,台基為片麻狀花崗岩,台站設有測震,形變,電磁,地下水等觀測項目承擔地震活動和地震前兆觀測﹑對外地震資料交換和國內外大震速報工作,為地震監測預報提供連續可靠的資料。測震位居我國中部,台基條件好,干擾背景較小,記錄地震數量多,在全國同類台站中處於領先水平。

主要業績

五十多年以來,西安地震台為我國的地震監測預報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觀測資料,為防震減災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西安台是國家基準地震台,承擔國內外大震速報任務和對外資料交換等工作,為地震監測預報和科學研究及時提供準確、連續、完整、可靠的觀測資料。西安台位居我國中部,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台基條件良好,記錄地震數量多,測震觀測質量多次評為全國前三名,全省第一名,在全國同類台站中處於領先水平,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

台站改造

隨著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西安台於2002年完成了“十五”計畫項目的台站最佳化改造工作,基礎設施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的西安台為歐式建築風格,外觀新穎別致,室內裝飾整潔,儀器記錄室達到專業機房標準,多功能廳美觀實用。主體工程基底建築面積70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40平方米,院內綠化率為30%,初步建成了一個花園式的台站。

觀測能力

西安台的工作條件和環境已適應觀測技術現代化發展的要求,集觀測、科研、學術交流為一體,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數字地震台站規範標準,與國際接軌。在技術裝備方面,西安台的儀器設備多次更新換代,測震已經實現數位化觀測,台站裝備有國際上先進的CDSN數位化地震儀器,衛星地面站實時傳送信號,數據多路傳輸,資料安全可靠。前兆觀測加快改造步伐,水管儀、伸縮儀、石英擺的數位化改造工作正在實施,重力觀測室已按規範標準建成,近期還將增加鑽孔應變觀測。網路系統為512kADSL寬頻接入,提前完成了“十五”網路到台站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