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本科教學學分制改革實施意見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作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以績點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質量標準的教學管理制度。實施學分制是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充分挖掘和最佳化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是高校落實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是最佳化學生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多規格、個性化創新人才的制度保證。本次分制改革實施意見就是基於以上目標進行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大學本科教學學分制改革實施意見
  • 主要任務:以學分計量制和學分績點制為核心
  • 指導思想:以素質教育為指導
  • 主要內容:選課制等
簡介,指導思想,主要任務,主要內容,配套措施,附則,

簡介

西南大學本科教學學分制改革實施意見 西校[2007]163號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在總結1994年以來試行學分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合併組建後確定的發展目標和規劃,提出本實施意見。

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培養“人格健全、基礎紮實,能力突出、素質全面”的高素質人才為宗旨,立足國際視野和學校辦學實際,高起點統一規劃,務實效分步實施,積極探索既開放靈活又科學規範的教學管理模式和綜合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學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增強教學的人性化管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主要任務

學分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以選課制為基礎,以學分計量制和學分績點制為核心,包括彈性學制、主輔修(含雙學位)制、學分互認制、學業導師制、免修免聽制、補考重修制、2+1學期制等構成的教學管理體系,構建“按學年註冊,按學分選課、按學分畢業,按績點授位”的教學管理模式。

主要內容

(一)選課制
為實現教學資源最佳化配置,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行選課制。
學生在學業導師指導下,根據學分制培養方案和本人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選課原則,學生可在一定條件下自主選擇學習課程,自主安排學習進程,自主選擇任課教師。
學校加強教學資源建設,最佳化教學資源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擴大選修課程的比例,保證選課制的正常實施。
(二)學分計量制
學分是表示學生學習量的單位,學分的最小計量單位為0.5。所有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在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相應學分。其中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原則上每18個學時計為1個學分,實踐教學環節原則上每周計為1個學分。
為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設立創新實踐學分。學生獲得的創新實踐學分可按學校規定替代相應課程的學分。
不同專業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科特點設定畢業學分,最低不低於150學分,最高不超過180學分。學生取得本專業規定的畢業學分數並符合學校規定的其他關於畢業條件要求,經學校審核批准後,準予畢業。
(三)學分績點制
為更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質量,綜合衡量學生的學業水平,實行學分績點制。學分績點是學生學位授予、獎學金評定、獎勵、輔修(雙學位)專業選讀、提前畢業、推薦免試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據。
學生在達到畢業要求的前提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發展課程的必修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平均學分績點數達到2.0(含)以上,並符合學校規定的其他關於學士學位授予的條件,即可授予學士學位。
平均學分績點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平均學分績點= 課程學分績點總和÷課程門數總和
百分制、五級制考核與績點數的對應關係如下:
百分制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績點數
4.0
3.0
2.0
1.0
0
五級制
A(優)
B(良)
C(中)
D(及格)
E(不及格)
績點數
4
3
2
1
0
(四)彈性學制
普通本科專業標準學制為4年,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縮短或延長在校學習時間,在校學習時間為3--6年。
擬提前畢業的學生,必須在第二學年結束前向學院提出申請,學院同意後提前安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四年內未取得畢業資格的學生,須辦理延長學制手續,按在校生管理。未辦理延長學制手續的,作結業處理。
(五)主輔修(含雙學位)制
主輔修(含雙學位)制是在保證完成主修專業學習要求的前提下,允許部分有個性化發展要求和學習潛力的學生修讀其他專業。
學生在主修專業達到畢業要求的前提下,其修讀的輔修專業(雙學位專業)達到畢業規定學分和其他要求,方可發給西南大學輔修專業證書,雙學位專業達到學位授予條件且主修專業具備授位資格的授予相應專業學士學位證書。
在規定時間內未修滿輔修專業(雙學位專業)總學分者,其所得學分可替代通識教育選修課和部分專業選修課程學分。
(六)學分互認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學分互認機制,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高校之間、專業之間和區域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
凡在211學校、與學校簽定學分互認協定的高校和學生出國學習期間(不包括自費出國留學)所修科目的學分,在課程要求上達到了學校課程標準並考核合格,經學院和教務處審核同意,可以轉換為本校課程成績和學分。
(七)學業導師制
實行學業導師制是發揮學分制優勢的重要保證措施。所有在職教師都有受聘擔任學業導師的義務。
學院應根據雙向選擇原則,為學生配備學業導師或建立學業指導小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學習思想;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選擇修讀專業方向,制定個人學習計畫和每學期的選課計畫,安排學習進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引導學生參加科學研究訓練;輔助學生養成健全人格。
(八)免修免聽制
學生已取得某門課程學分或已獲得與某門課程相關的省(部)級以上獎勵或證書,可向其所在學院提出相應課程免修申請。重修、重考課程不得申請免修。
學習成績優良且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因特殊原因不能按要求參加某些課程課堂學習時,可申請免聽相關課程的全部或部分。免聽課程一律不免考。
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得申請免聽和免修。
每學期免修免聽課程不得超過6學分。
免修、免聽申請由教務處統一審批。
(九)補考重修制
學生修讀某門課程考核不及格,原則上應參加補考或重修。
課程考核不及格,可以進行一次補考,如補考仍不及格,必修課程必須重選重修,選修課程可重選重修,也可改選其它選修課程。
補考課程和重修課程成績合格後記為60分,改選課程以實際考核成績記載。
(十)2+1學期制
實施“2+1”學期制是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
“2+1”學期制將一個學年分為各為19周的秋季與春季兩個傳統學期和一個6周的選擇性夏季學期。3個學分以下的課程,可以根據專業和課程特點選擇分段教學,即秋、春季學期按9周安排教學,夏季學期按3周安排教學。
選擇性的夏季學期主要安排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輔修(雙學位)專業課程、實驗課程、教師教育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重修課程、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短期培訓、學生社會實踐等教學活動。

配套措施

學分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加大教學改革和教學投入,建立與學分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需要各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以保證學分制的有序實施。
(一)全面修訂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實施學分制的指導性檔案,是指導學生選課的主要依據。培養方案的修訂應樹立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強化本科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和適應性,注重因材施教,實施分級、分類、分流教學,適當減少必修學分和課內學時,增加選修學分和課外學時,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應按照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培養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完善和最佳化課程體系,增加課程資源,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 積極推進研究性和實踐性教學。
(二)構建特色鮮明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即“123456”培養模式)。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突出研究性課堂教學、創新性自主學習兩個重點;適應社會需要和專業特點,培養基礎型、套用型、複合型三類創新人才;強化專業與通識、理論與實踐、學習與研究、課內與課外四個有機結合;整合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發展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自主創新學習五類課程;完善主修、主輔修(含雙學位)、本碩連讀、綜合培養(創新實驗班模式)、合作培養(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委託(訂單式)培養六種培養方式。
(三)建立與學分制管理相適應的教務管理系統和教學管理制度。為配合新一輪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的實施,應對現有的教學管理機構和工作職責進行適度調整。明確界定校、院兩級的管理職責,健全基層教學管理組織,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建立註冊選課中心和教學資源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學生的註冊、選課,統一調度學校的教學資源。建立和完善以教學計畫管理、學籍成績管理、教學資源管理、排課選課管理、信息檢索查詢等為主要內容的學分制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建立和完善相關教學管理制度,特別是學籍管理制度、學業導師制度、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制度、註冊選課制度等。學校應制訂相應的教學管理檔案,包括《西南大學學分制學籍管理辦法》、《西南大學學業導師制工作暫行條例》、《西南大學註冊選課管理辦法》等。
(四)最佳化教學資源配置、建立激勵和淘汰機制。實行選課制後,要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促進課程體系整體最佳化,增加選修課開設數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高質量的課程。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高水平教師尤其是教授為本科生多開課程。進一步完善2+1學期制,提高現有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進一步加強教學基本設施建設,確保滿足教學需要並正常運轉。積極加強對教師教學的評估和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對選課人數多、教學工作成績優異的教師進行獎勵,對多次因選讀人數過少而不能開課的教師,應暫時取消其開課資格。

附則

(一)本方案從2006級學生開始分步實施。
(二)本意見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