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制程式

行政強制程式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行為時所應遵守的方式、步驟、時限和順序等要素所構成的一個行為連續過程。“由於行政主體有時實施行政行為離不開行政相對人的參與行為,因而,行政相對人的參與程式也是行政程式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行政強制程式中也包含了行政相對人參與行政強制的程式,儘管它在行政強制程式中不具有主導地位,但其功能卻是不可否認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政強制程式
  • 定義: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行為
  • 特徵:法定性分散性
  • 原則:必要性原則
法律特徵,原則,必要性原則,正當性原則,效率性原則,告誡,法律要件,實施,程式違法,行政強制法,目錄,總則,種類和設定,措施實施程式,強制執行程式,申請法院強制,法律責任,附則,

法律特徵

一,法定性
行政強制程式的法定性是指行政強制程式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一種具有強制性的法律程式。這一特徵的基本內容是:法定性中的“法”應當是指包括了法律法規規章在內的所有規範性檔案。這裡需說明的問題之一是,位於法律之上的憲法是否可以規定行政強制程式,在中國不無疑惑。從法理上看,憲法可以為行政強制程式規定基本程式,如美國憲法中的“正當法律程式原則”,英國不成文憲法中的“自然公正原則”都是行政程式的核心內容,成為行政主體行使行政強制權所應當遵循的行政程式的基本原則。但是中國主要問題是,其一,憲法沒有成為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的直接依據,憲法規範無法通過行政程式加以落實;其二,現行憲法基本上是一部憲法實體法,沒有英美國家憲法中“正當法律程式”的原則性規定,更不用說為行政主體提供基本的行政程式規範。從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看,這是一個應當解決的法律問題。
二,分散性
行政強制執行程式的分散性是指行政強制程式的各種具體規定分散於不同法律、法規和規章之中,分別規範不同的行政強制行為。這一特徵的基本內容是:(1)行政強制主體的多樣性和執行對象的複雜性決定了行政強制程式必須適應這一客觀情況。從實際情況看,行政強制主體有公安、工商、稅務城建等幾十個行政主體,此外,還有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主體。行政強制對象有人身、財產和行為等。如果我們的行政強制立法不考慮這一特點,就不可能為行政主體提供實可行的行政強制程式。(2)雖然行政強制程式具有分散性的特徵,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制定統一的行政強制基本法,為行政主體制定一個基本的行政強制程式。在這一方面德國奧地利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已經有了成功的立法實踐。中國目前正在制定的“行政強制法”也是旨在為規範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提供一個基本程式。在中國行政強制法生效後,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有關行政強制程式的規定只要不與該法相牴觸,它們仍然是有效的。因此,即使我們制定了統一的行政強制法,規定了行政強制的基本程式,仍不抹去行政強制程式所具有的分散性特徵。

原則

必要性原則

必要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對是否啟動行政強制必要性的一種主觀認識,其內容是只有採取行政強制,才能維護正常的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秩序。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基本目的在於維持一個正常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如果不通過行政強制也能達到這一目的,或者可以降低行政成本,行政主體完全可以選擇其他行政行為實現行政目的。因此,這一原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其一,“必要性”是一種客觀狀態在人們主觀上的反映,因此,指導人們去認識這種客觀狀態的方法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人們能否認識必要性這種客觀狀態。其二,“必要性”作為一種客觀狀態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可直接導致行政主體是否啟動行政強制程式作為管理社會的一種手段。

正當性原則

正當性原則是指行政強制程式必須最大限度提高行政相對人對行政強制的可接受性。因為,行政強制是一種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暴力行為,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權財產權將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行政相對人在心理上必然具有相當的排斥感。行政強制程式的正當性有利於吸收行政相對人因行政強制而產生的不滿情緒。這一原則可以下幾方面理解:其一,行政強制程式的正當性必須以其合法性為前提,沒有行政強制程式的合法性,行政強制正當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這裡合法性之中的“法”既包括成文的法律規範,也包括高於法律規範的法律精神。其二,正當性原則體現了行政強制雖然是一種強制行為,但仍應以理服人。行政強制程式應當為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提供一個說理的過程。行政強制程式的正當性正是通過這一說理的過程向行政相對人展示,期望行政相對人儘可能接受行政強制行為。其三,正當性可約束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過程中濫用自由裁量權。行政強制是一種具有自由裁量性質的行政行為,行政強制的自由裁量權只有在正當的行政強制程式中才能確保其正當行使。

效率性原則

效率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在遵守法定程式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方法、步履,縮短時限,從而提高行政強制的效率。這是行政效率原則在行政強制程式中具體體現。這一原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其一,行政強制程式的效率性是由行政強制行為所要解決的問題所決定的,離開了效率性原則的要求,行政強制就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當行政強制程式的公正與效率發生衝突時,應當選擇效率為行政強制程式的價值取向。其二,行政強制效率性原則不得損害行政相對人的程式權益,如行政主體不得以提高效率為由,隨意減少行政相對人行使程式權利的時間。

告誡

告誡是指當行政相對人不履行其義務時,行政主體通過法定形式向行政相對人發出通知,期待其自覺履行,並告知其如不自覺履行其義務,即產生對其不利的法律後果。告誡是行政強制程式的重要步驟,因此,凡制定進行行政強制立法的國家,大都相當重視這方面的規定,如德國1953年《行政強制執行法》第13條規定:“1.無需即時適用強制方法時,須對其以書面方式作出告誡(第6條第2款)。在此情形中,須對履行義務定出一期限,在該期限內可期待義務人依其意願履行執行。2.告誡可與一行政行為同時作出,通過行政行為列出行為、容忍或不作為。命令即時執行或法律救濟無中止執行效力時,告誡應與行政行為同時作出。3.告誡須明顯確定出一種強制方法。不允許同時以數種強制方法作為告誡,或告誡使執行機關保留數種強制方法的選擇。4.應以義務人承擔費用方法(代執行)實施行為時,須在告誡中列出預定的費用數額。代執行導致較高費用支出的,不影響對後續債權的權利。5.必須以確定的金額對執行罰作出告誡。6.執行罰可同刑罰或罰款一起作為告誡。重複多次,每次可作出提高或變更種類,直至義務得到履行。前次告誡的強制方法未取得效果時,才可作出新的強制方法的告誡。7.告誡必須送達。這也適用於告誡作為基礎的行政行為同時作出,對行政行為未規定送達的情形。”日本1948年《行政代執行法》第2條也規定:“一、為作出前條規定的處分(代執行),在規定相當的履行期限,而到期仍不履行時,必須預先以文書告誡代執行的宗旨。二、在義務人接到前款的告誡,到指定期限仍不履行義務時,該行政機關以代執行令書,把要進行代執行的時間、為此派遣的執行負責人的姓名以及代執行所需費用估計的概算額通知義務人。三、在特殊或危險緊急情況下,對迅速實施該行為有緊急的需要,並沒有時間採取前二款規定的程式時,可以不按其程式實施代執行。”這兩個國家的行政強制立法對告誡的規定是非常詳細的,應當為中國行政強制立法所借鑑。

法律要件

告誡就性質而言,它不是一個具體行政行為,而是督促義務人履行義務的一種準法律行為(通知)而已。
儘管它是一種準法律行為,但法理上仍要求它具備如下法律要件:
1.行政強制告誡必須由行政主體作出
2.告誡行為必須依法定程式到達行政相對人
3.行政相對人已知悉告知的內容

實施

如行政相對人在行政主體確定的行政強制實施時間之前仍不履行其義務,則行政主體應當依據行政強制決定實施行政強制。實施行政強制的目的是實現行政行為的執行力,也是維護法律權威的需要。因此,行政相對人在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時必須履行容忍義務,不得與行政主體進行力量對抗。如果行政相對人實施力量對抗,則行政主體可以採取必要的手段予以制止,或者強行帶離行政強制現場。
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時,必須遵守最低損害原則,即通過對行政相對人最低損害達成行政強制的目的。對於這個問題,許多國家或者地區的行政強制立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如奧地利1925年《行政強制執行法通則》第2條規定:“(1)執行官署行使強制權力,應注意以最輕微之方法達到強制執行目的之原則。(2)金錢給付之強制,以不影響受執行人最低限度之生活,及不妨害法定贍養義務之履行者為限。中國台灣1998年《行政執行法》第3條規定:”行政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公共利益與人民權益之維護,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葡萄牙1996年《行政程式法》第151條規定:”(1)公共行政當局機關除非事先作出行政行為,賦予擬限制使私人的權利或受法律保護的利益受限制的事實行為或行動正當名義,否則不得採取該等行為或行動,但緊急避險的情況除外。(2)在執行行政行為時,應儘可能採用能確保完全實現行政行為的目標,以及對私人的權利與利益造成較少損失的方法。“中國行政強制立法程式尚未正式啟動,行政強制實踐中尚無此原則加以規範,有的行政機關出於個人或者部門私利,在行政強制中擴大行政強制範圍,損壞行政相對人的財物等現象並不少見,如在拆除違章建築時,故意毀壞磚瓦木材,使行政相對人無法再利用,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程式違法

行政強制程式違法是行政強制違法的類型之一,它屬於具體行政行為程式違法。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強制權時,不僅要有行政實體法的依據,而且也要符合法定行政程式。一般認為,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強制時違反法定行政程式,則構成了行政強制程式違法,中國行政訴訟法也作出了體現這一法理觀點的具體規定。這一觀點在行政法理上也許並沒有多大的錯誤,但我們難以斷定依據此觀點運用到司法實踐中不會產生任何困惑。因為無論從法理上還實踐上,界定行政強制程式違法標準的難度遠遠超過認定行政實體違法的標準,如在法國,行政行為“形式上的缺陷”和“程式濫用”是兩種行政程式違法的具體表現:
1.形式上的缺陷。形式上的缺陷是指行政行為欠缺必要的形式或程式,或者不符合規定的形式和程式。行政行為的這種形式和程式是由法律、法規或者法的一般原則所規定。然而,法律規定行政行為的形式和程式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為了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有的是為了行政機關作出決定前所採取必要的準備,也可能是為了協調各部門的活動。所以,各種各樣的行政程式和形式的作用並不一致,違反行政程式的後果也不盡一致。
法國行政法院的判例對於行政程式違法的結果在處理上表現出相當大的靈活性。一方面,行政法院必須考慮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另一方面也要考慮行政效率。基此,法國行政法院在處理行政程式違法這個問題上,作出了如下區別對待:
(1)區別主要的形式和次要的形式。所謂主要形式,就是指能夠影響行政決定內容的形式和程式。只有違反主要形式才構成撤銷的理由,違反次要程式不影響行政行為的效力。如對於當事人不利的行政決定必須說明理由,受處分的當事人有防衛的權利,都是能夠影響行政決定內容的形式。而對於法定調查期間,只要主要的事實已經調查清楚,形式上不符合規定的期間,也不構成影響行政決定內容的理由。
(2)區別形式的目的是保護當事人的利益,或者是保護行政機關的利益。如果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違反前者的規定,則構成行政決定撤銷的理由;如果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違反後者的規定,則當事人不能作為一個提起訴訟的理由。
(3)區別行政決定實施的具體情況。行政機關在緊急情況或者特殊情況下為了公共利益,可以在不遵守法定形式和程式的情況下作出行政決定。但這種緊急情況或者特殊情況是否存在,必須經行政法院審查。
(4)區別能否可以補正的形式。除法律規定外,法國行政法院的判例認為下列兩種情況是可以補正的:第一,物質上的遺漏和錯誤;第二,在某些情況下,如行政相對人的同意,行政機關可以消除形式上的違法。
2、程式違法。程式違法作為權力濫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指行政機關利用某種程式,達到另外一種比較困難或者效力較低的程式所要達到的目的。這種程式違法的本質是行政機關濫用程式自由裁量權。

行政強制法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行政強制的種類和設定
第三章行政強制措施實施程式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節查封、扣押
第三節凍結
第四章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式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節金錢給付義務的執行
第三節代履行
第五章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第三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發生或者即將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行政機關採取應急措施或者臨時措施,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行政機關採取金融業審慎監管措施、進出境貨物強制性技術監控措施,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範圍、條件和程式。
第五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適當。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
第六條 實施行政強制,應當堅持教育與強制相結合。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
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強制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人民法院在強制執行中有違法行為或者擴大強制執行範圍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種類和設定

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範性檔案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一條 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
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
第十二 條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
(二)劃撥存款、匯款;
(三)拍賣或者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四)排除妨礙、恢復原狀;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強制執行方式。
第十三條 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
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四條 起草法律草案、法規草案,擬設定行政強制的,起草單位應當採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強制的必要性、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採納意見的情況。
第十五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強制進行評價,並對不適當的行政強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行政強制的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強制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適時進行評價,並將意見報告該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以適當方式予以反饋。

措施實施程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六條 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採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七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範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
(二)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四)通知當事人到場;
(五)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
(六)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製作現場筆錄;
(八)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註明;
(九)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籤名或者蓋章;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式。
第十九條 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二十條 依照法律規定實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除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式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
(二)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後,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程式。
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
第二十一條 違法行為涉嫌犯罪應當移送司法機關的,行政機關應當將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一併移送,並書面告知當事人。
第二節 查封、扣押
第二十二條 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
第二十三條 查封、扣押限於涉案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複查封。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決定實施查封、扣押的,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式,製作並當場交付查封、扣押決定書和清單。
查封、扣押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據和期限;
(三)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名稱、數量等;
(四)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查封、扣押清單一式二份,由當事人和行政機關分別保存。
第二十五條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延長查封、扣押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對物品需要進行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鑑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鑑定的期間。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鑑定的期間應當明確,並書面告知當事人。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鑑定的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第二十六條 對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行政機關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查封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行政機關可以委託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轉移、處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損失,行政機關先行賠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因查封、扣押發生的保管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第二十七條 行政機關採取查封、扣押措施後,應當及時查清事實,在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對違法事實清楚,依法應當沒收的非法財物予以沒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銷毀的,依法銷毀;應當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決定。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二)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與違法行為無關;
(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解除查封、扣押應當立即退還財物;已將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財物拍賣或者變賣的,退還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變賣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第三節凍結
第二十九條 凍結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凍結存款、匯款。
凍結存款、匯款的數額應當與違法行為涉及的金額相當;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凍結的,不得重複凍結。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決定實施凍結存款、匯款的,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七項規定的程式,並向金融機構交付凍結通知書。
金融機構接到行政機關依法作出的凍結通知書後,應當立即予以凍結,不得拖延,不得在凍結前向當事人泄露信息。
法律規定以外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要求凍結當事人存款、匯款的,金融機構應當拒絕。
第三十一條 依照法律規定凍結存款、匯款的,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三日內向當事人交付凍結決定書。凍結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凍結的理由、依據和期限;
(三)凍結的賬號和數額;
(四)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第三十二條 自凍結存款、匯款之日起三十日內,行政機關應當作出處理決定或者作出解除凍結決定;情況複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延長凍結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凍結決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二)凍結的存款、匯款與違法行為無關;
(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凍結;
(四)凍結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採取凍結措施的情形。
行政機關作出解除凍結決定的,應當及時通知金融機構和當事人。金融機構接到通知後,應當立即解除凍結。
行政機關逾期未作出處理決定或者解除凍結決定的,金融機構應當自凍結期滿之日起解除凍結。

強制執行程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後,當事人在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本章規定強制執行。
第三十五條 行政機關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前,應當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並載明下列事項:
(一)履行義務的期限;
(二)履行義務的方式;
(三)涉及金錢給付的,應當有明確的金額和給付方式;
(四)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權和申辯權。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收到催告書後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記錄、覆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第三十七條 經催告,當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決定,且無正當理由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強制執行決定。
強制執行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並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強制執行的理由和依據;
(三)強制執行的方式和時間;
(四)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在催告期間,對有證據證明有轉移或者隱匿財物跡象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立即強制執行決定。
第三十八條 催告書、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拒絕接收或者無法直接送達當事人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送達。
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
(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確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
(二)第三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確有理由的;
(三)執行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且中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的;
(四)行政機關認為需要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後,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復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結執行:
(一)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受人的;
(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無財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受人的;
(三)執行標的滅失的;
(四)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的;
(五)行政機關認為需要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條 在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變更,或者執行錯誤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不能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的,依法給予賠償。
第四十二條 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協定。執行協定可以約定分階段履行;當事人採取補救措施的,可以減免加處的罰款或者滯納金。
執行協定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執行協定的,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強制執行。
第四十三條 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
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第四十四條 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第二節 金錢給付義務的執行
第四十五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金錢給付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標準應當告知當事人。
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數額不得超出金錢給付義務的數額。
第四十六條 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實施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超過三十日,經催告當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實施強制執行前,需要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依照本法第三章規定辦理。
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是,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經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實施行政管理過程中已經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機關,可以將查封、扣押的財物依法拍賣抵繳罰款。
第四十七條 劃撥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決定,並書面通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接到行政機關依法作出劃撥存款、匯款的決定後,應當立即劃撥。
法律規定以外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要求劃撥當事人存款、匯款的,金融機構應當拒絕。
第四十八條 依法拍賣財物,由行政機關委託拍賣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九條 任何行政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第三節 代履行
第五十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要求當事人履行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等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經催告仍不履行,其後果已經或者將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的,行政機關可以代履行,或者委託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人代履行。
第五十一條 代履行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代履行前送達決定書,代履行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代履行的理由和依據、方式和時間、標的、費用預算以及代履行人;
(二)代履行三日前,催告當事人履行,當事人履行的,停止代履行;
(三)代履行時,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派員到場監督;
(四)代履行完畢,行政機關到場監督的工作人員、代履行人和當事人或者見證人應當在執行文書上籤名或者蓋章。
代履行的費用按照成本合理確定,由當事人承擔。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代履行不得採用暴力、脅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
第五十二條 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場所的遺灑物、障礙物或者污染物,當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機關可以決定立即實施代履行;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事後立即通知當事人,並依法作出處理。

申請法院強制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對象是不動產的,向不動產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強制執行申請書;
(二)行政決定書及作出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
(三)當事人的意見及行政機關催告情況;
(四)申請強制執行標的情況;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由行政機關負責人簽名,加蓋行政機關的印章,並註明日期。
第五十六條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應當在五日內受理。
行政機關對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複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進行書面審查,對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且行政決定具備法定執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內作出執行裁定。
第五十八條 人民法院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裁定前可以聽取被執行人和行政機關的意見:
(一)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
(二)明顯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
(三)其他明顯違法並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
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是否執行的裁定。裁定不予執行的,應當說明理由,並在五日內將不予執行的裁定送達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對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裁定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複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是否執行的裁定。
第五十九條 因情況緊急,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立即執行。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應當自作出執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內執行。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不繳納申請費。強制執行的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
人民法院以劃撥、拍賣方式強制執行的,可以在劃撥、拍賣後將強制執行的費用扣除。
依法拍賣財物,由人民法院委託拍賣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辦理。
劃撥的存款、匯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應當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財政專戶,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
(二)改變行政強制對象、條件、方式的;
(三)違反法定程式實施行政強制的;
(四)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
(五)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的;
(六)有其他違法實施行政強制情形的。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擴大查封、扣押、凍結範圍的;
(二)使用或者損毀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
(三)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查封、扣押的;
(四)在凍結存款、匯款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凍結的。
第六十三條 行政機關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或者劃撥的存款、匯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財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據為己有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第六十四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金融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在凍結前向當事人泄露信息的;
(二)對應當立即凍結、劃撥的存款、匯款不凍結或者不劃撥,致使存款、匯款轉移的;
(三)將不應當凍結、劃撥的存款、匯款予以凍結或者劃撥的;
(四)未及時解除凍結存款、匯款的。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金融機構將款項劃入國庫或者財政專戶以外的其他賬戶的,由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以違法劃撥款項二倍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人民法院指令金融機構將款項劃入國庫或者財政專戶以外的其他賬戶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強制執行中有違法行為或者擴大強制執行範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則

第六十九條 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七十條 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範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強制,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第七十一條 本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