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震監測網

全球地震監測網是監測地震活動的網路系統。地震監測網可協助進行地震定位的工作,包括地震震央位置與發震時間。藉由高精確度觀測儀器,數位化傳輸與電腦運算系統,世界各國的地震監測網多已具備即時監測之能力,可自動化快速計算定位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地震監測網
  • 外文名:GSN
發展概況,工作範圍和方式,國內套用概況,

發展概況

全球最早系統化的地震監測網為1960年代美國海岸與大地測量局(United States Coast & Geodetic Survey)於世界各國建置之世界地震觀測網(World-Wide Standardized Seismographic Network, WWSSN),此地震網目的為核爆監測,從而推測對手的研發程度,屬於冷戰時期的附屬產物。由於世界地震觀測網的建置,提供豐富的天然地震觀測資料,促使觀測地震學領域蓬勃發展。
GSN台分布GSN台分布
全球最著名且廣泛套用的地震監測網,即一般所指的“全球地震網路”或“全球地震監測網”(GSN)是由美國地震學研究機構聯合會﹙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簡寫為IRIS﹚、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及美國地質勘探局建立並持續運作的,法國、日本、英國、墨西哥、加拿大、義大利共同參與建立、提供和接收地震數據,同時,支持基於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相關活動進行的數據和信息交流的國際網路系統,該計畫由國際地震合作研究組織進行管理。 為各大學研究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中心,藉由蒐集與提供全球地震觀測資料,致力於地球內部構造研究的課題,主要運作經費來源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聯邦機構、大學與私人贊助。 IRIS共有128個超寬頻高品質地震觀測站,統稱為世界地震網。 IRIS所管理的地震資料,皆透過所屬資料管理系統匯整,提供會員或其他研究人員索取。

工作範圍和方式

全球GSN已擁有超過150個觀測站,它們分別隸屬於Iris USGS, Iris IDA, GEOFON, Pacific21, NCDSN, MedNet, BGR, BFO, USNSN, BDSN和一些國家政府或國際網路。GSN通過每秒20個採樣點的寬頻地震記錄儀連續記錄地震數據,GSN的另一個工作是記錄範圍達140DB的動態記錄。

國內套用概況

1983年5月中國地震局與美國地質調查局開始規劃設計中美合作的中國數字地震台網(CDSN),到1986年建成了由北京、佘山、牡丹江、海拉爾、烏魯木齊、瓊中、恩施、蘭州、昆明等9 個數位化地震台站,以及CDSN 維修中心、數據管理中心組成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數字地震台網.1991 年和1995年又分別增設了拉薩和西安2個數字地震台站.1993—2001年,中美雙方對CDSN 進行了二期改造,使台網的硬體、軟體系統符合美國地震學聯合研究協會(IRIS)在全球建立的數字地震台網(GSN)的技術規範.至此,CDSN 是GSN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