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裱

裝裱

裝裱是裝飾書畫類、碑帖等的一門特殊技藝。古代裝裱的專稱叫做“裱背和裱面”,亦稱“裝潢”,又稱“裝池”。據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載,“潢”猶池也,外加緣則內為池;裝成卷冊謂之“裝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裱
  • 外文名:Mounting
  • 定義:裝飾書畫、碑帖等的一門特殊技藝
  • 別稱:裱背、裝潢、裝池
  • 來源: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
  • 拼音:zhuāng biǎo
詞語釋義,讀音,基本解釋,詳細解釋,代表,相關內容,程式,歷史,分類,宣和裝,吳裝,紅幫,行幫,一色裱,二色裱,三色裱,仿古裝池,驚燕,術語名詞,重要性,設備工具,十字繡,

詞語釋義

讀音

詞目:裝裱。
拼音:zhuāng biǎo。

基本解釋

[mount a picture,etc] 裝潢裱貼裝裱字畫

詳細解釋

裱背和裝飾書畫、碑帖等的專門技藝。其法,先用紙覆托於書畫背面,再用綾、絹或紙鑲邊,然後用復背紙復背,乾透後,或裝框(鏡片)。若是掛軸則安裝地軸天桿。製成品有掛軸、手卷,冊頁等形式。書畫、碑帖經裝裱後更增美觀,便於觀賞收藏,殘破的也能修補完整。宋曹士冕《法帖譜系北方印成本》:“每段自成一板,四圍皆空白紙,不施筐緣裝表而自然整齊成冊,字畫亦甚可愛。”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其裝褾裁製,各有尺度。印識標題,具有成式。”《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只見車橋下一個人家,門前出著一面招牌,寫著‘ 璩 家裝裱古今書畫’。”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我的信竟入於被裝裱之列,殊出意外,遺臭萬年姑且不管,但目下之勞民傷財,為可惜耳。”參閱 明周嘉胄《裝潢志》、 清 周二學 《賞延素心錄》。

代表

北京裝裱,簡稱“京裱”,是我國書畫裝裱的主要流派之一。流行於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裝飾上一般趨向於高貴華麗,質地厚重,錦鍛作邊,常用多色綾,外飾驚燕,以濃裝為特色。百年老字號榮寶齋、故宮博物院書畫裝裱修復組,是目前京裱的主要代表。

相關內容

一幅完整的書畫作品,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於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書畫大多創作在容易揉皺的宣紙上和絹類物品上的。裝裱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程式

裝裱還可以分為原裱和重新裝裱,原裱就是把新畫好的畫按裝裱的程式進行裝裱。重新裝裱就是對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於管理收藏保管不善,發生空殼脫落、受潮發霉、糟朽斷裂、蟲蛀鼠咬的傳世書畫及出土書畫進行裝裱。經過裝裱的書畫,牢固、美觀,便於收藏和布置觀賞。而重新裝裱的古字畫,也會延長它的生命力。古人說:“古蹟重裱,如病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手而斃。”
那么中國畫裝裱的程式是怎樣的呢?一般是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後安裝軸桿成版面。傳統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折頁四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後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只是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裝潢工藝中的重要工序。而舊書畫的重新裝裱則就相當困難了。首先要揭下舊畫心,清洗污霉,修補破洞等,再按新畫的裝裱過程重新裝裱。

歷史

我國的裝裱工藝是伴隨著中國書畫的歷史而產生的,從現今保存的歷史資料看,早在1500年前裝裱技術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對於裝裱漿糊的製作、防腐,裝裱用紙的選擇,以及古字畫的除污、修補、染黃等都有詳細的文字記載。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裝潢志》,清代周二學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國系統論述裝裱的專門著作。
裝裱亦稱“裝潢”、“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美化和保護書畫及碑貼的技術。裝裱也一是門藝術。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可見裝裱之重要。書畫作品一經裝裱、便覺神采墨妙而成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賞心悅目。其方法是先用紙托裱在書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綾、絹、紙鑲邊,及至扶活,然後安裝,軸桿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為卷、軸、冊頁和片。經裝裱後的書畫,碑帖便於收藏和布置觀賞。明代周嘉胄所著《裝裱志》,清代周二學所著《一角篇》及現代馮鵬生所著《中國書畫裝裱概說》杜子熊所著《中國書畫裝裱》;都是系統論述書畫裝裱的專門著作。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目前我國書畫市場已經出現了機裱,通過高溫定型、化學膠膜粘壓的方法裝裱。省去了製作漿糊的工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但是機裱的字畫不易揭裱、翻新、修補,所以具有收藏價值的字畫還要慎重,儘量用傳統漿糊裝裱。

分類

宣和裝

又稱“宋式裱”。是北宋徽宗(趙佶)內府收藏書畫的一種裝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號(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此種樣式、是裱條中最複雜的一種。如故宮博物院所藏梁思閔《蘆汀密雪圖卷》,其天頭用綾、瓣後隔水用黃絹,尾紙用白宋箋、加畫本身共五段。還按一定格式蓋有內府收藏印章

吳裝

蘇揚兩地裝裱歷經明清數百年,承前啟後,名馳全國,號稱吳裝。其裱件平挺柔軟,鑲料配色文靜,裝制切貼,整舊得法。《裝潢志》謂:“王 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裝潢”。明代胡應麟《少寶山房筆叢》有吳裝最善,他處無及”。的高度評價。

紅幫

裝裱形制的一種。解放前蘇州,揚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種專裱紅白立軸對聯,專供婚喪喜慶之用的。稱為“紅幫”。

行幫

解放前上海、蘇州、楊州各地就其裝裱工藝的不同,有一種專裱普通書畫的,稱為“行幫”。

一色裱

就是裱畫鑲料用一種顏色的。這要根據畫芯的長短畫畫幅長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鑲料長不超過畫芯長的,用一色裝裱就可以了,如一張三尺長的畫芯,加三尺長鑲料,裱成六尺長幅式的立軸,只用一色即可,在鑲料色彩的運用上,以突出畫芯的畫意為目的,不能用強烈的對比色,要使其美觀,大方為原則。

二色裱

二色裱是在貢四周用上適色鑲上,其餘不夠的長度再採用深色較為隱重的鑲料,接湊於天地頭裱成需要的長度。如畫芯長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長度,就需加四尺鑲料,這樣只用一色,則鑲料長於畫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賓廳主的副作用。同時也顯得單調。這樣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裱

三色裱,是圈與天地之間加隔界。其邊的寬度可隨畫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圈的顏色應淺些,天、地頭應深些,隔界不深不淺起過度作用。這樣裱的畫,色彩為協調。並有溫文、柔和、肅穆的情趣。但圈、隔界、天地的顏色不要過分相近,應有節奏感。切忌,圈職業病色深,而天地色淺,這樣會使讀者感到空曠。

仿古裝池

這是解放前蘇州、上海、揚州各地就夠得上稱為裝潢藝術的,專為書畫名家和收藏家裝裱珍貴書畫的,稱為“仿古裝池”。

驚燕

亦稱“綬帶”原只是垂畫畫的天頭處,燕子飛近畫面,兩帶自然飄動,可驚走燕子。後來用它作為裝飾,就把這兩條帶子固定在天頭上,刺綬帶的寬度可根據畫的寬度而定,如二尺寬的裱件可用六分寬的綬帶較為合適。用料楊與隔界相同。它的長度與天頭一樣,但不要太厚,厚則使畫不平。如隔界是綾子的,綾上有花紋,那么刺綬帶時就要注意花紋的完整。現在日本裝還有用活動的飄帶,用來驚動止棲的繩燕,以保護書畫,故又名“驚蠅”。

術語名詞

立軸:亦稱掛軸、掛幅、條幅、豎幅、條山、軸子;特別窄的有人稱為“琴條”。懸掛在廳堂正中的大副字畫還稱“中堂”。豎式裝。
一色裝:畫心由一種顏色的花綾、耿絹、錦綾等材料裝飾。
二色裝:畫心由二種顏色的花綾等材料裝飾,圈框或鑲接或挖嵌。
三色裝:畫心由三種顏色的花綾材料裝飾,圈框或鑲接或挖嵌。
宋式裝:亦稱宣和裝、羅漢裝,其用料、用色均有具體要求,畫心由米色綾隔水、古銅色絹圈、湖色綾天地頭裝飾。 詩堂裝:畫心上方鑲接一塊空白紙料,專用於題字賦詩。
半綾裝:畫心由綾圈框、紙天地頭裝飾。 紙鑲綾邊裝:畫心由一色紙料裝飾,並在其左右各鑲綾邊。
綾鑲絹邊裝:畫心由綾天地頭裝飾,並在其左右各鑲絹“通堂邊” 集錦裝:二幅以上小型畫心,同由一塊鑲料裝飾,或鑲接或挖聯。
錦眉裝:畫心上下鑲壓錦條。
間隔一色裝:亦稱隔斷一色裝,畫心由一色綾料等裝飾,天地頭由紙或綾條間隔為兩半。
框二色裝:畫心上下鑲接綾隔水之後,左右鑲與天地頭相同質料的綾邊。
屏條:畫心由一色畫綾等鑲料裝飾,排掛在一起。
通景屏:亦稱集景屏、連屏、海鰻。幾條或若干條尺寸相同、內容連貫的畫或字,分別由一色花綾等鑲料裝飾,排掛在一起
對聯:由二條字數相等、內容相連,畫心尺寸與裝裱規格完全相同的書法作品而組合的。
捲軸:是由天頭、隔水、引首、尾子將畫心連線而成的。
天頭:古時稱為“里”,綾質,多 為青湖色;
隔水:古時有人稱為“引首”或“玉池”,綾質,多為米黃等淺色;
引首:亦稱“迎首”紙質,或原白或染色,用於題字;
尾子:亦稱“拖尾”,古時稱為“ 贉 ”紙質,或原白或染色,用於敘記題跋。
撞邊卷:畫心鑲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後,上下兩邊鑲仿古皮紙邊,並將其對摺粘牢,再鑲接天頭。
轉邊卷:畫心與引首挖嵌在染配好的綾或絹中,在鑲接帶小邊的尾紙。
套邊卷:畫心按順序鑲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後,上下兩邊粘包仿古色棉連紙條即“套邊”,再接鑲天頭。
蝴蝶裝:亦稱蝶式,也有人稱開板式。因翻動時兩頁翹起,似一隻展開雙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畫心由一色鑲料裝飾,挖嵌在右頁,左頁為副頁或挖嵌“對題”,自左向右翻閱,裱件規格需視畫心情況確定。
推篷裝:亦稱推式。因由下向上翻動時,似摺疊的車篷,因得名。畫心由一色鑲料裝飾, 挖嵌在下半開,上半開或空白、或挖嵌“對題”,裱件規格需視畫心情況確定。
經折裝:四條畫心同時由一張鑲料挖嵌,並留半開空白頁。然後,左右交替折呈五頁相連狀,稱“兩半開”。 平開冊頁:是一種不加任何飾料,直接由宣紙托合的簡易裝飾。
轉邊冊頁:其嵌身料為絹或綾,不是採用通常的套邊,而是以轉邊的方法解決脫絲毛邊,故稱轉邊冊頁。 冊面:既本冊頁的封面與封底。

重要性

中國書畫主要是採用絹或宣紙做成。其材料質地纖薄、特性柔軟、歷時較久、易於破碎,古代為了利於保存,便於觀賞,從加固的實用需要出發,多用麻紙、布帛等材料在書畫背面裱褙數層為裝裱,稱之為“裱褙”。而後逐漸加以美化,四周鑲嵌薄型的綾、絹等絲織品為框線,在背面裱一層或數層紙,並加上必要的裝飾,使原件更為牢固,而且便於舒展、懸掛,以適應人們觀賞的要求。所以說裝裱是伴隨著書畫傳統藝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書畫裝裱工藝。裝裱可以說是對書畫的深加工。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中說:“裝潢優劣,實名跡存亡系焉。竊謂裝潢者,書之司命也。”(裝裱得好壞,直接關係著名人手跡的存亡。筆者認為裝裱這件事,是決定書畫命運的大事。)正如近現代著名畫家傅抱石先生在1957年1月3日《人民日報》上發表的《裱畫難》一文中說:“作為一件藝術品,除了畫面的藝術水平決定畫家而外,裝裱是最重要的一關”,足見書畫裝裱在整個書畫藝術中的重要性。
新作書畫應及時裝裱
凡新寫好的字畫,一般要存放一段時期,讓墨色、印泥有一個自然晾乾的過程,但最好不要長期放置,因為寫畫時受水墨、顏色和膠水的浸漬,乾後就會凸凹不平、起皺痕,若不裝裱襯托,非但不如原來的樣子,還要減色。所以一定要及時裝裱,才能使墨氣托出紙面,使畫面生動,有益於顏色滋潤、飽滿渾厚可觀。而且經過藝術設計的裝裱,顯得整潔美觀,更能增添神韻。要是放置不裱,如畫心空卷的不實或摺疊成塊等。也不宜保護,存放時間日久就會從摺疊處折斷紙絹的纖維,印泥可能會轉印到畫面上。或不慎造成斷裂破損、殘缺、污染、變色、水漬等明顯損傷,如最易發生黃色斑點,很難去掉,並容易招致蠹蝕。為日後收藏留下隱患,裝裱後直接影響書畫作品的品相,也影響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如經常受潮濕,易生白、紅、黑霉斑,若濕後粘連,就不易揭開,即使晾乾也變成了廢紙、爛紙灰,無法挽救。清代周二學在《賞廷素心錄》中說:“書畫不裝潢,既乾損絹素;裝潢不精,又剝蝕古香。”(“書畫不裝裱,就會很快使絹面或紙心受到損壞;裝裱得不精美,又會侵蝕書畫原有的古色、古香的韻味。”)由此說明,要想書畫保持永久,便於欣賞、收藏、流傳,必須及時裝裱。而裝裱技術的高低、綾絹色彩的選擇與裝裱形式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書畫作品的藝術效果。如有很高價值的新書畫作品,裝裱地好就會錦上添花。
古舊書畫重裱時要慎重,宜選良工。
歷代傳世及出土書畫作品,或者由於裝裱不佳,發生空殼脫落,或者由於在流傳過程中被撕斷,或者收藏保管不善,或者由於長期埋於地下朽爛疊粘,或者自然災害等原因;如遇屋漏必沾雨水痕跡,如塵土、煙氣常熏,則紙、絹畫心變黑黃,其墨色暗淡無光,或受潮發霉被蟲蛀鼠咬等,以致筆墨污損殘缺,糟朽斷裂破碎脫開等,無法再懸掛欣賞、研究。一般年代愈遠的作品,受傷程度愈重,這就需要重新裝裱。重新裝裱必須經過精心揭裱修復,做到修舊如舊,猶如枯木逢春,才能恢復古書畫作品的“原貌”,其功效等同於再次創造古舊書畫的藝術生命,並再現原作的藝術風采,有益於欣賞收藏,延長古舊書畫壽命。但古舊書畫重新揭裱時要慎重,應當請教有經驗的良工高手。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中說:“前代書畫,傳歷至今,未有不殘脫者。苟欲改裝,如病篤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劑而斃。所謂‘不藥當中醫’,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前代的書畫,經過許多朝代的流傳保存至今,沒有不殘脫的。如果想重新裝裱,改換裝潢,就像患了重病去請醫生醫治一樣,醫生的醫術高明,就能隨手藥到病除,迅速恢復健康;醫生無能,病人服了藥會誤事死亡。所以說:“不用藥,保持病人的原狀,是中等的治療,亂用藥不如不用藥”。同樣道理,古代的書畫珍品,沒有遇見優良的裝裱工,寧願保存殘脫的舊畫,以免在重裱時,被劣工揭損裁毀等。)古舊書畫重裱如延醫治病,這就說明了古舊書畫重新裝裱的重要性。需要重新裝裱的古舊書畫,應採用傳統的裱畫技術,給以修補裝裱,使它能長期保存,這就是對古舊書畫文物保護的一項重要貢獻。如果遇上庸工濫施手術,就能置名跡於死地,故裝裱的技藝高低,實系古舊書畫藝術存亡的關鍵。裝裱人員只有把技藝提到一定高度,才能把古舊字畫裝裱得更好,不至將少有的古蹟毀於手下。例如在揭裱修復過程中,往往為了使古舊字畫乾淨漂亮一些,便採用漂白粉漂洗。稍有不慎,就會把畫紙腐蝕得更加糟朽。這對延存古蹟大有害處,很珍貴的古書畫,重裱得好,價值可以倍增,重裱得不好就成了廢物,切切慎之。

設備工具

(一) 工作室(亦稱裝裱間):要求:寬暢明亮,清潔整齊,安全方便,溫度與濕度要適中。
(二) 掙牆(亦稱大牆,掙板):用於貼平,掙乾畫心,裱件和各種裝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風、乾燥。
(三) 案台(亦稱裝裱桌):要求:台板木質堅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稱晾竿):用於晾乾經過加工的覆背紙,色紙以及各種材料等。
(五) 拷貝桌:玻璃桌面,內置日光燈,用於揭裱殘破舊畫。
(六) 人字梯:用於裱件上、下牆時蹬踩。
(七) 排筆:用於托裱綾、絹、紙張、畫心及覆畫等。
(八) 棕刷:用於托裱綾、絹、紙張、畫心及覆畫裱件上牆等。
(九) 裁紙刀:用於方正畫心、裁配畫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於方正畫心、裁配畫料等。
(十一) 錐針和鑷子:用於方正畫心、挑除雜物等。
(十二) 啟子:用於揭啟掙在牆上的裱件及各種材料等。
(十三) 油紙(亦稱漿紙、隔糊):用於鑲嵌邊料隔漿糊用。
(十四) 砑石(亦稱磨石):用於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蠟板:用於裱件背面砑光時磨擦畫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撣子、叉子、噴水壺、籮篩、木鋸、電鑽、鉗子、銅線、面盆、毛巾、毛筆、顏料、墨汁、調色盤、塑膠薄膜等。

十字繡

十字繡裝裱的工具有:十字繡裝裱機、切角機、十字繡卡紙機、卡紙雕花模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