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端卿

裴端卿

裴端卿,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現任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學術院長。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藥生物技術系系主任。

2018年5月14日,中國科學家裴端卿入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裴端卿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 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
  • 主要成就: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兩次
  • 研究興趣:細胞命運決定機理、功能性細胞製備與臨床套用、幹細胞多能性
  • 性別:男
人物履歷,社會兼職,學術成果,研究方向,近年發表論文,主要成果,人物評價,獲得榮譽,

人物履歷

1980-1984 華中農學院學士
1985-1991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
1991-1995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後
1995-1996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員
1996-2004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2-2004 清華大學教授
2004-2008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2008-2018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2018-至今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學術院長/研究員

社會兼職

裴端卿現為中國國家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國際幹細胞學會臨床轉化研究委員會委員、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小組成員、美國科學院再生醫學研討會成員、北美華人生物學家協會終身會員。

學術成果

研究方向

  • 體細胞重編程技術與機理
    功能性細胞製備與臨床套用
    幹細胞多能性調控機理

近年發表論文

1.Esteban MA, Wang T, Qin B, Yang J, Qin D, Cai J, Li W, Weng Z, Chen J, Ni S, Chen K, Li Y, Liu X, Xu J, Zhang S, Li F, He W, Labuda K, Song Y, Peterbauer A, Wolbank S, Redl H, Zhong M, Cai D, Zeng L,Pei D.Vitamin C enhances the generation of mouse and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Cell Stem Cell. 2010 Jan 8;6(1):71-9.(發現維生素C大幅提高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生成的效率,被引878次。)
2.Li R, Liang J, Ni S, Zhou T, Qing X, Li H, He W, Chen J, Li F, Zhuang Q, Qin B, Xu J, Li W, Yang J, Gan Y, Qin D, Feng S, Song H, Yang D, Zhang B, Zeng L, Lai L, Esteban MA,Pei D.A 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 initiates and is required for the nuclear reprogramming of mouse fibroblasts.Cell Stem Cell.2010 Jul 2;7(1):51-63.(揭示間質上皮轉化MET是體細胞轉變為幹細胞的起始機制,2010年《科技日報》評選的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被引960次。)
3.Chen J., Liu H., Liu J., Qi J., Wei B., Yang J, Liang H., Chen Y, Chen J, Wu Y, Guo L, Zhu J, Peng T., Zhang Y., Chen S, Li X, Li D, Wang,T,Pei, D. H3K9 Methylation is a barrier during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into iPSCs.Nature Genetics, 2013. 45: 34-42.(揭示H3K9甲基化是幹細胞誘導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障礙)
4.Wang L., Wang L.,HuangW, SuH., Xue Y., Su Z., Liao B., Wang H., Bao X., Qin D., He J., Wu W., So K.F., Pan G.,Pei D.,Generation of integration-free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from cells in human urine.Nature Methods, 2013. 10:84-89(建立從尿液分離細胞轉分化獲得神經前體細胞的技術體系)
5.Liu, X. P., H. Sun, J. Qi, L. L. Wang, S. W. He, J. Liu, C. Q. Feng, C. L. Chen, W. Li, Y. Q. Guo, D. J. Qin, G. J. Pan, J. K. Chen,D. Q. Pei, and H. Zheng., Sequential introduction of reprogramming factors reveals a time-sensitive requirement of individual factor and a sequential EMT-MET mechanism for optimal reprogramming.Nature Cell Biology2013: 15, 829–838(揭示細胞命運轉變中的EMT-MET調控機制)
6.Chen, J. K., L. Guo, L. Zhang, H. Y. Wu, J. Q. Yang, H. Liu, X. S. Wang, X. Hu, T. P. Gu, Z. W. Zhou, J. Liu, J. D. Liu, H. L. Wu, S. Q. Mao, K. L. Mo, Y. Y. Li, K. Y. Lai, J. Qi, H. J. Yao, G. J. Pan, G. L. Xu, andD. Q. Pei."Vitamin C Modulates Tet1 Function During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Nature Genetics45, no. 12 (2013): 1504-U140.(揭示維生素C在幹細胞誘導中通過調節Tet1功能發揮作用)
7.Wu YS, Li Y, Zhang H, Huang YH, Zhao P, Tang YJ, Qiu XH, Ying Y, Li W, Ni S, Zhang M, Liu LQ, Y Xu, Q Zhuang, Z Luo, C Benda, H Song, B Liu, L Lai, X Liu, H F Tse, X Bao, WY Chan, M A. Esteban, B Qin &D Pei. Autophagy and mTORC1 regulate the stochastic phase of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Nature Cell Biology. 2015;17(6):715-+.(發現幹細胞誘導中自噬和mTORC1的調控機制)
8.Liu J, Han Q, Peng T, Peng M, Wei B, Li D, Wang X, Yu S, Yang J, Cao S, Huang K, Hutchins AP, Liu H, Kuang J, Zhou Z, Chen J, Wu H, Guo L, Chen Y, Chen Y, Li X, Wu H, Liao B, He W, Song H, Yao H, Pan G, Chen J,Pei D. The oncogene c-Jun impedes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Nature Cell Biology, 2015;17(7):856-867(發現癌基因c-Jun與幹細胞多能性完全不相容,組建一套不包含Yamanaka因子的全新iPS細胞誘導因子。)
9.Li D, Liu J, Yang X, Zhou C, Guo J, Wu C, Qin Y, Guo L, He J, Yu S, Liu H, Wang X, Wu F, Kuang J, Hutchins AP, Chen J, &Pei D(2017)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during iPSC Reprogramming.Cell Stem Cell21(6):819-833 e816.(揭示了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的規律。)
10.Cao, S. T.; Yu, S. Y.; Li, D. W.; Ye, J.; Yang, X. J.; Li, C.; Wang, X. S.; Mai, Y. B.; Qin, Y.; Wu, J.; He, J. P.; Zhou, C. H.; Liu, H.; Zhao, B. T.; Shu, X. D.; Wu, C. M.; Chen, R. P.; Chan, W. Y.; Pan, G. J.; Chen, J. K.; Liu, J.; Pei, D. Q.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during Chemical 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Cell Stem Cell2018, 22, 529-+.(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
特邀綜述
11.Shu X,Pei D.Pluripotency without Proliferation.Cell, 2016 Feb 11;164 :595-597
12.Sipp D,Pei D.Bioethics in China: No wild east.Nature. 2016 Jun 22;534(7608):465-7.
13.Pei D, Beier DW , Levy-Lahad E , Marchant G , Rossant J , Izpisua Belmonte JC , Lovell-Badge R , Jaenisch R , Charo A , Baltimore D . Human Embryo Editing: Opportunities and Importance of 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Cell Stem Cell.2017 Oct ;21 (4):423-426

主要成果

裴端卿長期從事細胞命運調控的基礎理論研究,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及其機理方面做出了系統且具獨創性的工作,其學術成果主要包括:在國際上首次發現iPSC過程中EMT/MET偶聯的現象,發表了中國第一篇iPSC論文;發現並闡明了維生素C大幅提高iPSC誘導效率的機理為;世界首次建立以人尿液中上皮細胞為起始細胞的iPSC誘導方法,建立了多種遺傳疾病的iPSC庫,將人尿源上皮細胞直接誘導成神經幹細胞等;世界首次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製備幹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和最佳化製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和潘光錦帶領團隊,利用病人尿液細胞,成功獲得神經幹細胞。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方法學》線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裴端卿
該成果通過特殊的手段,將一些幹細胞因子導入從病人尿液中分離而來的細胞中,並通過特殊的誘導培養基對其進行培養,成功將病人的尿液細胞誘導轉變為具有功能的神經幹細胞
據介紹,神經損傷及神經退行性疾病,比如脊髓損傷、帕金森病、腦損傷等,由於患者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差,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獲得並移植病人特異性的神經細胞,可以替代病人本身已經損傷喪失的細胞,從而達到治癒這類神經系統疾病的目的。然而,在通常情況下,體外很難獲得並擴增病人本身的神經細胞。裴端卿和潘光錦的這一研究成果有效解決了上述難題,並有望在將來的實際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解釋說,這些由尿液細胞轉變而來的神經幹細胞能夠在體外擴增,並在適當的條件下分化為各種人體中存在的神經元角質細胞。經進一步動物模型移植實驗,研究人員發現該細胞能很好地在體記憶體活和融入宿主的腦環境中。

人物評價

著名神經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Salk 研究所教授Fred Rusty Gage對此評論說:“(該研究)是幹細胞領域中的一大重要突破,尤其是利用病人尿液細胞在體外獲得具有增殖能力和體內外分化能力的神經幹細胞,在幹細胞領域具有重要的價值。”

獲得榮譽

2018年5月14日,中國科學家裴端卿入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名單。
2016年1月14日,被評為"2015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2013.1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幹細胞多能性與重編程機理研究”
2018.12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EMT-MET的細胞命運調控”
2018.01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2014.12第七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創新獎
2009.02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
2007.12新世界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0.03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誘導多能幹細胞機理與技術研究”
2015.02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iPS細胞誘導中的間質-上皮轉化過程(MET)研究”
2016.01第十三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2016.04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2017.09廣東省南粵創新獎
2015.12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二等獎
2015.05廣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