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橫級裝甲巡洋艦

蠻橫級裝甲巡洋艦

由於炮鋼的不斷改進,原先採用後膛炮吃了虧的皇家海軍又一次開始考慮裝備新型的後膛炮了。同時法國人發明的露炮台也在英國獲得了青睞,幾項技術一加結合,誕生了皇家海軍一批全新的艦艇:戰列艦是海軍上將級(首艦克林伍德號1880年開工,1887年服役),裝甲巡洋艦就是新式的蠻橫級。

同級2艘,即蠻橫號、厭戰號。設計師是威廉·懷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蠻橫級裝甲巡洋艦(也譯作伊姆佩里尤斯級)
  • 英文名稱:Imperieuse-class cruiser
  • 前型/級納爾遜級裝甲巡洋艦
  • 次型/級奧蘭多級裝甲巡洋艦
  • 建造數量:2艘
  • 建造時間:1881-1888
  • 服役時間:1886-1913 
  • 結局:2艘退役
火力性能,防護,動力裝置,綜述,基本數據,

火力性能

從性能上看,蠻橫級具有後來的大批鋼製裝甲巡洋艦的基本特徵,比如在艦隻中線上首尾布置主炮,取消帆纜裝置等。
蠻橫級線圖蠻橫級線圖
由於船面旋台式的早期炮塔旋轉不便,並且很難妥善的解決開火排煙和中彈卡死的問題,法國人發明了露炮台,就是圍繞著火炮的一圈圓形或者梨形的裝甲胸牆。儘管只有一道胸牆,在很多人看來炮彈以大落角砸進豈不全完戲了?但理論上應該不會,因為當時火炮口徑雖然不小,但是能夠實施有一定精度的射擊的距離卻非常近,比如定遠上的305mm主炮的有效射程不過兩三千米,和陸上戰場的架退式野炮差不多。在這樣近的交戰距離下,彈道都是非常低伸的,很難越過裝甲胸牆而能落入炮位。

蠻橫級主炮炮台前部蠻橫級主炮炮台前部
蠻橫級在設計之初本來準備採用9.2英寸18噸重的主炮,但是經過研究以後決定在施工過程中重新換裝22噸重的9.2寸32倍徑MK III 1880年式後裝線膛炮,該炮威力極大,可以打穿厚達17英寸的鐵甲(因此皇家海軍讓這樣的船把守遠東海軍站也就不奇怪了,日本海軍的巡洋艦打不穿定鎮的厚甲,可不意味著皇家海軍的巡洋就打不穿)。主炮布局上,四門9.2寸主炮呈菱形布置——首尾各一門,兩舷各一門,這樣可以保障每一舷都有三門炮能夠發揮火力。
蠻橫級主炮炮台後部蠻橫級主炮炮台後部
本來懷特爵士準備給蠻橫級配備10門6英寸26倍徑MKIV 1880年式後裝線膛炮,但是由於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他自己和船廠不斷給船重加碼(比如為提高穩性把包銅的木製絕熱層從4英寸加厚到10寸,另外艦寬整整擴大一英尺,還把18噸的主炮換成22噸重的,把4.33噸重的副炮換成5噸重的,把存煤量從400噸加大到900噸),這樣多的增重舉措使蠻橫級的船體嚴重超重,原本要高出水線3.25英尺的主裝甲帶變成了只有1.16英尺,如果再保證10門副炮的數量,恐怕裝甲帶就要沒入水下!不得已懷特把副炮數量減少到6門,另外留了在戰時增加兩門副炮的位置(注意只是戰時才能添置這份重量)。
1890年以後蠻橫級改進的6英寸後膛速射炮1890年以後蠻橫級改進的6英寸後膛速射炮

防護

再來看蠻橫級的防護性能,他和克林伍德級戰列艦一樣都摒棄了原來的船舷列炮艦艇的全面防護思路,而採用了重點防護的策略(注意重點防護並還是內華達級戰列艦在20世紀才開創的,在內華達之前就有了,只是兩者的防護策略類似但原因卻大相逕庭)。
因為當時的海軍還沒有大量使用速射炮,因此那些重炮在實戰重每5分鐘、10分鐘甚至20分鐘才發射一發的情況多了去了。以這樣低下的射速,要對敵艦構成足夠的威脅必須要瞄準要害猛打,還好當時的交戰距離很近,各種炮彈基本都可以夠到敵艦,所以就全艦上下一條心,瞄準敵艦諸如鍋爐艙、機艙這些部位一通狂打。為了保護要害,就必須把這些部分的防護提高到對手無法擊穿的程度,但是鐵塊的防護能力實在是不堪勝任,想想只要234mm炮就可以打穿17英寸厚的鐵甲,要是艦艦全身披掛上18英寸厚的鐵甲——恐怕會成為設計師的噩夢。
要達成防護效果又要減重,於是重點防護的思路就被提出來了。我們來看一下右下角這張不甚清晰的蠻橫級裝甲布置圖,黑色的是裝甲最大厚度處,僅僅保護了機艙和鍋爐艙一小塊還有四門主炮的彈藥庫。
蠻橫級裝甲巡洋艦
蠻橫級的重點防護是一個沒有底的盒子狀,由主裝甲帶、裝甲甲板和前後裝甲隔堵構成,主裝甲帶高8英尺,長僅140英尺,厚度增加到10英寸並有10英寸厚的木製背板;甲板裝甲2-4英寸;裝甲隔堵厚9英寸。
她的露炮台裝甲胸牆厚度為8英寸,連彈藥提升管道也布設了3英寸厚的裝甲。
右下角為飄揚著中將旗的蠻橫號,圖中可見為了掃清舷側耳台上主炮的射界,蠻橫號的船舷以弧形向內收斂,這一點在外形上和法國戰列艦有些相似,但出發點不同。
蠻橫級裝甲巡洋艦

動力裝置

蠻橫級在機動性方面比之前的納爾遜級又有了長足的進步,她配備有12部圓式鍋爐,蠻橫號有兩台倒缸Maudslay式康邦蒸汽機,厭戰號有兩台倒缸Penn式康邦蒸汽機,她的動力系配備雙軸單舵。常壓功率為8000馬力 16節,鍋爐艙強壓通風狀態下可以達到10000馬力 16.75節,這在當時是很強大的動力配置了,同時期皇家海軍的戰列艦馬力大約在8000-9600馬力左右。
但是有一個問題,同時期服役的戰列艦航速基本都不遜於蠻橫級,比如海軍上將級一型戰列艦的航速可以不必強壓通風就達到16.8節,巨像號戰列艦可以達到16.5節,相較之下蠻橫級的速度比較尷尬。速度方面只有在與國外的戰列艦對比之後才能稍微平衡一下,比如法國同時期完工的戰列艦航速大約是14.5-15節,還有中國海軍的定遠級航速為14.5節,還行,造成航速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設計後期和施工中不斷加碼的重量,使蠻橫級的表現大受影響。
兩艦剛剛完工的時候還配備有複雜的帆纜設備,用於和平時期省煤,帆纜設備的總重量大約100噸。但是張帆航行中蠻橫級的表現簡直可以用緩慢蹣跚來形容,20575平方英尺的帆具並不能保證她順利的穿越大洋,於是帆纜全部撤除,並且只設一根主桅,才形成了後來醒目摩登的外觀,當然失去了帆艦的優雅。右下角即為仍然帶有帆纜的的蠻橫號,這張是在1886-1887年間拍攝的照片。
蠻橫級裝甲巡洋艦

綜述

綜上所述,蠻橫級實際上是懷特爵士借鑑了法國海軍艦船設計的部分優點,同英國本身的設計理念結合的產物,當然這次學習並不是很成功。懷特爵士博採他國眾長的魄力,我覺得與他曾經放棄海軍部設計職務追隨過阿姆斯特朗不無關係,阿姆斯特朗的一大塊利潤來自於外國的主顧,人家買船的時候喜歡什麼追什麼新潮,至少得考慮一下,不像海軍部一秉皇家海軍設計的死腦筋。

基本數據

排水量 8500噸
長×寬×吃水 96.01×18.9×8.5米
動力:常壓狀態8000馬力/航速 16節 強壓通風狀態10000馬力/航速 16.75節
續航力:5500海里/10節 載煤正常狀態1130噸
裝甲 水線裝甲帶厚254mm,高2.44米;裝甲甲板厚50-102mm,裝甲盒前後隔堵厚228mm,露炮台厚203mm,彈藥輸送管厚76.2mm,指揮塔厚228mm
火力 234mm/32倍後裝線膛炮×4×1,152mm/26倍後裝線膛炮×6×1(撤除帆纜後改為可載8門),6磅速射炮×4×1,水上450mm魚雷發射管×6×1
乘員 555人
蠻橫號(HMS Imperieuse) 1881年10月開工, 1886年9月服役,1913年退役。
厭戰號(HMS Warspite) 1881年10月開工 ,1888年6月服役,1906年廢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