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

西北民族大學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是在整合了藏語言文化學院等系、所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和特邀專家學者組建的、以流失海外的藏學敦煌學、文獻學資料為重點研究方向的專業研究機構。 現有學科帶頭人金雅聲、多識,華侃、束錫紅等多名教授。已取得了較為豐碩的階段性成果。並通過史料數位化的方法,正在建設少數民族文獻研究資料庫。同時我所研究人員主持國家社科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六項,出版專著數十部,發表論文百餘篇,與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編輯的大型文獻叢書《英藏黑水城文獻》第一冊和《大麥地岩畫》第一冊已問世,在西夏學界和岩畫學界造成重大影響,形成學者翹首以待的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民族大學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
  •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
  • 類別:科研機構
  • 隸屬:西北民族大學
研究所發展,管理模式,指導思想及理念,研究所規劃,成果獲獎,

研究所發展

從2004年開始,西北民族大學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開始聯絡英國、法國國家圖書館,準備整理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民族古文獻。在2005年初得到兩國圖書館的回響,並且在國際敦煌項目第六次會議(北京)期間,和兩國圖書館負責人商談,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分別簽署了合作編輯出版的意向書即實施細則。
2005年4月26日,西北民族大學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中央民族幹部學院召開“海外民族文獻研究出版會議暨簽約儀式”,邀請在京的中國敦煌學家和藏學家、民族語文學家約30人,討論英藏法藏敦煌藏文文獻和其他流失海外民族文獻的研究出版工作,共商敦煌藏文文獻編纂出版盛舉,共謀研究、編輯、出版大計,聽取各界專家的寶貴意見建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並與上海古籍出版社簽定了合作編纂出版《法藏敦煌藏文文獻》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協定。
當前,中國流失海外文獻越來越成為學術研究的新熱點。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十多年國際合作中積聚了豐富的海外資源,我校在把握這個重要學術動向的同時,藉助於我們與上海古籍良好的合作關係及他們的海外文獻資源,調動西北民族大學深厚的少數民族尤其是藏學語言和文字基礎,及我們的學術研究潛力,成立目前獨一無二的海外西域民族文獻研究機構,同時舉行法藏、英藏古藏文三方合作簽字儀式,以這兩項舉世矚目的重大文化工程為依託,可奪取學術先機,實現超常規發展,直接進入國際學術前沿,與國際一流學術機構和學者對話,爭取更多的活動空間和獲得更有轟動效應和國際影響的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占一席之地。

管理模式

實行開放的管理模式客座研究人員聘任制度研究所在保證專職科研人員駐站研究外,為滿足項目研究需要,為滿足提高科研水平的需要,聘請客座研究人員參與項目研究,聘任期根據項目需要經雙方協商確定,客座研究人員應為具備較高研究水平的專家學者,並在此研究領域有較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具有較高水平的成果發表。客座研究人員由研究所專職科研人員推薦產生,也可由本人申請。研究所現專職研究人員5人,客座研究人員8人。項目進度跟蹤制度:在研項目主持人每半年應以書面形式向我所提交研究報告及經費使用報告,研究所保留根據研究情況決定增加、減少、停撥經費的權利,保留由於研究人員重大失誤而對本人提前辭退的權利。學術督導制度:我所鼓勵中青年科研人員的項目申請,但對於中青年學者的研究項目,視項目及主持人情況決定是否聘請項目學術督導,學術督導的主要職責是:協助解決項目研究過程中的學術過程中的學術疑難問題;對中青年項目主持人的研究方法、計畫做出指導;監督經費使用情況獎勵制度:重要成果及高水平學者,研究所依據學術委員會的認定意見實行獎勵制度。

指導思想及理念

研究所主攻方向是國內外影響較大的重大項目。其定義為:獨占性的重要原始資料的整理研究出版;獨占性的、代表階段性的、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的整理、翻譯、發表(如某些重要考察筆記和研究著作)。以及環繞重要歷史事件、學術熱點和原始資料的科研成果。 研究所積極探索管理體制與科研方法創新,推行開放的、流動的科研人員管理方法,為資源最佳化、科研發展創造條件,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理、出版以及資源共享,通過研究手段及研究方法的創新,致力於對流失海外的敦煌西域民族古文獻的發掘研究和整理出版 將努力建設成為我國有較高知名度的民族文獻研究中心,並成為蒐集保存我國流失海外敦煌西域民族古文獻學術資源最為完備的數位化資料及文獻中心 培養優秀的青年人,打造堅實的學術梯隊,造就一批高素質有創新意識的學科帶頭人及科研骨幹,把本所建立成為以流失海外西域民族文獻為重點研究對象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基地。 通過對西北少數民族文獻文化的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為邊疆穩定、尤其是中國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穩定與繁榮作出科學研究貢獻。

研究所規劃

1、 伯希和胡語文獻蒐集品
伯希和是法國著名的東方學家。這位年僅27歲的考古者具有超人的語言稟賦,精通13種語言,是著名漢學家沙畹的門生,能說流利的漢語。伯希和在藏經洞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瀏覽挑選了文獻精華。他的挑選原則是:非通行佛經,帶年代供養人題記的佛經,社會文書,藏文、梵文、回鶻文、粟特文、于闐文、希伯萊文等民族古文字和外來古文字 。
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國國家圖書館簽訂的出版協定“包括全部漢文和非漢文文獻”,包括藏文文獻、回鶻文獻、粟特文獻、梵文文獻及西夏文獻等。2004年束錫紅、府憲展在法國商議出版西夏文文獻的時候,與館方就法藏藏文文獻及其他少數民族文獻的整理和出版及著作權問題進行商議。包括藏文-沿續這個協定,按照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當時只收製作成本、不付資料費的標準,同意我們和法國國家圖書館合作進行未完成部分的合作項目。現已得到法方同意,由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國國家圖書館聯合編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部法藏非漢文文獻。
2、英藏胡語文獻
同時可展開的是藏於英國國家圖書館印度事務部的霍恩雷收集品,斯坦因三次中亞考察所獲文獻資料中與印度有關的梵文、于闐文、藏文、吐火羅文等文種的寫本主要收藏在這裡。據不完全的統計,有梵文寫本數千號,龜茲文殘片約300號,于闐文卷子數百件、吐火羅文材料,集中存放在48個木箱中,其中第1—13、15—22、35—40箱為于闐文寫本殘卷,第14,23—34,41—45箱為梵文寫本殘卷,第46—48箱為吐火羅文(龜茲文)寫本殘卷,每箱數量多少不等。
3、德藏吐魯番回鶻文獻
以新疆出土的文獻為主,主要有回鶻文、伊朗語、梵文和漢文。其中回鶻文獻初步揭示了幾個世紀吐魯番地區回鶻人的歷史和文化。其次是粟特語文獻,吐魯番是粟特人的一大聚居地,出土的粟特語寫本其總量競比粟特本土的發現還要多得多。吐魯番出土的梵文寫本,是研究佛教傳播和中亞佛教部派的原材料。德國所藏的吐火羅文字資料也十分豐富,研究工作也持續進行。藏吐魯番漢文文獻約7000件,大部分是佛教文獻,研究成果較少。所藏藏文文獻,主要屬於元代的材料。因此,德國所獲吐魯番文獻豐富多彩,但由於二戰的影響,中國學者難見全貌。眾多學者呼籲,希望這些資料能象英、法、俄藏那樣全部影印出版。目前已德國兩大收藏單位取得了聯繫。確立了合作編輯出版的意向。
4、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藏梵文文獻
俄藏西域文獻的另一大宗,是梵文的寫本,其中又以《妙法蓮華經》最為學界關注。為俄國各次駐新疆考察隊所獲,非常珍貴。
近日,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已與俄國艾米塔什博物館簽訂有關出版協定。

成果獲獎

1《英藏黑水城文獻》2006年 ,國家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
2《大麥地岩畫》2006年,華東地區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
3《寧夏區域生態建設與人文資源》2006年,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多種權利角逐體系下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2005年獲國家民委年度社會科學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
5《西北回族社區現代化實踐的新探索》2004年獲寧夏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6《寧夏不同類型回族社區的歷史文化比較》 刊於《寧夏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2001年獲寧夏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7《銀川平原回族社區納家戶小康之路的調研》 2003年獲國家民委年度調研報告優秀獎
8 《回族社區變遷與回族社會現代化模式研究》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鑑定結項成果
鑑定等級一級本人 角色主持人
9 《新時期回族社區建設與協調發展》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鑑定結項成果
鑑定等級一級本人 角色主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