袢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中“襻”的二簡字,後停用。

袢,古漢字,意思是塔吉克等民族所穿的對襟長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袢
  • 外文名: pàn
  • 釋義:塔吉克等民族所穿的對襟長袍
  • 統一漢字: U+88A2
解釋1,解釋2,古籍解釋,

解釋1

部首:衤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0
五筆86:PUUF 五筆98:PUUG 倉頡:LFQ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8A2
字義
1. 袷袢 [Uighur or Tajik robe buttoning down the front] 維吾爾、塔吉克等民族所穿的對襟長袍。如:袢襖(一種有襯裡的對襟袷衣)
2. 同“襻”[a loop for fastening a button]
3. 另見 fán

解釋2

袢 fán
字義
1. 夏天穿的白色內衣 [white underwear in summer]
袢,無色也。從衣,半聲。——《說文》。朱駿聲曰:“袢當為裡衣之稱。裡衣素無色,當暑用絺袢,即縐絺也。”
蒙彼縐絺,是紲袢也。——《詩·鄘風·君子偕老》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𠀤音煩。《玉篇》衣無色也。
《類篇》袢延,衣熱也。《詩·鄘風》是袣袢也。《傳》是當暑袢延之服也。
《集韻》普半切,音泮。《類篇》袢迅,盛服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