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海亭

袖海亭

袖海亭坐落於長洲島的西北端,面臨新洲河道,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遺蹟。亭子匾額為清末民初的廣東書法家鄧爾疋題字,建這個亭子還有一段傳聞。當年陳炯明叛變了孫中山,跑打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隻身逃脫,經歷一番周折,逃到停靠在黃埔島西邊的永豐艦上,避開了陳炯明的追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袖海亭
  • 外文名:Sleeve HaiTing
  • 意義:一段驚心動魄歷史的紀念
  • 時間:1922年6月l6日凌晨
  • 對象:陳濟棠
建築由來,歷史背景,

建築由來

袖海亭不是為添風景而建,它是一段驚心動歷史的紀念。為了紀念這段國民革命史上刻骨銘心的經歷,昭示孫中山臨危不亂的領袖風範,陳濟棠主粵期間的1934年6月,第一集團軍艦隊司令部在當年艦隊停泊的江面的岸邊、當時的海軍練營碼頭建造了這座袖海亭,亭匾上“袖海”兩個蒼勁的篆字,是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鄧爾疋所書。
袖海亭袖海亭

歷史背景

1922年6月l6日凌晨,自詡是孫中山學生的陳炯明發動兵變,炮打孫中山的住所粵秀樓,孫中山在衛隊的拚死保護下化妝逃至停泊在珠江天字碼頭的寶壁艦,次日轉駐永豐艦,並帶領艦隊衝破叛軍的封堵到達長洲島海面固守待援。孫中山將行轅設在島上魚雷局,指揮艦隊與叛軍對峙,並派人北上聯絡正在籌備北伐的粵軍許崇智部回師救援。
叛軍用重金收買海軍司令溫樹德,溫樹德在收取26萬元賄款後率海圻、海琛、肇和三艦脫離艦隊。叛軍一面利用占領的蠏山炮台、魚珠炮台向艦隊及魚雷局發炮,另一方面派兵渡河攻打長洲要塞炮台,駐守炮台的海軍陸戰隊司令孫祥夫率部扯起白旗投降,長洲炮台陷於敵手。孫中山及艦隊立時處於叛軍的內外夾攻之中,魚雷局中彈倒塌,正在裡面工作的秘書李祿超手部受傷,情況萬分危急。艦隊若不早日撒離,只有被動挨打,但若往東或西走,都會受岸上炮台封鎖,難以成功。很多人勸孫中山離開險境,但他堅決不應允,他要與艦隊共存亡,與叛軍抗爭到底。
面對著叛軍的炮火封鎖,艦長們一籌莫展。延至1922年7月8日,孫中山召集各艦長開會,指出只有往南,才有生機。他攤開海圖,選定長洲島與深井島之間的海心崗河作為艦隊的逃生之路,有艦長不解,因為艦隊所有艦隻均吃水10英尺以上,而海圖上所標海心崗河的水深僅為6英尺,如此境況,艦隊如何通過?孫中山胸有成竹答道:海圖所標只是日常的水位,今天時值初夏,潮水正在當漲之時,經過查勘,明天是農曆六月初七,潮水漲至頂時,海心崗河水深可達15英尺以上,艦隊通過自如。眾艦長聽後一片歡騰,嘆為天助,更佩服先生神機妙算。7月9日凌晨,各艦悄悄升火,孫中山一聲號令,永豐艦領頭,楚豫、同安、寶壁等艦尾隨其後,各艦魚貫通過海心崗河,到達魚珠等海岸炮台射程之外的新造河面,艦隊奇蹟般地逃出新天。孫中山這次經歷被民間神化,說孫中山有神仙打救,得以起死回生。更有史家評論,若沒有海心崗河,中國的歷史可能會改寫。
正是:得意門生起反兵,要逼先生赴幽冥。連天炮火陷絕境,一條小河成救星。深仇大恨刻骨銘,江水長伴袖海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