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號子

製作號子

竹麻號子是四川省邛崍市的傳統民歌,屬於當地造紙工人在打竹麻時所唱的一種勞動號子,主要流行於成都所轄邛崍境內平樂鎮的金華村金雞溝、金河村楊灣、同樂村的蘆溝以及花楸村等地。竹麻號子唱腔原始、質樸、粗放、高亢,是川西地區傳統民間少數原汁原味演唱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濃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2008年6月7日,製作號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製作號子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申報地區:四川省邛崍市
  • 遺產編號:Ⅱ-102
號子簡介,演唱風格,唱腔特色,傳承價值,

號子簡介

文化遺產名稱: 製作號子(竹麻號子)
所屬地區:四川· 邛崍
遺產編號:Ⅱ-102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申報日期:2008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四川省邛崍
遺產級別: 國家

演唱風格

竹麻號子的演唱風格為“一領眾和式”的傳統民間音樂形式,在繁重而單調的勞動過程中,當鉤子手手執長釘耙,把需要打的竹麻交給工人時,竹麻號子嘹亮的歌聲就開始響徹整個造紙作坊。開始時,由一名工人領唱,然後眾多的工人一起合唱,以此達到鼓舞幹勁、統一節奏、抒發感情和消除疲勞的目的。隨著號子的節奏由慢到快,造紙工人們的動作也越來越剛勁有力,當竹麻快被打完時,工人們的情緒和竹麻號子的詠唱也達到高潮,給人以一鼓作氣和熱烈奔放的藝術美感。

唱腔特色

竹麻號子的唱腔和曲調包括高腔、平腔、連環扣、銀絲調和扯麻花等,富於節奏和變化。唱詞的內容也很豐富細膩,樂段的隨意性和伸縮性較強,段落之間常用“嗦咿 ”、“餵”、“喲嗬”等襯詞,尤以傳統唱腔《數十二月》最為典型。
在這裡,勞動的熱情和歌唱的情緒被完美地統一起來。竹麻號子唱詞所反映的內容主要包括當地的傳統民風民俗和民間文藝,當地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等。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內容也隨之更新,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打竹麻是傳統手工造紙過程中最艱苦的勞動,需要用工具把完整的竹子打碎,因此人們在艱苦的勞動中發明了表達快樂和生活的竹麻號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平樂鎮及附近的手工造紙作坊已經逐漸被機器造紙所代替,但是竹麻號子仍然作為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音樂形式保留下來,成了那個時代的見證。

傳承價值

平樂地區健在的老造紙工人,大多能完整地演唱竹麻號子。20世紀50年代,經過收集整理的竹麻號子被搬上舞台,成為川西壩子獨具特色的民間文藝節目。這一源於生活的古樸號子,曾參加四川省文藝調演並獲獎,還到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民歌精英匯演,得到觀眾的喜愛和高度評價。
竹麻號子記錄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如今,平樂古鎮的古造紙遺址已被列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在造紙過程中誕生的竹麻號子也成為廣大遊客和文藝舞台上備受歡迎的“原生態”曲目。對竹麻號子的繼承發揚,無疑是對一個時代、一種生活、一種創造的緬懷和歌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