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心寧志丸(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補心寧志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具有補心寧志,豁痰順氣之功效。主治癇症。症見精神不振,心悸失眠,虛煩不寧,舌質淡,苔白膩,脈細滑。臨床用於治療癲癇失神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癲癇性精神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辨證為痰涎內盛,陰血不足。

基本介紹

  • 名稱:補心寧志丸
  • 出處:《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 功用:補心寧志,豁痰順氣
  • 主治:癇症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文獻摘要,

組成

天竺黃(另研如面)五錢(15g),沉香(另研如面)三錢(9g),天門冬(去心,酒洗,蒸)二兩(60g),白芍藥(酒炒)三兩(90g),白茯神(去心)四兩(120g),遠志肉(甘草汁浸,蒸)二兩(60g),麥門冬(去心)二兩(60g),炙甘草六錢(18g),旋覆花一兩五錢(45g),真蘇子(研)一兩(30g),香附(醋浸,曬乾,童便拌,瓦上炒)三兩(90g),半夏(薑汁拌,以明礬末少許同浸)二兩(60g),皂角莢(不蛀者,去黑皮,酥炒,去子取末)二兩(60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上為末。和勻,用懷山藥粉糊為丸,如豌豆大,硃砂30g(研如法)為衣。每次9g,用竹瀝和湯送服。
2、古代用法:上為末和勻,懷山藥粉糊為丸,如豌豆大,硃砂一兩(研如法)為衣。每服三錢,用竹瀝點湯下。

功用

補心寧志,豁痰順氣。

主治

癇症。

方義

此為祛痰養心之方。方中遠志、茯神為主,遠志開心化痰,寧心安神;茯神益心氣,安心神,合而能化痰開竅,養心安神。白芍、天、麥冬益陰養血,補虛養心,兼清餘熱為臣。皂角、半夏辛溫而散,開痰積通閉滯;竹瀝、天竺黃清化痰熱,開竅醒神;旋覆花、蘇子、沉香降氣化痰;香附理氣開郁;懷山藥健脾益氣;硃砂重鎮安神為佐。炙甘草益氣養心,兼調和諸藥為佐使。全方協同,能化痰開竅,清熱開郁,安神寧志,補血養心。本方配伍特點,一是養血補心與化痰開竅同方,但養血補心更為突出,補養不滋膩,化痰不耗津;二是化痰之中注意開宣氣機,且以降氣為先,但佐以香附之開宣,使降而不沉。辨證以精神不振,心悸失眠,虛煩不寧,舌質淡,苔白膩,脈細滑為要點。現代臨床用於癲癇失神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癲癇性精神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辨證為痰涎內盛,陰血不足者。

運用

1、本方是治療癇證的基礎方。臨床以精神不振,心悸失眠,虛煩不寧,舌質淡,苔白膩,脈細滑為辯證要點。
2、常用於癲癇失神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癲癇性精神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辨證為痰涎內盛,陰血不足者。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本草經疏輯要》:“補心寧志丸,治癇證。天竺黃五錢,沉香三錢,天門冬去心,酒洗,蒸、麥門冬去心、遠志肉各二兩,甘草汁浸蒸、白芍藥酒炒、香附各三兩,醋浸,曬乾,童便拌,瓦上炒,半夏、薑汁拌以明礬末少許,同浸、皂角莢各二兩,須不蛀者,去黑皮並子,酥炒,白茯神四兩,去木,真蘇子一兩,旋覆花一兩五錢,炙甘草六錢。上各取淨末和勻,用懷山藥粉糊丸,如豌豆大,以飛淨硃砂為衣,每服三錢,竹瀝點湯送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