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見愁(原變種)

血見愁(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高30-70厘米,下部無毛或幾近無毛,上部具夾生腺毛的短柔毛。葉柄長1-3厘米,近無毛;葉片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3-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闊楔形至楔形,下延,邊緣為帶重齒的圓齒,有時數齒間具深刻的齒彎,兩面近無毛,或被極稀的微柔毛。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高30-70厘米,下部無毛或幾近無毛,上部具夾生腺毛的短柔毛。
1-61-6
葉柄長1-3厘米,近無毛;葉片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3-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闊楔形至楔形,下延,邊緣為帶重齒的圓齒,有時數齒間具深刻的齒彎,兩面近無毛,或被極稀的微柔毛。
假穗狀花序生於莖及短枝上部,在莖上者由於下部有短的花枝因而儼如圓錐花序,長3-7厘米,密被腺毛,由密集具2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披針形,較開放的花稍短或等長;花梗短,長不及2毫米,密被腺長柔毛。花萼小,鐘形,長2.8毫米,寬2.2毫米,外面密被腺長柔毛, 內面在齒下被稀疏微柔毛,齒緣具緣毛,10脈,其中5副脈不甚明顯,萼齒5,直伸,近等大,長不及萼筒長的1/2,上3齒卵狀三角形,先端鈍,下2齒三角形,稍銳尖,果時花萼呈圓球形,直徑3毫米,有時甚小。
花冠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長6.5-7.5毫米,冠筒長3毫米,稍伸出,唇片與冠筒成大角度的鈍角,中裂片正圓形,側裂片卵圓狀三角形,先端鈍。雄蕊伸出,前對與花冠等長。花柱與雄蕊等長。花盤盤狀,淺4裂。子房圓球形,頂端被泡狀毛。
小堅果扁球形,長1.3毫米,黃棕色,合生面超過果長的1/2。
花期長江流域為7-9月,廣東、雲南南部自6月至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1530米的山地林下潤濕處。

分布範圍

產自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
日本,朝鮮,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
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各地廣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肺膿瘍、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凍瘡腫痛、翠丸陘腫、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療瘡癤腫等症。
據《嶺南採藥錄》載:“涼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瘡毒,治蛇傷,消腸風下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