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喉錐尾鸚鵡(褐喉鸚哥)

褐喉錐尾鸚鵡

褐喉鸚哥一般指本詞條

褐喉錐尾鸚鵡(學名:Aratinga pertinax)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部兩側、臉頰均為橘黃色;頭頂帶有點藍色,喉嚨和胸部上方為淺橄欖棕色,胸部下方為黃綠色,鳥喙為黑色,虹膜為黃色。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是各種不同樹木的種子、仙人掌的花朵以及果實、也會定期到農耕區和果園覓食,尋找穀類、玉米等作物;尤其偏好芒果。分布於聖湯馬士島、維京群島以及聖科克斯島。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褐喉錐尾鸚鵡體長25厘米,體重76-102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部兩側、臉頰均為桔黃色;頭頂帶有點藍色,喉嚨和胸部上方為淺橄欖棕色,胸部下方為黃綠色,到了下腹部漸漸變為桔色;翅膀內側覆羽為黃綠色,主要飛行羽的尖端帶有藍色;翅膀外圍的次要羽毛為藍色,尾羽以及翅膀內側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虹膜為黃色。幼鳥的臉頰為棕色,而且上喙帶有點肉色喉嚨以及胸部上方也為綠色。
褐喉錐尾鸚鵡褐喉錐尾鸚鵡
褐喉錐尾鸚鵡全部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褐喉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乾燥地區、半乾燥的灌木叢林、以及長滿仙人掌類植物的平原地區;尤其偏好合歡屬植物,偶爾也會到熱帶地區約450米的開闊林地以及紅樹林區,有時候也會到高達1000米的地區活動。也會到亞熱帶地區活動;會規律的到某些地區行動,例如接近人居住的地區、公園、農耕區以及花園等地,有時候在農耕區覓食會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

生活習性

褐喉錐尾鸚鵡通常是以4到20隻的小群體活動,較少成對或是單獨行動,有時候在覓食的樹林間會聚集比較多的族群。通常都和當地的黃冠亞馬遜鸚鵡一起集結行動,有時候會高達100隻左右。個性並不十分內向,通常看見它們的時候都是在飛行或是在路旁的樹上,很容易被發現因為相當吵雜。會有地區性遷徙的習性,從12月到5月會前往比較潮濕的地區;如果在田中覓食穀類或是玉米等莊稼的時候,會有一到兩隻的哨兵鳥守候在附近的樹上警戒,如果任何危險發生,哨兵鳥就會大叫通知所有的群體,然後所有的鳥就會一起大叫飛走,夜晚會聚集在棲息的樹木上過夜。
褐喉錐尾鸚鵡褐喉錐尾鸚鵡
褐喉錐尾鸚鵡主要的食物為各種不同樹木的種子、仙人掌的花朵以及果實、也會定期到農耕區和果園覓食,尋找穀類、玉米等作物;尤其偏好芒果,所以,在它們吃完水果以後羽毛時常都粘滿果汁的粘液。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魯巴,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法屬蓋亞那,蓋亞那,巴拿馬,蘇利南,委內瑞拉,巴貝多,多米尼克,瓜德羅普島,馬提尼克島,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維京群島,英國,美國維京群島。
褐喉錐尾鸚鵡分布圖褐喉錐尾鸚鵡分布圖
不確定:特里尼達和多巴哥。

繁殖方式

褐喉錐尾鸚鵡的繁殖季節通常發生在2月和9月之間,選擇樹洞做鳥巢,通常鳥巢底部裸落,沒有植物襯裡,偶爾襯以樹皮碎屑。雌鳥每窩產3至6枚,孵化時間約23天。幼鳥孵化後50天羽毛豐滿,它們仍會保持與父母生活一段時間,暫留在小家族群體。幼鳥的羽毛未豐時,雄鳥還是養活它們,而雌鳥則準備下一窩的生育。這一物種每年可以生產幾窩。

亞種分化

褐喉錐尾鸚鵡(14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Aratinga pertinax aeruginosa
2.
Aratinga pertinax arubensis
3.
Aratinga pertinax chrysogenys
4.
Aratinga pertinax chrysophrys
5.
Aratinga pertinax griseipecta
6.
褐喉錐尾鸚鵡萊曼亞種
Aratinga pertinax lehmanni
7.
Aratinga pertinax margaritensis
8.
Aratinga pertinax ocularis.
9.
Aratinga pertinax paraensis
10.
Aratinga pertinax pertinax
11.
Aratinga pertinax surinama
12.
Aratinga pertinax tortugensis
13.
Aratinga pertinax venezuelae
14.
Aratinga pertinax xanthogenia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