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曇花:日本聯合艦隊

《血色曇花:日本聯合艦隊》結合大量歷史資料,用生動的語言、精美的圖片介紹了日本聯合艦隊的發展歷史、編制沿革和涉及的人物、事件、武器等,深入介紹了一個起步較晚的小國艦隊如何一躍成為世界一流的海上勁旅,並在世界軍事史上“曇花一現”,為讀者揭開日本聯合艦隊的神秘面紗。

基本介紹

  • 書名:血色曇花:日本聯合艦隊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8415695
  • 作者:《大艦隊叢書》編寫組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頁數:237頁
  • 開本:16
  • 品牌:哈爾濱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血色曇花:日本聯合艦隊》是一本軍事戰史。

圖書目錄

1 明治天皇的野心:開拓萬里波濤
第一節 黑船來襲,堅船利炮敲開日本國門
第二節 師夷長技,日本海軍從此走來
第三節 南北擴張——年輕的力量不甘蟄伏
第四節 遠襲豐島,聯合艦隊初露鋒芒
2 東方日不落的鐵血之路
第一節 喋血黃海,亞洲新霸主自此誕生
第二節 十年磨一劍,挑戰沙俄
第三節 遠東烽煙再起,小麻雀偷襲了北極熊
第四節 決戰對馬海峽,國運興廢在此一戰
3 野心勃勃,走向日美爭霸之路
第一節 野心膨脹,開啟日本的“無畏艦”時代
第二節 裁軍之後,日本海軍重整旗鼓
第三節 軍國之路,聯合艦隊墜入深淵
第四節 暗潮洶湧,太平洋上的軍備競賽
4 硝煙瀰漫,揮軍太平洋
第一節 事起珍珠港,戰火瀰漫太平洋
第二節 突入南洋,太陽旗插遍東南亞
第三節 珊瑚海,聯合艦隊峰迴路轉
第四節 決戰中途島,聯合艦隊再遭當頭棒
5 旭日隕落,海軍折戟太平洋
第一節 瓜島戰役,太平洋戰爭的縮影
第二節 左支右絀,敗退吉爾伯特群島
第三節 馬里亞納群島海戰,日美艦隊決戰的開始
第四節 回天無力,慘敗雷伊泰灣
第五節 日落東京灣,聯合艦隊煙消雲散
6 野心不死的新時期日本海軍
第一節 借屍還魂,海上自衛隊創建始末
第二節 冷戰產物,日本的建“隊”模式
第三節 死灰復燃,西太平洋上的新“八八艦隊”
第四節 武裝到牙齒,自衛隊野心勃勃
後記硝煙依舊——軍國主義下聯合艦隊死灰復燃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硝煙依舊——國主義下聯合艦隊死灰復燃
截至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人員有5萬人左右,主要艦艇170餘艘,計50萬噸左右,作戰飛機300餘架。實力在遠東而言,首屈一指。就超過500011屯以上的水面艦艇而言,日本海上自衛隊有28艘之多,況且日本有6艘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宙斯盾驅逐艦。
以軍費開支而言,日本近年的軍費開支維持在500億到600億美元之間,相較於周邊各國,日本沒有龐大的國土需要保衛,可以免去大量的支出。鑒於“和平憲法”規定日本的軍費開支不能高於GDP的1%,日本的軍費開支始終維持在1%左右。但從20世紀末蘇聯解體到21世紀前幾年的10多年間,日本是除美國以外軍費支出最多的國家。此外,日本還需向美國駐軍提供“關懷預算”,數額幾乎不低於日本軍費預算,這筆支出並不包括在其軍費開支上。正是憑藉龐大的軍費開支,日本才有能力建造並維持數目多達6艘的宙斯盾驅逐艦。
近年來,?“高波”級、“愛宕”級的相繼服役以及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令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野心也不斷擴大。走向大洋的第一個束縛是日本的“和平憲法”,有鑒於此,。日本國內右翼勢力連年叫嚷著修改憲法。
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的精神,日本戰後的安全戰略核心為“轉為防衛”。20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的解體,日本最大的軍事威脅消失,日本確立了“廣域防衛,洋上殲敵”的防禦戰略,相較而言,前者是被動的消極防禦,後者是積極防禦(包括“遏制事態發生”或“早日排除事態”)。
2001年,日本防衛白皮書指出,一旦國家戰略需要,將不惜“對他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這表明日本“和平憲法”已經有如廢紙。從21世紀起,日本加快了發展進攻性武器的步驟,並發展先發制人的軍事力量,“高波”級和“愛宕”級驅逐艦的誕生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
簡單來說,進入21世紀後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從近海防禦開始向遠洋防禦發展,打造10支“十十艦隊”的計畫由此被搬上檯面。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日本海軍的裝備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經過多年發展的常規潛艇,反潛和掃雷等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今日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具備了遠洋攻防能力,早已不是一支在近海專職防衛的“自衛隊”。
從1991年海灣戰爭起,日本就開始積極向海外派遣艦艇,淘灣戰爭期間,日本打著維和旗號,首次派遣掃雷艦進入海灣地區。自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20年間屢屢往海外派兵,伊拉克戰爭期間,甚至派遣上千名自衛隊隊員遠赴伊拉克。
野心膨脹之餘,日本還不斷通過立法為駐軍海外提供法律依據。1996年,出台了《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一改此前“遭敵入侵後”為“受敵人威脅時。作為動用武力的條件。1997年,新出台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將可能發生的台海戰事列入可能動武的範疇,悍然干涉中國內政。1999年,通過了《周邊事態法》,規定日本可以為美軍提供後勤支援,並可無限制擴大防禦範圍。
2003年,日本通過了讓周邊諸國最受衝擊的“有事三法案”,即《應對武力攻擊事態法案》、《自衛隊法修改案》和《安全保障會議設定法修改案》。憑藉這三條法案,日本首相將可在情況緊急時不經國會同意就對敵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從9·11事件起到今日,日本不失時機地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令日本的軍艦長期在印度洋游弋,先後有近百艘艦艇、1萬多名自衛隊隊員參與印度洋輪換機制。充分地鍛鍊了遠洋作戰能力。早在2007年,就有韓國媒體指出日本的海上自衛隊(海軍)已經擁有世界第二的實力,表示日本的海上艦隊和海上巡邏部隊均僅處於美國之後,並表示日本艦隊已經不再是一支近海防禦的軍事力量,而是一支具備了“大洋海軍所擁有的戰鬥力”的軍事力量。一如擔任過日本防衛廳(現為防衛省)議員的石破茂所言:“在像印度洋這樣的大海上,能夠既提供如宙斯盾戰艦這樣強大的防衛能力,又能夠為美軍戰艦提供加油支援的國家好像也就只有日本和英國了。”
在本書末章,筆者對日本的自衛隊作戰力描述頗多。但文字終究是冷的,一如在真正的戰爭爆發前,總會有人認為渲染戰爭可能不過是危言聳聽。於此,筆者並非在渲染戰爭的爆發可能。但如若對一個長期以來受軍國主義薰陶的國度缺乏足夠的警惕性,後果總是難以想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豈非在踐踏和平法律的基礎上一步步實現了擴軍備戰的可能?今日之日本同樣如此,“和平憲法”危若累卵,以現狀發展下去,日本右翼勢力無須多久便可能成功修改憲法。
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不可怕,但一個強大又嗜血的國家,最是讓人心憂。無論擴軍,還是修憲,日本右翼的口號總缺不了讓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化的國家云云。成為一個正常化的國家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呢?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相比,日本並未遭到足夠的戰爭制裁,天皇制度依舊存在,正如那句被說得爛俗的話“德國總理跪下去,德國人民站了起來”所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給世界造成更大災難的德國成為正常的並受尊重的國家用的是另一種方法。今日的日本通往正常化國家的道路是修憲,還是擴軍,這與希特勒上台時幾無二致。
日本自明治以來的對外擴張野心,亦是從未止歇。數次戰爭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是日本壯大的推動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儘管國家一度處於極度衰弱狀態,但迅速恢復並強大起來的國力,又讓日本重拾驕傲,當國家現狀和這種驕傲形成一種落差時,這種驕傲往往會轉化為一種激進。這種激進又體現在日本近年來日益高漲的修憲呼聲上——有必要引起注意的是,無論是修憲,還是擴充軍備,日本的大部分國民多是持擁護態度,在這一層面上,又不得不感嘆民眾總是無心,卻容易成為幫凶,如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民眾,他們渴望德國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由此呼應了一些人的激進主張。
回到正題,今日日本海軍實力的擴張,亦可視為日本民眾渴望以“國富”謀取“國強”地位的普遍心理。但對於鄰國來說,日本謀取強軍的手段,就像是在東北亞拉上了一層帷幕,將和平的曙光遮擋。如說戰爭,或許言之過早,但防範和遏制總是必要之手段。若否,歷史的教訓極有可能再度發生。

序言

來去匆匆——聯合艦隊的興衰史
日本聯合艦隊在短短數十年間就崛起於東半球。成為—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但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覆亡,從這一點上看,和德國公海艦隊頗有類似之處。不同白每是,當最終解散時,這支艦隊幾乎僅剩下一個頭銜,一度龐大的戰艦在短短數年間煙消雲散,這尤讓人唏噓不已。探究其興與衰,足以引為後世之鑑。
眼看傳統強鄰中國被英國人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日本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向西方學習,打造出一支能夠保衛國家的艦隊。可以想像。日本如果沒有開啟明治維新的話,很有可能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又一塊殖民地。須知在當時的太平洋上,從阿拉斯加到夏威夷群島,從西印度群島到菲律賓,均被美國囊入懷中。如果能夠敲開日本的國門,美國就獲得了一個通往東亞的跳板。
探尋其崛起之路,日本和英國有很多類似之處。同為島國,恪守傳統卻又能開風氣之先,這或許是島國民族文化的通性。在對外擴張之路上,英日兩國不約而同地選擇發展大海軍,原因不外乎如下:一是國防安全需要;二是海洋民族的天性使然。
海洋民族多積極進取,且敢於拼搏,富於冒險精神,日本的文化正是如此。
簡單來說,是島國的危機感和對弱肉強食的深刻認識使聯合艦隊這樣一個“怪物”出現了。說是怪物,是指這支艦隊自成立之初,其背後的支撐就是不可以與之相匹配的生產力(簡單來說是金錢),這就像一個貧窮的武士拿著一柄黃金鑄造的劍一般。
俗語說:十年陸軍,百年海軍。意思是發展海軍的消耗是難以想像的。陸軍可以十年甚至幾年內就能打造出一支精銳之師,但海軍卻需要經過多年積澱。往往一艘大型戰艦的造價和維持費用就相當於維持一支上萬人的陸軍部隊所需。這也是為何能取得海上霸主的國家,從西班牙到英國再到今日的美國,無一不是依託強大的國力,即用之不竭的金庫。
儘管受限極多,但日本海軍還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從無到有,再到成為世界前三的海軍,不過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其興也勃矣。
日本憑藉什麼擴建了如此規模的海軍呢?是自上而下的擴張之野心。
從建軍之日起,日本就已經罔顧國力一再提出瘋狂的購艦和造艦計畫。除了海陸軍之間的分歧,“武斷派”和“文正派”間爭論不斷,有如今日的左右翼之爭,這實則是走民主之路還是走軍事擴張之路的分歧。
1892年,時值甲午戰爭前夕,日本第三屆國會再次否決了軍部的造艦計畫,並意圖大幅削減官員俸祿。事情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明治天皇於1893年2月下詔《和衷共同》,詔日:國家軍防者事關重大,苟緩一日,或遺百年之悔。他指責國會不該削減政府預定經費之餘,表示將在此後6年中,每年從皇室費用中“省”下30萬日元用於造艦之用,同時要求各級官員需要在6年間每年將十分之一的俸祿捐出,以資造艦費用。對於打造一支強大海軍,改革之初的民心踴躍也得以充分利用,日本海軍初建時,造艦費用就有不少是憑藉民間捐款拼湊而來。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民眾同樣踴躍捐款。
儘管國力不足,但軍費卻未落下。日本軍費開支占財政收入的比例素來高於其餘西方諸強,即便在和平年代,也在20%到30%問浮動,19世紀20年代前後和1130年代末的對美軍備中,猶有過之。這一數據在今天看來,同樣令人咂舌。
當然,關於野心可以用另外兩個詞來替代,一是進取,二是狂熱。憑藉前者。日本建立起了健全的軍工企業,三菱、長崎、吳港造船廠世界知名,即使在今天,在橫須賀港口能容納8萬噸級艦船的船塢也是舊帝國海軍的一種見證。除此以外,海軍人員的素養同樣高於不少國家,在當時的年代——尤其是在日俄戰爭以後,被視為國家的精英。相比於日本陸軍,海軍人員自視精英——事實也正是如此,海軍人員以質取勝在海軍軍校中,學員接受的教育更為全面,尤其是素養方面,故海軍官兵—向被認為“穩健”有餘。相比于山縣有朋創建的戰爭機器陸軍來說,海軍人員也相對“自由”。太平洋戰爭中,有人發現在艙房中有艦員在讀馬克思的《資本論》,並向艦長告密,艦長把這事壓了下去,理由是該艦員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系,他是在進行“專業”研究。類似事情在陸軍中幾乎不可能出現。至於後者,則為日本海軍帶來了滅頂之災。軍國主義釣狂熱,徹底將這支海軍毀掉。其毀滅過程,正是本書所要詳述之處。幾十年間建立一支海軍是奇蹟。但這種奇蹟在短短3年多的時間中就徹底化為烏有,這尤讓人感慨不已。
今天的日本,依舊有不少人對海軍懷同情姿態,認為海軍不過是軍部犧牲品,“大和”號的“悲壯”覆沒,似乎是對這種觀點的有力支持。從西鄉從道“獨走”出兵中國台灣起,軍部一次次繞過國會發起軍事行動,即使後來的九一八事變亦是19本陸軍繞過國會所發起的一次賭博行動。二二六事件,亦是主要陸軍“少壯派”發動的。很多人由此指出海軍是被綁上陸軍戰車的。
事實真是如此?以20世紀30年代軍部勢力壯大時為例,當·個國家的絕大部分民眾都陷入戰爭的狂熱中時,日本海軍將官同樣叫嚷著開戰,戰爭的氣氛早已瀰漫。再者,日本海軍所謂從未戰敗的驕傲情緒,更是讓戰爭變得不可避免。賭徒心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這是否可以說是島國文化下的國民的突出心理體現?
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日本無一不是在以國運做賭注,勝則立威,敗則亡國(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戰略之一就是在失去黃海制海權時退守日本近海,以阻擋可能發生的“登入”行動;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方面的確有登入日本本土的計畫’儘管在現在看來頗為可笑)。作為賭徒的山本,儘管曾坦言聯合艦隊維持兩年優勢且反對對美開戰,但並未做任何行動以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在日本以國運為賭注的第三局中,日本帝國終於輸了個徹底,聯合艦隊沒了.日本帝國也亡了。
探討聯合艦隊的敗亡遠比考究其興起更有意義。從根本上來講,日本海軍在初建時起就已經埋下敗亡之因。若說日本的明治維新並非徹底的維新。殘留有軍國主義的餘毒,這又未免過於簡單。但事實的確如此,日本海軍自創建以後便是作為日本天皇的擴張工具,萬千民眾為之役使。從明治初期到帝國的滅亡,海軍數度充當帝國擴張的急先鋒。
彈丸之國,背負著龐大的軍費開支,這本身就是畸形的發展模式。儘管和西方的英國極為相似,但英國維持一支龐大海軍有賴於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日本並無這一優勢。日本以蕞爾國土和贏弱國力(相對其餘諸強而言)擔負著龐大海軍,這本身就是不可取之處。在當時的日本,儘管也有不少人洞悉這一點,以加藤友三郎為首的裁軍派力主之下,日本在華盛頓會議中做了不少讓步。但《五國公約》和《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在後來反而被軍國主義者認為是一種妥協,成了二二六事件等一系列慘案發生的導火索之一。日本的海軍建設,如以國土防衛為主的話,早已綽綽有餘,並有可能成為一股威懾性力量,使日本遠離戰火——儘管歷次戰火多由日本挑起。
和美國爆發的戰爭,畢竟和中國、俄國的戰爭有根本意義上的不同,儘管從國土、人口和經濟支撐力等方面對比來說,均相差無幾,不同的是日本需要維繫漫長的戰線。在整個大洋進行戰爭,日本國力贏弱的缺陷盡露無遺,曾經叱吒一時的聯合艦隊如風捲殘雲般葬身太平洋,其亡也乎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