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成立於2005年,簡稱人居學院。學院下設4個系和1個研究中心,分別是建築學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環境科學與技術系、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心;建築設計室作為實踐性基地隸屬人居學院。200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學與陝西省氣象局簽署協定,聯合共建的“城市氣候與人居環境研究中心”,隸屬人居學院。由該校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共建國家大型科學儀器平台“西安質譜加速器中心”,“西安質譜加速器中心”得到了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教育部的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
  • 簡稱:人居學院
  • 創辦時間:2005年
  • 類別:七五 ”、“八五”首批重點
  • 重點:以西部人居環境的研究
  • 下屬系部:建築學系等
大學簡介,學院概述,下屬系部,建築學系,土木工程系,建環與設工,環境與科學系,科研機構,建築設計室,建築節能中心,氣候與環境,專業介紹,建築學 (五年),土木工程,建環與設工,套用物理學,學院領導,

大學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和 “985”工程建設,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2000年4月,國務院將原西安醫科大學、原陝西財經學院併入原西安交通大學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濟、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藝術等10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設有20個學院(部)、8個本科生書院和8所附屬教學醫院。現有校本部在職教職工5635人,專任教師2416人,教授副教授1500餘人。學校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為雙聘院士。國家教學名師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4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9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15名,“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帶頭人1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188名,“千人計畫”31人,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44名。

學院概述

人居學院現任院長是孫九林院士。目前學院有專職教師 5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 26 名,講師助教等30 名。此外,聘請了許多兼職教授和外聘教授在學院進行教學和科研活動。
人居學院現有一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四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此外,在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領域有一個工程碩士點。
人居學院注重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已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人居學院的學科發展目標是,以西部人居環境的研究為重點,揭示城鎮與自然、資源、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具體機制和過程,加強城鄉綜合承載力的研究,為城鎮化的生態設計與規劃提供理論基礎與方法,構建西部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支撐體系,通過一定的規劃實踐,形成西部生態城鎮設計與規劃方法及理論,為各級政府城鎮建設的規劃及科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持,促進西部大開發與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圍繞人居環境科學問題,擬在六個方向開展研究工作:“人居環境變化評估、機制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人居環境的生態設計及其理論”、“ 節能建築與適宜人居環境的綜合集成技術”、“ 地質與工程的安全與災害控制”、“ 人居環境中遺址與文物的保護”、“人居環境研究信息化建設與決策支持系統”。

下屬系部

建築學系

建築學專業創辦於1986年,隸屬於原建築與結構工程系。1993年改為本科五年制,1994年隸屬於原建築工程與力學學院,發展為建築學系。2002年成為學校直屬系。2005年併入新成立的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歷經20年的發展,已匯集了海內外知名大學及著名設計院的諸多教授及兼職教授來院授課,已形成了一隻治學嚴謹、勇於探索的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學和科研隊伍。
近年來建築學系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多次在全國建築設計大賽及陝西省土建專業畢業設計中獲獎。在研和完成的科研課題3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6項。2005年11月,建築學系與中國建築學會、亞洲都市環境學會聯合主辦了“2005亞洲都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本科學歷旨在培養掌握建築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以及建築歷史與理論、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建築技術、經濟與法規等相關知識,具備從事各類建築設計及群體規劃的能力,能夠在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建築工程管理、建築教育與研究等領域從事有關建築設計、研究、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建築設計、建築歷史與理論、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建築結構、建築物理、建築材料、建築構造、建築設備、建築經濟等同時在學習期間還有大量的美術、測繪、設計等實踐實習環節。
研究生學歷旨在培養加強對人類生存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解與把握,樹立建築與環境的整合思維理念,使學生具有堅實的學術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職業建築師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了解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在建築設計實踐中具有創新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研究型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建築理論、建築創作與研究、現代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理論、傳統建築設計理論、綠色建築技術、建築計畫與設計方法等。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築設計、居住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傳統建築設計理論與方法、綠色建築學、建築計畫與設計方法、建築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專業創建於1907年,是國內創建最早、實力最強的土木工程系之一,後發展成為土木工程學院,成為交通大學四大學院之一。在百年發展歷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如張光斗院士、 周鏡院士、孫鈞院士、趙國藩院士、劉建航院士等高水平的專家學者以及林同炎、楊裕球等國際著名結構師。
五十年代國家院校調整時,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被調整到同濟大學、河海大學等兄弟院校當中。1984年西安交通大學恢復重建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隸屬於建築與結構工程系。1994年改名為建築工程系,1999年更名為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專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建設,已經擁有了一支在學歷、年齡、學術、層次結構上相當好的師資和科研隊伍。
本科學歷旨在培養能掌握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規劃與選型、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地基處理、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工程測量、測試與試驗的基本技能,了解項目管理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技術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基礎工程、工程測量、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房屋結構、地下結構、橋樑結構、道路勘察設計與路基路面結構、施工組織與管理、建設項目管理等。同時,在學習期間,還有嚴格的地質實習、測量實習、施工實習以及力學、材料、結構試驗及土工試驗等實踐實習環節。
研究生學歷旨在培養能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治學嚴謹,學風良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科學動態和發展方向,具有一定實驗技能和生產實踐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高層次科學技術人才和高等學校師資。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結構穩定性理論、高等結構動力學、結構可靠性分析、結構非線性分析、高等土力學、土動力學、套用數學基礎等。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材料與新型結構體系、結構物的可靠性評估、故障診斷與檢測技術的研究、古建築的結構性能與保護技術、岩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與岩土材料性能的研究。

建環與設工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創建於1985年,歷經20年的建設與發展,目前已初具規模,擁有一支在學歷、年齡、學術層次和結構上搭配合理的教師和科研隊伍。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863項目、973國家重大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及橫向科研課題三十餘項,論文發表200餘篇,專利4項,出版專著7部,教師出國合作研究、講學及參加國際會議10多人次,5人獲得美國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容閎科技教育獎,多人擔任國際、國內學術團體理事及學術期刊編委。迄今為止,已培養本科生七百多名,碩士研究生六十多名,博士生十餘名。
本科學歷旨在培養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掌握動力工程及土木工程學科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建築環境與設備的專業知識、能在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領域從事相關的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及技術經濟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傳熱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建築環境學、供熱工程、製冷原理與設備、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建築設備自動控制、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技術等。同時,在學習期間,還有大量的金工、生產實習,工程、科研訓練等實踐實習環節。
研究生學歷旨在培養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領域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熟悉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方向的科學技術發展動向,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高層次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流體力學、高能傳熱學、高等工程熱力學、數值傳熱學、高等燃燒學、非電量電測技術、環境工程化學基礎、流體力學的近代進展、燃燒學的近代進展、工程熱力學的近代進展、振動力學等。研究的主要方向:製冷領域的節能與環保、制冷機械工作過程及可靠性、熱力系統節能與控制、傳熱傳質強化技術與數值模擬、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利用、建築物理環境分析與綠色建築技術。
目前,專業主要從事的科研方向有:製冷與空調技術的節能技術、地板採暖技術、建築能量分析與模擬、建築外環境與室內空氣品質、建築物理環境分析與綠色建築技術等方向的研究。

環境與科學系

環境科學與技術繫於2006年4月成立,目前正在建設階段。中國科學院安芷生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孫九林院士為該學科雙聘院士。根據西安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簽署的合作協定,該所5名研究員(2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已經聘為該系實質性兼職教授,將承擔部分課程的教學以及研究生培養工作。
環境科學與技術系依託於2個研究平台,發展具有西部特色的環境科學,分別是城市氣候與人居環境研究中心”、 “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由教育部、科學院以及科技部聯合資助的國家大型科學儀器平台“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位於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已經投入運行。上述中心的成立及運行為發展環境科學與技術學科提供條件,其基礎是本科生的培養。
本學科旨在圍繞人居環境科學這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發展具有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特色的環境科學專業及學科。主要研究環境科學與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環境污染控制與生物治理的基本知識、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環境規劃或管理的基本技能。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數理化、計算機及外語基礎,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幹學科為環境科學,相關學科包括環境工程,環境化學,化學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環境科學導論,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化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系統監測,環境工程設計等。在學習期間還有化學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實驗、水污染控制實驗、化工原理試驗、環境監測綜合實驗、專業綜合實驗、課程設計、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大量的科研、實踐環節。

科研機構

建築設計室

西安交通大學建築設計室成立於1984年,2005年,在學校機構調整中由基建處劃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設計室以承擔校內工程為主,先後承擔多棟教學實驗用房、學生公寓、教工住宅及閻良校區概念規劃等項目。隨著事業的發展,建築設計室的經營範圍也在逐步擴大,先後完成銀行住宅樓、二附院門診樓工程設計、及商洛職業技術學院規劃投標等。
西安交通大學建築設計室是經省建設廳批准的工程設計單位。具有承擔小區總體規劃、一般民用及工業建築工程設計、室內外環境設計的資質。有固定辦公場所、完備的辦公設備,專業配備齊全、人員結構合理。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推崇用戶至上的原則,熱忱的服務用戶、滿足用戶的需求。建築設計室以學校現有的教學科研資源為基礎,綜合土木、建築、通風空調、建築環境等專業優勢,創造更多更好的建築作品。
西安交通大學建築設計室堅持“精心設計、熱忱服務、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方針,熱情歡迎校內外各界人土垂詢、合作。

建築節能中心

目前中國建築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建築節能已成為全社會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升為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領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將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列為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範圍。
為適應國家對建築節能研究的戰略需求,西安交通大學在已有基礎之上,整合人居學院相關資源,成立了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中心將與企業結合構建產、學、研良性發展鏈。擬開展的工作有:
(1) 建築節能相關技術和政策諮詢
開展小區微氣候模擬,為正確合理採用自然能提供必要的數據;對小區能源規劃、建築設計中的建築節能技術提供相關的設計和諮詢;對空調系統設計、運行和維護方面提供建築節能技術諮詢;對室內通風效果及氣流組織進行模擬評估,並提出相應節能改造方案;對現有牆體材料進行全生命周期評估,為適合區域特點的新型牆體材料的推廣提供必要的依據;為建築節能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2) 制定相關政策並保證政策實施的機制、措施、工具的開發
基於中心研究成果,制定符合區域特點的建築節能相關規範,並對規範細節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建立西部建築能耗資料庫;開展建築能耗模擬、預測和評估工作;開發完善建築能耗測評軟體。
(3) 發展建築節能技術產品,推進工程套用
研究和發展適合區域特點的熱泵技術;發展和評估具有節能潛力的新型牆體材料並在工程中套用;發展節能的空調設備;發展效率較高的新型風機,減少空氣輸運過程中的能耗;研究充分利用自然通風的新型窗體;發展建築節能中的蓄冷蓄熱新技術;發展建築節能集成技術,並進行工程示範。
(4) 開展建築節能領域具有導向性的和重要社會意義的基礎和套用研究
研究蓄冷蓄熱技術中的科學問題,為發展蓄冷蓄熱性能良好的牆體材料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並對其實際套用過程提供必要的指導;研究牆體材料導熱性能的快速準確的現場測試方法,為評估和發展節能型建築維護結構提供指導;根據國內外研究動態,選擇具有建築節能套用潛力的基礎研究展開研究,為發展建築節能新技術提供必要的積累。
(5) 開展建築能耗狀況測試與典型工程節能改造
對區域中典型建築能耗進行實地測試,積累區域建築能耗基礎數據;對建築進行必要的節能診斷,並提出節能改造方案;選擇典型建築進行節能改造工程並對節能效果進行實際跟蹤測試。

氣候與環境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創建於1907年,是國內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專業,後發展為土木工程學院,成為交通大學四大學院之一。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和造就了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著名的有張光斗、周鏡、孫鈞、趙國藩、劉建航等兩院院士以及林同炎、楊裕球等國際著名結構工程師。
五十年代全國院校調整時,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被調整到同濟大學、河海大學等兄弟院校中。1984年,西安交通大學恢復重建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隸屬建築與結構工程系。1994年建築與結構工程系改名為建築工程系,1999年更名為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現有教師16名、實驗技術人員3人,其中教授4名(博導3名),副教授10名,講師2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6人具有博士後工作經歷,還聘請國內外多名學者為兼職教授。在校本科生300餘名、研究生約60名。
土木工程系現設有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具備從事各類土木工程項目的研究開發及實踐能力,能夠在土木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設有建築工程,道橋工程、地下工程三個專業模組。擁有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兩個碩士點,以及共建的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領域工程碩士點。建有結構工程、建築材料、土工、測量實驗室以及計算機輔助分析和設計實驗室。
名譽主任:徐世烺
主 任:馬建勛
副 主 任:張碩英
支部書記:楊 政

專業介紹

建築學 (五年)

該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建築設計基礎理論與方法,以及建築歷史與理論、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建築技術、建築經濟與法規等相關知識,獲得建築師基本訓練,具備基本的建築設計及群體規劃能力,能夠在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領域從事有關設計、規劃、監理、管理、教育、科研、開發、諮詢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建築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是綜合性很強的工程類學科,具有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相融合的特點。主要學習課程內容包括:建築初步、美術、建築設計、建築設計原理、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結構、建築構造、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該專業全日制本科,學制為五年,已通過國家建設部專業教育水平評估,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及學分,可獲得建築學專業學位。2007年被評為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
畢業生主要在建築設計與規劃院所、高等院校及建築科研機構、城建管理部門及房地產開發公司,從事有關建築設計、研究、教學和管理等工作。近年來本科畢業學生就業率接近100%,出國、考研比例佔畢業人數近50%。
特別說明: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藝術修養(色弱、色盲者不宜報考該專業),入學後須進行色盲測試及美術測試,不合格者將調整專業。

土木工程

該專業已有近百年歷史,現按大土木工程進行寬口徑培養,旨在培養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紮實的實踐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級科技人才。學生畢業後從事土木工程各個領域的設計、施工、管理,以及研究、教學等工作。該專業建有供教學使用的計算機室、建材實驗室、測量實驗室、土工實驗室和結構實驗室。
該專業以土木工程專業基礎平台為培養核心,同時設有建築工程、路橋工程地下工程3個專業選修課程模組。專業課程教學在3個模組中進行主輔組合、在培養學生系統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
主要課程設定有:土木工程概論、建築製圖、測量學、房屋建築學、結構力學、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建築材料、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工程結構抗震、混凝土結構原理、鋼結構原理、施工技術工程項目管理等。主要專業選修課程有:建築結構設計、橋樑工程、地下結構、路基路面工程、建築企業經濟管理等。
該專業為全日制本科、學制為四年。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及學分,可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在建築、交通、房地產、市政、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工程設計、施工、諮詢、教學、科研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建環與設工

該專業旨在培養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管理及科技創新人才。學科研究方向有暖通空調系統與設備新技術、建築節能新技術、建築自動控制、建築內、外環境等。
主要課程設定有:建築概論、建築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工業通風、供熱工程、智慧型建築、建築設備自動控制、製冷空調及設備、熱源及其輔助設備、建築電氣、建築環境與設備CAD、燃氣輸配等。
該專業為全日制本科,學制為四年,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及學分,可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主要在與建築環境與建築設備相關的科研機構、設計部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工程監理及政府的相關部門就業,能夠勝任建築物內供熱、通風、空氣調節、室內給排水、室內燃氣輸配系統的設計和建築設備智慧型控制系統的開發、施工管理、運行維護工作,以及製冷與空調設備的設計與開發工作和政策法規的管理工作。 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出國、考研比例佔畢業人數近50%。

套用物理學

(地球環境科學)
該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地球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從套用物理角度獲得城鎮化人居環境的地球環境科學理論與技術及套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培養掌握生態和環境控制與治理的基本知識、人居環境的基本理論、區域生態環境監測、評價、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從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該專業主要套用物理學和現代新技術、新方法研究人類活動、城鎮化人居環境和地球環境背景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本專業擁有國家大型科學儀器平台"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城市氣候與人居環境研究中心"及"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心"。
主要課程設定有:人居環境科學概論,環境物理過程,大氣物理學基礎,地球環境現代分析技術,地球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化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系統監測,城市規劃,城市氣象與氣候學,年代學,環境信息與數據處理,環境模型與數值模擬,城市生態與景觀。
該專業為全日制本科,學制四年,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及學分,可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主要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教學、設計、諮詢、管理等工作。

學院領導

院長:
孫九林,教授1937.8.10 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江蘇省鹽城縣。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曾任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博導。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及信息系統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終生教授。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數據共享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科聯世界數據中心執委會委員兼中國國家協調委員會秘書長。長期從事信息科學技術在農業與資源環境中的套用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重大項目並解決一系列關鍵技術。在取得的15 項重大成果中,有11項獲省部級以上18種獎勵,出版專著11部、論文80餘篇。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我國資源信息管理體系結構、資源信息分類編碼、區域開發模型體系、統計型空間信息系統模式等,為信息科學在資源環境中的套用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孫九林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曾擔任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原地理系)兼職教授,為學校培養了多位中青年學者。他主要從事地球信息科學與農業信息工程研究,是農業與資源環境信息工程學術帶頭人之一,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攻關項目並解決一系列關鍵技術,在取得的15項重大成果中,有11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