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音樂

裕固族音樂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裕固族音樂 music of Yugur nationality 裕固族居住在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連山北麓,人口10569人(1982年統計),由於居住地區和語言的不同,有西部和東部之分。西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裕固人主要從事牧業,信仰嘛教,同時保留著一種叫“點格爾罕”的原始崇拜形式。

種類,西部民歌,東部民歌,共同特點,

種類

裕固族民間音樂亦有西部、東部之分。東部民歌以肅南縣康樂區為代表;西部民歌以肅南縣明花區和大河區為代表。按傳統的分類法,以詩做詞的民歌,西部叫“耶爾”,東部叫“頓”;用襯詞、數字及無詩歌韻律的語言作歌詞的則不稱作耶爾或頓。

西部民歌

西部民歌中的耶爾又分歷史歌、牧歌、割草歌、織褐子歌、捻線歌、情歌、婚禮歌、酒歌等8類;不稱作耶爾的分奶幼畜歌、垛草歌、催眠歌等3類。
歷史歌
西部裕固語叫“那木它爾耶爾”,亦稱“勞瑪可耶爾”,意即故事歌。歌詞長大,曲調短小,反覆演唱,旋律具有朗誦性。《西志哈志》一歌敘述了裕固族先民16世紀自嘉峪關外東遷入關的史實和傳說。
牧歌
西部裕固語叫做“華勒安耶爾”,襯詞多用“啦來老”,故也叫啦來老,曲調較平和,柔美。
婚禮歌
西部裕固語叫“吾勒耶爾”,其中又分戴頭面歌、告別歌、待客歌3種。

東部民歌

東部民歌中的頓,分牧歌、婚禮歌兩類。頓,東部裕固語又稱“蒙古爾頓”,意即蒙曲。如以馬為題材的《青色的寶馬》、《三歲的小馬》;反映舊時代婦女苦難生活的《紫紅的檀香》等。東部裕固人民舉行婚禮時經常演唱蒙曲,如新娘上馬時唱《長鬃馬》,待客時唱《初八的月亮》,迎親途中唱《父親的恩情》等。不稱作頓的有奶幼畜歌、 擀氈歌、 學步歌等。
①奶幼畜歌。是唱給母畜聽的,詞曲均不甚定型。帶有即興性。
②擀氈歌。是擀氈時齊唱的勞動號子,以數字做歌詞,藉以統一動作,曲調短小,節奏鮮明,常作即興性的自由發揮,情緒熱烈。
③學步歌。東部裕固語叫“穆拉達的拉”,意為牽著手走。曲調接近“擀氈歌”,唱詞亦極簡單。
此外,裕固族人民中還流行“少年”(即花兒)、藏族的山歌、漢族的小調和蒙古族的划拳曲等,它們已具有裕固族民歌的某些特點。

共同特點

裕固族東、西部民歌的共同特點是:採用五聲音階,大多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耶爾和頓的節奏自由遼闊、音調高亢悠揚;其他民歌節奏規整結構均衡。歌詞有4句一段和兩句一段兩種形式,以押尾韻為主,有時也押頭韻和腰韻。裕固族西部民歌歌詞的格律多以7、8個音節為一句,或11、12個音節為一句。這和成書於11世紀的《突厥語詞典》所記載的古代突厥語民歌在每節句數、每句音節數和押韻方式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西部民歌的音樂特點是:①多採用四度-五度調式骨架,其中相距八度的兩個主音構成旋律的支柱。從高音區的主音下方四度音作五聲音階式的上行級進到主音,是西部民歌的典型音調;②由於單調重音的關係,西部民歌常用前短後長的節奏型,細分強拍,弱拍延長。如:③被稱做耶爾的民歌,曲首常有吆喝性的短小引子,它往往是全曲音調的核心;④有許多民歌第2樂句是第1樂句移低五度的變化重複;⑤旋律進行方式主要有兩種基本類型:第1種呈低-高-低波浪形;第2種一開始就在高音區,旋律線從高音區下降後,又有一次起伏。如:東部民歌的音樂特點是:①多採用五度-四度調式骨架,其中相距八度的兩個屬音構成旋律的支柱。②節奏基本劃分遵循前長後短的原則,常用細分弱拍,強拍延長的節奏型;如:③旋律多採用低-高-低線條進行,第1樂句上揚,第2樂句下降,這是和東部裕固語的語調相聯繫的。如:東部民歌的風格和甘肅、青海的蒙古族民歌相近。具有比較粗獷、奔放的氣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