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工程機械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學工程機械研究所,主要負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起重運輸機械工程機械2個專業方向)、工業工程專業科研工作。主要從事起重運輸機械、工程機械、物流技術與裝備以及工業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新產品設計和套用軟體開發等,設有物料搬運機械省重點實驗室,是四川省物流工程專委會的掛靠單位。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專業領域,師資情況,研究方向,人才培養,

歷史沿革

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相繼開設了工程機械及裝卸機械(起重運輸機械)二個專業,西南(唐山)交通大學從1954年開始招收工程機械 (築路機械)專業第一屆學生,是國內最早設立該專業的高校。從1956年開始招收起重運輸機械第一屆學員,是國內最早設立該專業的高校之一。八十年代中期,全國高校進行專業調整,85、86和87年起重運輸機械和工程機械兩個專業合併為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專業統一招生。1984年 “工程機械”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工程機械兩個學科被評為鐵路高校重點學科;1996年被重新確定為部級重點學科。1996年教育部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將起重運輸機械、工程機械、機械製造和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合併為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進行大類招生,下設起重運輸機械、工程機械等方向,學生在學完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後(大三結束)按志願選擇專業方向學習。1998年機械設計及其理論正式批准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 工業工程專業第一批本科生共30名學生入學。與2013年底,起重運輸機械教研室、工程機械教研室合併成立工程機械系。

專業領域

西南交通大學工程機械研究所,主要負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起重運輸機械工程機械2個專業方向)、工業工程專業科研工作。主要從事起重運輸機械、工程機械、物流技術與裝備以及工業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新產品設計和套用軟體開發等,設有物料搬運機械省重點實驗室,是四川省物流工程專委會的掛靠單位。

師資情況

學術帶頭人為程文明教授,他是博士導師、四川省和鐵道部突出貢獻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研究所現有19名專職教師及試驗人員,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7名,研究所擁有一支研究方向穩定、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較好、老中青相結合的科研梯隊。

研究方向

本系歷來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套用研究和自主創新開發研究的協調發展,並在產學研結合上不斷探索新路。該所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課題及重要軍工項目3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達到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項,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並成功開發了一系列生產急需的高新技術產品,獲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研究所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已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等300餘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設計理論、機械結構強度與CAD、現代設計方法理論與套用、機械可靠性工程與管理、機械與結構系統動態仿真、模糊理論與神經網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套用、數字物流與信息系統、機群智慧型化技術、物流裝備與自動化、工業工程等,相關成果在起重運輸機械、盾構施工機械、施工與養路機械機械等得到了廣泛套用。
積極開展基礎理論和設計方法研究,先後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600餘篇學術論文,並編著了《起重機設計手冊》上下冊(二版)、《起重機設計手冊》、《起重運輸機械圖冊》等大型工具書,《起重運輸機金屬結構》、《起重運輸機械》、《起重運輸機電氣傳動》等教材,《起重機可靠性和統計動力學》等科技譯著和《機械設計模糊最佳化原理及套用》、《模糊技術在機械傳動中的套用》等專著,為提高我國機械設計理論和設計水平發揮了重大作用。

人才培養

研究生在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下進行招錄,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並有從屬於機械工程學科的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培養掌握堅實的數學、力學、控制理論和機械系統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沿領域,熟悉機械設計領域常用的各種技術與方法的高級專業人才。畢業研究生要求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和外語水平,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解決機械工程領域的產品設計、結構分析、項目管理與決策等方面的問題,具有從事本學科領域內的科學研究、專業教學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或諮詢工作的能力。研究生主要就業方向為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大中型企業,主要從事工程機械、機電產品、物流裝備等的設計、製造、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