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文字

西周春秋文字

西周春秋文字資料是「金文」,此外,還有一些西周春秋時代的文字資料,其中以周原甲骨文最為重要。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舊時因金文多見於鐘鼎,故稱「鐘鼎文」;因銘文常將青銅名曰「吉金」,故又叫「吉金文」或「吉金文字」。

簡介,歷史,學術研究,

簡介

西周春秋的主要文字資料是「金文」,此外,還有一些西周春秋時代
的文字資料,其中以周原甲骨文最為重要。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舊時因金文多見於鐘鼎,故稱「鐘鼎文」;因銘文常將青銅名曰「吉金」,故又叫「吉金文」或「吉金文字」;青銅器常用於祭祀先祖,系宗廟常器,舊稱「彝器」(彝者常也),故其上之銘又有「彝銘」、「彝器款
識」、「彝器文字」等各稱。然而銅器不僅僅用作宗廟常器,鐘、鼎二類也並不能包涵全部有銘的銅器,所以近代轉而採用比較確切的名稱,通稱為「銅器銘文」,簡稱作「金文」。

歷史

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型的總稱。清代吳式芬把商周銅器銘文編成《捃古錄金文》一書,收集的資料多,考釋嚴謹,影響頗大 , 金文一詞遂有了界說 。 這時所謂金文皆指整篇的銘文,不稱單字。1925年容庚編《金文編》把商周銅器銘文中的字按照《說文解字》的順序編為字典,從此金文成為一種書體名稱。金文出現在商代中期,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斷在秦滅六國,也就是秦用小篆統一中國文字時。
宋代人收藏銅器極重視銘文,如呂大臨《考古圖》等;也有專門摹刻銘文的,如王俅《嘯堂集古錄》等;把銘文中的字編為字典則有王楚和薛尚功《鐘鼎篆韻》。
清代由於《說文》之學興盛、聲韻訓詁研討日深,在這種學風的影響下,銘文研究進步較快 , 不斷出現專家 ,如吳大膞《 字說》、《說文古籀補》,孫詒讓《古籀拾遺》、《 古籀餘論》、《名原》等,皆有創見, 突過前人 。

學術研究

金文的年代長,使用區域廣,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則研究工作會收效不大。過去學者已理解這一點。王國維《兩周金石文韻讀·序》對時間地點觀念很清楚。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序文》說:“當以年代與國別為之條貫,……余於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征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其依據國別者,於國別之中亦貫以年代,得列國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這在金文研究中是劃時代的創舉。1985年容庚《金文編》修訂第四版採用銘文3902件,收正文(可識的字)2420字,附錄( 還不能確定的字 )1352字,總計3772字。這是今日可見金文的總數。先秦文字資料不限於金文,而金文終究是主要的,它反映秦用小篆統一文字前1000多年間中國文字發展變化的基本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