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比干祭典

衛輝比干祭典

衛輝比干祭典是歷史悠久的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衛輝是歷史名城,是商朝少師比干的葬瑩之地。國神比干是中華民族婦孺皆知的忠貞梗直的高尚人物,對他的高潔人品,人皆有“高山仰止”之慨;對他的悲慘遭遇,人皆有“替身以欲其生”之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輝比干祭典
  • 屬於: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
  • 地點:衛輝
  • 出自:典故
簡介,典故,

簡介

國神比干為歷代有為帝王祭祀和敕封,為歷代文人竭力讚頌,他在民間傳說、通俗藝術中被民眾塑造成聖潔無暇的完人楷模,公正的賜予者、萬民的護佑者。多年來,以祭祀比干為中心宗旨的,民眾性、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持續不斷,影響深遠。加之比干為7000萬之眾的林姓太始祖,而林姓後裔在海外僑界的勢威聲隆,的“比干祭典”也綿延不絕、規模日隆的。

典故

衛輝是歷史名城,是商朝少師比干的葬瑩之地。比干是商朝殷紂王的叔父,他屢次強諫紂王廉政,最終被紂王剖心而亡。是我國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忠臣,為歷代帝王和民眾推崇。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皇帝、名公前來比干廟瞻謁憑弔,使得比干廟規模越來越大形成了我國廟墓合一的建築經典之作。
唐太宗在以太牢之禮祭祀後並刻石立下規制之後,比干祭典逐漸演化成為一種民間傳統習俗,香火鼎盛,聞名海內外。
千百年來當地乃至全國不僅把比干視作國家忠義之臣,而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因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民風民俗及節慶活動。“比干祭典”實際上是歷史上一種信仰的文化積澱,對研究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具有深刻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史載,比干被紂王剖心後,其夫人避難於衛輝山區,生子堅。周武王感念比干忠烈,封比干墓,賜比干之子堅為林姓衛輝市為比干的塋葬地,也是林堅的出生地,故衛輝市有“天下林氏根”之說。
衛輝比干廟作為林氏的故土祖庭,成為海內外林氏魂牽夢縈、頂禮膜拜的聖地。自1992年起,衛輝市共舉辦過13屆比干誕辰紀念活動,先後有29個國家和地區的比干後裔和華人華僑十餘萬人、幾百個團體紛紛前來尋根謁祖。比干祭典,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000多年積澱形成的比干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7000萬比干後裔遍布華夏,廣居各洲,其中,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重要人物有300多人。
比干廟現存的比干廟保存完好,主體建築有神道、影壁、山門、二門、碑廊、石坊、拜殿、大殿等,總建築面積達4.7萬平方米,廟宇宏大,建築巍峨,是我國廟墓合一建築群的“經典之作”。
比干廟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其中孔子劍刻“殷比干莫”碑,是迄今發現的僅存的一處孔子真跡,被譽為“天下第一碑”。
此外,在比干廟內還能找到歷史傳說中的“真跡”。比如,比干墓旁邊生長的“沒心菜”,就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讓目睹者感嘆其與傳說典故的契合。
相傳,比干被紂王剖心以後,忠魂觸動天庭,玉皇大帝派天尊下凡來救他。天尊對比干說,念他一片忠心,賜其死而復生,讓他騎上快馬,不要說話,速速南行,到了心地(新鄉)就會長出新心,長生不老。比干聽罷,當即飛馬南行,走到衛輝城北15公里處,遇上千年狐狸精妲己,妲己變成老婦人在路旁叫賣“沒心菜”,比干忍不住問:“菜沒心能活,人沒心如何?”老婦道:“菜沒心能活,人沒心該死!”比干聽了,長嘆一聲:“我比干枉為人也!”口吐鮮血,墜馬而死。
比干廟大殿門前,還有一棵著名的千年古柏——“開心柏”,觀者無不肅然起敬。這棵樹從根部到樹梢的表皮都是裂開的,且樹的中心處有一拳頭大小如心臟一樣的凹狀,好像是把心挖出後留下的一個坑,栩栩如生。傳說,比干死後,老樹有知,甘願將自己的心掏出為老臣換心,使其再生,遂成為現今的“開心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