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牙河北村高蹺會

西子牙河北村高蹺會

西子牙河北村高蹺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興辦於清道光年間,迄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該會屬文高蹺,表演隊伍現有二十四人組成,演員的腳、腿綁在一米高的木製腿上俗稱架子。現已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子牙河北村高蹺會
  • 類型:活動
  • 興辦於:清道光年間
  • 歷史:已有一百七十多年
簡介,曲目,

簡介

此會重抒情表演,節奏較慢,演表結合。出會時先拜廟,大鑼開道二人舉兩面旌旗,二十四名角色(一角色失傳)依次排序;後有大鼓、大鈸等相配,前進起來浩浩蕩蕩,十分壯觀。表演分為走街和走場,走街時隊形有串花、二龍吐須,走場時有龍擺尾,十字八門陣、五股躥心等。演唱時,按順序曲目演出,二十四個角色都有唱腔,有獨唱、合唱、對唱等多種表現形式,採用崑曲或民間小調演唱,伴奏樂器有二胡、笙、笛等。

曲目

按走街演出曲目順序有《五更歌》、《征東》、《伍子胥過江》、《繡荷包》、《茉莉花》、《四大景》、《二姐受氣》、《織蒲蓆》、《上廟》、《學舌》、《丁山射雁》、《王小趕腳》、《出家》、《大丫頭做夢》等。數百年來,西子牙高蹺從道光年間至今均在同村族人或親戚間傳承。雖然時斷時續,但還是保留了十四出戲,並都是師徒口傳,唱詞文雅華麗。第二代傳人呂玉相、呂炳策曾請同族翰林呂連潤色折子戲唱詞,對此會的發展和流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西子牙河北村高蹺由於唱腔都是口傳心授,傳承難度很大,學習的年輕人廖之無幾。現能演唱的人員年齡都已七十多歲,人員老化,有的表演動作基本失傳,現已嚴重瀕危。
西子牙河北村高蹺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