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能

袁可能

袁可能,土壤學專家。長期致力於土壤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植物營養元素的土壤化學、土壤有機無機複合體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可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紹興市
  • 出生日期:1927年6月21日
  • 職業:土壤學專家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個人信息,生平介紹,主要論著,主要貢獻,技術成就,

個人信息

1927年6月21日 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
1945-1949年 在浙江大學農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9-1954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助教。
1954-1978年 任浙江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講師。
1978-1983年 任浙江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副教授
1983-1984年 任浙江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訪問學者等。

生平介紹

袁可能,出生於一個小商人家庭,在蘇州長大。他自幼喜愛讀書,少年時期正值戰亂年代,顛沛流離,求學時綴時續,在校時間僅有6年,靠自學完成中國小學業。1943年由家庭安排赴上海某錢莊做學徒兩年,後不顧家庭反對,隻身徒步,經杭州敵占區,從桐廬、淳安進入後方龍泉。1945年他以同等學歷考入浙江大學農業化學系,在校四年學習期間,依靠半工半讀解決學雜費和生活費,按時於1949年畢業。當時農化系分為土壤肥料、農產製造和生物營養三個組,在王世中、朱祖祥等老師的啟發下,他對土壤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心投身於土壤科學,是全班唯一選擇土壤肥料組的學生。求學期間,正值愛國學生運動蓬勃發展之時,他遂積極參加各種進步組織及其活動,並被選為農學院同學會(浙大學生會分會)首屆理事會主席。解放後被遴選參加軍事接管工作,擔任農業督導處接管副組長。1949年8月接管工作結束,袁可能回校擔任助教,1954年晉升講師,1978年晉升副教授,並擔任副系主任負責教學工作;1983年晉升教授,同年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作訪問學者,一年後回國擔任系主任和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研究生導師,1991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名字被收入英國、美國和國內的十幾種名人錄中。袁可能曾任中國土壤學會理事,浙江省土壤肥料學會第七、八、九屆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土壤圈物質循環開放研究實驗室第一、二屆學術委員,中國土壤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迄今已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主編、合編和譯編著作10 余本,獲各類獎10多項。

主要論著

1 袁可能,朱祖祥.《關於目前我國常用的幾種土壤反應混合指示劑在使用上的探討》.土壤學報.1956,4(1):59~76
2 袁可能,何增耀,朱祖祥.《水稻土養料速測法的研究》(1)-(2).浙江農學院學報.1956,1(2):267~280;1957,3(1):149~154
3 袁可能.《浙江省肥沃水田土壤若干農業性狀的研究》.浙江農業科學.1961(8):363~366
4 袁可能.《浙江省北部青紫泥的形成和肥力特徵》.浙江農業科學.1962 (1):7~11
5 袁可能.《海塗橘園的建立和抗鹹》.見:海塗橘柑栽培.杭州: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1971:2~64,等等。

主要貢獻

70年代前後,袁可能深入農村第一線,幫助農民解決了許多生產問題,同時進行了大量的土壤肥力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1970年他專赴浙江黃岩三甲海塗,尋求解決在海塗上種植柑橘所出現的問題。經過周密細緻的調查,他發現當地橘農大多是採用平原地區的耕作方式種植柑橘,致使當地橘園返鹽嚴重,橘苗大部分枯萎。經他反覆研究,提出了海塗橘園的橘墩做法和溝渠的設定標準第一系列海塗種橘的耕作方法,使海塗柑橘能正常生長。同時還對柑橘缺鐵症狀進行診斷,分析了枳殼砧木橘樹的缺鐵原因,為海塗種橘的理論和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此項成果獲1982年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70年代中期,他在浙江蕭山發現當地棉農主要憑葉色和經驗來判斷棉花重肥(現蕾後)的施用量,這種方法既不科學也不準確,常常影響棉花產量。於是他運用土壤化學理論,通過對土壤和植株硝態氮的速測,預測預報棉花施用氮肥的科學方法,獲得了很大成功。該法能預報1周左右棉花的氮肥營養狀況,為化學分析預測預報施肥期的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70年代中期他還研究了油菜缺硼的診斷技術,當時雖然已經有油菜缺硼症狀的判斷方法,但是對於缺硼土壤的分布狀況以及各種作物缺硼的判斷指標尚不清楚。為此他引進了甲亞胺—H測硼方法,通過測試確定了浙江省土壤硼的分布範圍和缺硼地區,以及各種主要作物的缺硼指標,為作物缺硼的診斷提供了依據。80年代以來,袁可能還對酸性土壤中磷、鉀的有效性,以及鉻、砷、鋅、鋁等元素的土壤化學進得了廣泛的探討,對鹽化水稻土中黑泥層的形成機理,酸性硫酸鹽土的形成過程和治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多次獲獎。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他編寫了《植物營養元素的土壤化學》(科學出版社,1983)。在書中,他深入淺出地闡明了土壤中植物營養元素的化學性狀及其變化過程,如含量、形態、轉化、吸附、固定、有效形態和影響因素,以及缺素的診斷等,由此澄清了一系列在當時還爭執不定的問題。該書凝聚了他多年來在土壤養分化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受到廣大土壤農化科學工作者的普遍歡迎,並有利地推動了我國土壤養分化學的深入研究。此後,在農業化學研究生的教學計畫中開設了“植物營養元素的土壤化學”課程,該書成為研究生的必讀書籍。

技術成就

有機無機複合體是土壤固相部分的主體,是決定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性質的主要物質基礎,其特徵完全不同於單純的無機膠體和有機膠體,也不等於兩者的加和。袁可能從60年代初就開始對我國土壤中有機無機複合體的分組方法、形成機理、肥力特徵等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他早期提出的測定土壤腐殖質氧化穩定性的改進方法,在學術界、土壤普查等研究活動中得到廣泛套用已達30餘年之久,被確認是表述土壤中有機無機複合體的動態趨勢和土壤肥力演變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也能為土壤的發生及分類研究提供有用依據。近10多年來,他指導研究生對原有的土壤有機無機複合體類型進行了詳細的剖析研究,豐富了土壤膠體複合體類型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土壤中以鈣鍵、鐵鍵和鋁鍵結合的有機無機複合體最為重要,並澄清了土壤結合態腐殖質在特徵和鍵合機理上區分為松結合和穩結態的認識;為了尋求區分土壤中鈣鍵和鐵鋁鍵結合腐殖質的區分方法,在各種溶劑篩選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從配位化學的觀點出發,提出並闡明用中性0.5mol/LNa2SO4能較完全地提取鈣鍵結合腐殖質,繼用pH13的0.1mol/L Na4P2O7提取鐵鋁鍵結合腐殖質。這一方法的提出,結束了在土壤科學中不能明確地區分鈣鍵複合體和鐵鋁鍵複合體的歷史。此後並深入研究這兩類複合體的組成、性質和結構特徵,以及複合體轉化的理論和套用等,這對土壤肥力調控機理的闡明有重要價值。這些探索性的工作在《土壤學報》上以系列研究論文的形式陸續發表Ⅰ-Ⅹ報,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和認可,產生了積極影響。此項研究成果1997 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