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珪

[元]善刻碑,至正六年(一三四六)同袁琰刻鄭州重修廟學記。《刻碑姓名錄》

基本介紹

  • 本名:袁珪
  • 所處時代:元
  • 主要成就:善刻碑
  • 性別:男
簡介,事跡,

簡介

從忽必烈自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大軍攻克元大都北京,在蒙古人主政華夏近百年的歲月里,被統治階級列為第四等人的南人(原南宋境內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雲南地區的人民)。)知識分子,由於長期的政治隔離,很難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往往選擇學而隱,諸如學者許謙、吳澄等,而被列為第三等人的北方漢人士子,由於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長期融合,在金元兩代往往注重學而仕,諸如學者許衡、姚樞、郭守敬等。

事跡

豐縣袁氏父子就是當時北方漢人學者中的一個縮影,袁遵道從學者到地方長官,告歸時還能得到一個翰林學士的封銜,難能可貴,袁渙從侍御史到中書省參知政事,再到中書左丞,雖然僅僅是同朝諸多蒙古族宰相中的配角,更談不上什麼主朝綱,但是作為漢人已經淪為下人的時代,袁氏父子能做到如此,已經很不容易。
豐縣袁氏系出汝南袁氏,為東漢名臣袁安之後,堂號“臥雪”。袁安的後裔有個叫袁謀的,北宋末期,中原戰亂,從汝南遷居海州贛榆(今連雲港贛榆縣),以耕讀為業,家業漸興。金定鼎中原,他舉家又徙居沂州費縣縣城(今山東費縣)。袁謀有一子袁通,雖然幼從家學,但成年後“魁岸力絕,任俠不羈。”其遊俠徐州時,州牧的一個家僕,暴悖為民害,袁通一怒之下,把這個家僕給殺了,結果被捕入獄。當時金朝統治如夕陽漸下,法禁已馳,這位徐州的最高長官了解到實情後,不僅沒有按律處死袁通,反而對他的這種任俠義氣行為給以了厚報:撤了他的官司,放他出獄還家,不久還把袁通從家招到徐州,在州衙內為吏。袁通“起家為吏,有能名。”但最後他卻棄官從耕於遠離費縣縣城的鄉村,娶宋氏,生一子袁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