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乞巧民俗研究

西和乞巧民俗研究

《西和乞巧民俗研究》是2013年7月1日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鳳鳴、韓宗坡。

基本介紹

  • 書名:西和乞巧民俗研究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頁數:431頁
  • 開本:32
  • 作者:李鳳鳴 韓宗坡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西和乞巧民俗研究》編著者李鳳鳴、韓宗坡、王亞紅。
當前,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加大,各地政府對本地方的民俗現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儘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呼聲一浪蓋過一浪,但仍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消亡的威脅,特別是七夕節的乞巧活動。這種始於漢代的乞巧風俗是女性,尤其是姑娘們在成人之前參與的最為重要的社會活動。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加之參與乞巧民俗文化活動的女孩子們學業負擔日益加重,乞巧風俗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參與乞巧的人員也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甘肅隴南西和、禮縣一帶還保存著較為原生態的、濃郁的乞巧風俗。在長達七天八夜的乞巧過程中,姑娘們要唱大量的乞巧歌,反映了當時女性的心聲。西和乞巧風俗也因為自己獨特的魅力,而被稱為中國乞巧風俗的“活化石”。
本書由三編組成,以西和乞巧風俗與乞巧歌為考察對象,理清乞巧歌在民俗學與民間文學方面的關係,以西和乞巧民俗為例闡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自主性、本真性、整體性原則,進而探索乞巧風俗千古流傳的原因。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編 清代女性民歌與民前乞巧歌的比較研究
第一章 清代女性民歌與民前乞巧歌的相關文獻及其產生的背景
第一節 清代女性民歌與民前乞巧歌的相關文獻
一、清代女性民歌的相關文獻
二、民前乞巧歌的相關文獻
第二節 清代女性民歌與民前乞巧歌產生的背景比較
一、政治背景不同
二、社會文化背景不同
三、藝術背景不同
四、文人的態度不同
第二章 清代女性民歌與民前乞巧歌的作品比較
第一節 內容比較
一、愛情婚姻方面
二、社會生活方面
三、物產職業方面
四、歷史傳說方面
第二節 形式因素比較
一、句式程式化的異同
二、用詞個性化的異同
第三節 曲調特徵比較
一、曲調種類不同
二、曲調特徵不同
第三章 清代女性民歌與民前乞巧歌的抒情主人公比較
第一節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一、女性抒情主人公
二、男性抒情主人公
第二節 抒情主人公的言說方式
一、獨白的異同
二、對話的異同
第四章 清代女性民歌與民前乞巧歌的藝術價值比較
第一節 審美特徵比較
一、構思
二、情感
三、意象
四、語言
第二節 表現手法比較
一、賦之比較
二、比興之比較
第五章 民前乞巧歌對清代女性民歌的繼承與創新
第一節 民前乞巧歌對清代女性民歌的繼承
一、對女性民歌文學功能的繼承
二、對女性民歌文學價值的繼承
第二節 民前乞巧歌對清代女性民歌的創新
一、思想創新
二、表現手法創新
結語
第二編 “非遺”保護的自主性、本真性、整體性研究
——以甘肅西和乞巧民俗為例
第一章 西和乞巧文化儀式的考察
第一節 西和的人文地理概況
第二節 西和乞巧民俗的儀式
一、乞巧節 前準備工作
二、西和乞巧活動的儀程
第二章 西和乞巧文化傳承盛況的原因解析
第一節 外部原因
一、當地自然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文化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的興起
三、國際話語的引進
四、政府介入
第二節 內部原因
一、傳承主體和傳承人的熱情
二、傳承基礎的拓展與傳承方式的改變
三、乞巧文化傳承的一貫性
四、當地政府與當地專家、學者
第三章 “非遺”保護的自主性、本真性、整體性思考
第一節 “非遺”保護的自主性原則
第二節 “非遺”保護的本真性原則
第三節 “非遺”保護的整體性原則
結語
第三編 乞巧節 俗研究——以甘肅隴南西漢水流域乞巧節 俗為例
第一章 西漢水流域乞巧儀式活動考察
第一節 西漢水流域人文地理概況
第二節 乞巧節 節 日儀式
第二章 乞巧儀式活動的文化內涵
第一節 乞巧唱詞的內容
第二節 乞巧活動的文化內涵
第三節 乞巧儀式活動功能
第四節 乞巧節 與牛郎織女傳說關聯
第三章 乞巧節 的淵源流變及其生髮傳承機制
第一節 乞巧節 的歷史淵藪
第二節 乞巧節 的歷史流變
第三節 乞巧節 的生髮與傳承機制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西和乞巧民俗前期準備活動一覽表
附錄二:西和乞巧民俗各項儀程活動一覽表
附錄三:西和乞巧傳統歌詞
附錄四:當前西和乞巧儀式常用歌詞
附錄五:各地乞巧歌輯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