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抗原

表面抗原是指包圍在細菌菌體抗原外表的抗原,它的存在可干擾菌體抗原與相應抗體的結合。肺炎球菌莢膜抗原,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的表面抗原如大腸桿菌的K抗原、傷寒桿菌的Vi抗原等。在淋巴細胞表面上能被特異性抗體(如單克隆抗體)所識別的表面分子。由於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細胞分化過程中產生的,故又稱為分化抗原。由於抗原的識別是用單抗,不同實驗室單抗名稱不同,所以出現了同一種抗原多種命名。為避免混淆,1983年以分化群(CD)統一命名淋巴細胞表面抗原。至今已有130餘種抗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面抗原
  • 外文名:surface antigen
  • 定義:包圍在細菌菌體抗原外表
  • 分類:醫學名詞
細菌體周圍的多糖成份,不耐熱,可阻斷0抗原與相應抗體反應。
B肝表面抗原(HBsAg)是B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可在感染HBV後早期出現。B肝表面抗原陽性是HBV感染的標誌。它可存在於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淚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在感染B肝病毒後2~6個月,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急性B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B型肝炎患者該指標可持續陽性。
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非常健康的人在查體中發現B肝表面抗原陽性,便以為自己得了B肝,害怕傳染給周圍的人。其實,單憑B肝表面抗原陽性是不能斷定其有無傳染性的,是否有傳染性主要取決於病毒在肝內的複製程度。如果病毒的複製很活躍,大量的病毒顆粒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人的血液就有很強的傳染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