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平河北之戰

袁紹平河北之戰

袁紹平河北之戰指的是東漢末年,袁紹統一黃河以北的作戰,前後歷時十年,先後消滅於毒、臧洪、孔融、公孫瓚等諸侯。

基本介紹

  • 名稱:袁紹平河北之戰
  • 地點:河北
  • 時間:191年—199年
  • 參戰方:袁紹;黃巾、黑山、公孫瓚、孔融等
  • 結果:袁紹兼併冀、青、幽、並四州
  • 主要指揮官:袁紹、麴義、袁譚、蹋頓
  • 主要指揮官:公孫瓚、臧洪、張燕、孔融、於毒
背景,過程,反客為主,界橋之戰,掃蕩黑山,攻城略地,攻滅公孫,結果,評價,

背景

東漢末年,黃巾農民起義摧毀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和與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勢力在爭權奪利中同歸於盡,涼州軍閥董卓乘勢進入洛陽,獨掌大權,各地州郡大吏借著討伐董卓之機,紛紛舉兵,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占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自此,中原地區開始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

過程

反客為主

關東聯軍瓦解以後,關東諸侯為了擴充個人的地盤,爭奪土地和人口,相互爭鬥。韓馥唯恐袁紹坐大,故意減少軍需供應,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而袁紹並不滿足於一個渤海小郡,對被稱為天下之重資的冀州垂涎已久。
初平二年(191年),韓馥部將麴義反叛,韓馥討伐不利,袁紹既已怨恨韓馥,就與麴義結交。袁紹的賓客逢紀對袁紹說:“做大事業,不占領一個州,沒法站住腳根。現在冀州強大充實,但韓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約公孫瓚率領軍隊南下,韓馥得知後必然害怕恐懼。同時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人向韓馥講述禍福。韓馥為突如其來的事情所迫,我們一定可以趁此機會占據他的位置。”袁紹認為有道理,更加親近逢紀,,隨即寫信給公孫瓚。
公孫瓚接著就率兵而來,表面上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實際計畫暗中偷襲韓馥。袁紹這才派外甥陳留人高幹以及潁川人荀諶等前去勸韓馥說:“公孫瓚趁著得勝南來,而且各郡都回響公孫瓚。袁將軍率領軍隊向東而來,其意圖難以預料。我們從心裡感到您很危險。”
韓馥害怕,說:“既然這樣,我該怎么辦呢?”荀諶說:“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寬厚仁愛,容納各種人,使天下人歸附方面,比起袁紹來怎么樣?”韓馥說:“我不如他。”苟諶問道:“面臨危難出奇制勝,智謀勇氣遠遠超出常人,逭方面您比起袁紹來又怎么樣?”韓馥說:“我不如他。”荀諶又問:“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處,您比起袁紹來又怎么樣?”韓馥回答:“我不如他。”荀諶說:“勃海雖是一個郡,其實相當於州。現在將軍您處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紹的形勢,但長期居於袁紹之上,袁紹是當代的豪傑,必定不肯在您之下。而且公孫瓚帶領燕、代的士卒,其兵鋒不可抵擋。冀州是天下的重鎮,如果兩支軍隊合力進攻,會師城下,冀州的危亡立刻就會到來。袁紹是將軍的故舊,並且又是同盟。眼下的辦法,不如將整個冀州讓給袁紹,袁紹必然對您非常感恩戴德,公孫瓚就不可能再同您相爭了。這樣將軍有讓賢的名聲,自身地位比泰山還要穩固。希望您不要有疑慮。”
韓馥素來性情怯懦,因而就同意荀諶的計策。韓馥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得知後勸阻韓馥說:“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我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立刻可以將其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韓馥說:“我過去是袁氏的屬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紹。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謙讓,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為什麼覺得不好呢?”在這以前,韓馥的從事趙浮、程渙率領一萬能開硬弓的士卒駐守孟津,知道這個情況,帶領軍隊飛速趕回,請求抵禦袁紹,韓馥又沒有聽從。接著韓馥讓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趙忠從前的家中居住,派兒子給袁紹送去印綬從而讓位。
袁紹於是領冀州牧,以天子名義任命韓馥為奮威將軍,但不讓他統率軍隊。袁紹選拔沮授為別駕,接著問沮授:“現在奸臣作亂,陛下四處漂泊。我家歷代蒙受漢室恩寵,立志儘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來振興恢復劉漢天下。然而齊桓公沒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業,勾踐沒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國。現在我想與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國家安定,您用什麼計策匡正幫助我呢?”沮授進言說:“將軍不到二十歲就被朝廷重用,名聲傳揚全國。趕上董卓廢立皇帝的時機,將軍奮然生髮忠義之心,隻身一人騎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懼。您渡過黃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歸順。您擁有一個郡的軍隊,聚集冀州的人馬,威勢控制黃河以北,名聲為天下推重。假使發兵向東,就可以掃除黃巾;還軍攻打黑山,就可以滅掉張燕;掉轉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孫瓚;以威勢脅迫戎狄地區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橫掃黃河以北,合併四個州的地盤,網羅英雄人才,擁有百萬人馬,到長安迎接陛下,恢復在洛陽的宗廟,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憑藉這樣的條件爭決勝負,有誰能夠抵擋!幾年以後,建立功業並無困難。”袁紹高興地說:“這是我心裹所想的。”隨即任命沮授為奮武將軍,讓他督察眾將。
魏郡人審配、鉅鹿人田豐,均因正直不被韓馥重用。袁紹就以田豐為別駕,審配為治中,對他們很是信任和器重。韓馥心裹猜疑害怕,向袁紹告辭要求離去,投靠張邈。後來袁紹派使者到張邈那裡商議事情,因而兩人交頭接耳低聲談話。韓馥當時在座,認為他們合謀對付自己,感到走投無路,到廁所自殺了。

界橋之戰

冀州北面有公孫瓚,南面有袁術,這是袁紹的兩個勁敵。袁術雖然是袁紹的弟弟,但兄弟二人向來不和。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冬,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藉機會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當時,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的公孫瓚怒不可遏地說:“我弟弟的死是袁紹惹出來的。”於是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范為勃海太守,但公孫范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
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為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麴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公孫瓚的騎兵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公孫瓚的騎兵射去。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獲甲首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麴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袁紹命令部隊追擊敵人,自己緩緩而進,隨身只帶著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在距離界橋十餘里處,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別駕田豐扶著袁紹,要他退入一堵矮牆裡,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他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後退。稍頃,麴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了。 黑山軍首領張燕派部將杜長等為公孫瓚助陣,也被袁紹擊敗,黑山軍與袁氏開始結怨。
初平三年(192年),袁術與袁紹開戰,袁術向公孫瓚求援,公孫瓚令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同時聯合陶謙,用來威逼袁紹,袁紹與曹操合擊,大破袁術、公孫瓚以及陶謙的聯軍。
袁紹派部將崔巨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大軍追上,大敗,七八千人陣亡。公孫瓚想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雙方戰成均勢。

掃蕩黑山

初平四年(193年),太僕趙岐奉命勸和,袁、公孫雙方宣告休戰。三月,袁紹南下薄落津。這時,魏郡發生兵變,造反的兵士和黑山軍會合後,占領了鄴城。當時袁紹部隊正在全軍開慶功宴,聽到這個訊息,袁紹的部下們特別是家屬在鄴城的,要么臉色大變,要么放聲大哭,唯獨袁紹容貌自若,不改平時的風度。整個鄴中有十多支黑山軍的部隊。但黑山軍中有一個叛徒陶升,他入鄴城後把袁紹和州內官吏家屬保護起來,並把他們送往斥丘。袁紹迸屯斥丘,任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六月,袁紹大舉進剿黑山、黃巾軍,先發兵進入朝歌鹿腸山蒼岩穀穀口討伐於毒,圍攻五天,斬殺於毒及其部眾一萬多人。接著,沿著鹿腸山向北進攻左髭丈八等,將他們全部剿滅。又接連擊滅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多支黑山、黃巾部隊,屠其屯壁,大肆殺戮,斬首數萬級。之後聯手呂布,與張燕、四營屠各、雁門烏桓在常山展開大戰,連續打了十幾天,雖然張燕軍多被殺傷,但袁紹軍也很疲憊,於是雙方各自退兵。

攻城略地

興平二年(195年),東郡太守臧洪因怨恨袁紹不出兵救張超,舉東郡之兵與之對抗,袁紹興兵圍城一年,破東郡,勸降臧洪不得,乃殺之。 不久,公孫瓚兼併了劉虞,劉虞舊部鮮于輔等招引烏桓,攻打公孫瓚,袁紹也派麴義出兵,與鮮于輔等合兵,共集中十萬大軍,在鮑丘打敗了公孫瓚,迫使他退保易京。麴義與公孫瓚相持歲余,軍糧耗盡,士卒飢困,率餘眾數千人退走,公孫瓚趁勢追擊,將其擊破,盡得其輜重。
袁紹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他寵愛後妻劉氏,對劉氏所生的袁尚特別偏愛,有意以袁尚為嗣,因此以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以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幹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邊。沮授勸誡說:“年紀相當應選擇賢者為嗣,德行又相當要用占卜來決定,這是自古以來的原則。將軍如果不能改變決定,禍亂就要從這件事上發生了。”袁紹則說:“我是準備讓幾個兒子各據一州,考察他們的才能。”袁譚到達青州後,控制的地區只有平原,於是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整個青州落入袁氏手中。

攻滅公孫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節出使鄴城,拜袁紹為大將軍,賜給他弓箭、符節、斧鐵和一百虎賁,讓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個州。
此後幾年,袁紹繼續致力於討伐公孫瓚。公孫瓚在易京的外圍挖了十道壕溝,城內壘起許多土台,一般高五、六丈,高台上建樓。他自己居住在中間高達十丈的台樓上,以鐵作門,男人七歲以上皆不得入門,身邊只有侍奉他的姬妾,來往書信文書都要用繩索吊上吊下,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城內積穀甚多,防守嚴密,袁紹派遣大將進攻歷年,也攻打不下。
謀臣田豐見大軍長期滯留冀北,對袁紹說:“遷都之計既然不能實現,應該及早奪取許都,奉迎天子。那時我們也可以事事以詔書為名,號令四海,這才是上策。否則,我們總有一天會落入人家的手中,即使後悔也來不及。”袁紹不聽。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親領大軍攻打幽州,所向披靡,公孫瓚派到南境營寨防守的將領,自知堅守不住,又知必定不會有人援救,於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袁紹大軍長驅直入,到達易京城門。公孫瓚派兒子公孫續向黑山軍的將領們求援,並準備自己率領精銳騎兵出城,奔往西山,帶領黑山軍反攻冀州,切斷袁紹的退路。關靖勸阻公孫瓚說:“如今將軍部下將士無不懷著離散之心,所以還能堅守,只是因為顧念全家老少都在這裡,而且依賴將軍在此主持大局。繼續堅守,拖延時日,或許能使袁紹知難自退。如果將軍捨棄他們,率兵出城,後方無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公孫瓚於是放棄出城打算。袁紹大軍逐漸進逼,公孫瓚部眾日益窘迫。
建安四年(199年)春,黑山軍首領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援救公孫瓚,張燕的援軍還未到,公孫瓚秘密派使者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鐵騎到北方低洼地區埋伏,點火作為信號,公孫瓚打算自己出城夾擊袁紹圍城部隊。袁紹的巡邏兵得到這封書信,袁紹就按期舉火,公孫瓚以為援軍已到,就率軍出戰。袁紹的伏兵發動進攻,公孫瓚大敗,回城繼續堅守。袁紹圍城部隊挖掘地道,挖到公孫瓚部隊固守的城樓下,用木柱撐住,估計已挖到城樓的一半,便縱火燒毀木柱,城樓就倒塌了。袁紹用這種方法逐漸攻到公孫瓚所住的中京。
公孫瓚自料必定不能倖免,就絞死自己的姊妹、妻子兒女,然後放火自焚。袁紹催促士兵登上高台,斬公孫瓚。田楷戰死。關靖嘆息說:“以前,如果不是我阻止將軍自己出城,未必沒有希望。我聽說君子使別人陷入危難時,自己一定與他分擔患難,怎么能自己獨自逃生呢!”就騎馬沖入袁紹軍中而死,袁紹命人將他們的首級一併送到許都彰功,而公孫續也被匈奴屠各部殺死。至此,袁紹占據了幽州,兼併了公孫瓚的軍隊。

結果

前後歷經八年奮戰,袁紹擁有冀、青、并州及幽州大部,成為當時中國北方最強的割據勢力,並開始了大舉南進的準備。

評價

曹操在收到袁紹送往許都的公孫瓚首級時,覺得自己很快也會被他消滅,說道:“如前歲本初送公孫瓚頭來,孤自視忽然耳。”在建安十五年發布的《讓自明本志令》也提及袁紹平河北,評價說:“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北宋學者何去非在《何博士備論》評價說:“袁紹雖非曹公之敵,亦所謂一時之豪傑,橫大河之北,奄四州之土,南向而爭天下。”
明末學者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評價說:“袁紹雖疏而有略,其規恢較大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