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魚

蠟魚

亦稱蠟燭魚,屬鯛科。學名黃鰭鯛,蠟魚在產卵期油質很大,可制蠟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鰭鯛
  • 拉丁學名:sparuslatus
  • 別稱:黃鰭棘鯛、黃鰭、蠟魚、黃𩶘
  • 二名法:Acanthopagrus la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鱸形目 Perciformes
  • 亞目:鱸亞目Percoidei
  • 鯛科 Sparidae
  • :棘鯛屬 Acanthopagrus
  • :黃鰭棘鯛 A. latus
  • 分布區域: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紅海及中國台灣福建
簡介,經濟營養價值,池塘養殖,病害防治,

簡介

硬骨魚綱,鱸形目,鯛科。長約15~25 cm。體橢圓形,側扁。頭中大,前端尖。口前位,口裂水平狀。上下頜前端具圓錐牙,兩側具臼齒。側線具鱗44~46,側線上鱗通常5枚。體具若干條黑色縱帶,腹鰭及臀鰭下葉黃色。為暖溫性淺海底層魚類。喜棲息於岩礁海區。一般不作長距離洄游。雜食性,攝食貝類、長毛對蝦、蟹類、藻類和有機碎屑。生殖期為12月至翌年1月,幼魚有雌雄同體現象。分布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及印度洋北部沿岸。中國產於南海台灣海峽。黃鰭鯛經濟價值較高,肉質好,富含脂肪,可作為港養對象,春天在沿海港灣開閘納苗,進行養殖。
黃鰭鯛為淺海暖水性底層魚類。幼魚的適溫範圍較成魚窄,生存溫度9.5~35℃,生長最適水溫為24~28℃。成魚則可抵禦2℃的低溫和35℃的高溫,生長最適水溫為26~30℃。適鹽範圍較廣,在鹽度為0.5‰~4.3‰之間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從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鹹水中生長最佳。仔魚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成魚則以植物性餌料為主,主要為底棲硅藻,也食小型甲殼類。對餌料要求不嚴格。仔魚期常因飢餓而相互殘食。攝食強度以水溫24℃以上最大。1齡魚體長16.9厘米,重150克;2齡魚體長21.8厘米,重325克;3齡魚體長26.2厘米,重550克左右。黃鰭鯛有明顯的生殖遷移活動,在產卵期來臨之前約兩個月,從近岸半鹹水海區向高鹽的深海區移動,產卵後又回到近岸。1齡魚性腺開始發育,至2齡即發育成熟。在我國南方近岸產卵適溫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產卵,1~2月份可見魚苗。
黃鰭鯛是一種海產暖水性淺海近岸魚類,廣泛分布於中國的東、南海海域,也是一種較好的海水養殖種類。
蠟魚在產卵期油質很大,可制蠟燭。

經濟營養價值

黃鰭鯛是上等魚,其肉質細嫩,鮮食、鹽制均宜。 黃鰭鯛肉質細嫩、鮮美,為中型食用魚,經濟價值高,是大陸、港台市場暢銷的水產品,已成為中國沿海一帶的重要海水養殖對象。中國1980年人工繁殖成功,已可批量生產,這些將會進一步推動黃鰭鯛的養殖規模。黃鰭鯛肌肉中,魚肌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粗蛋白21.10%,粗脂肪1.31%,粗灰分1.50%,水分74.40%。乾物質中水解胺基酸總量w76.38%,其中必需胺基酸w32.46%,占胺基酸總量的42.5%;呈味胺基酸w32.51%,占胺基酸總量的42.56%。蛋氨酸為第一限制胺基酸,賴氨酸含量(每克氮中)最高,達494mg/g。牛磺酸含量為3040mg/kg。黃鰭鯛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優良食物,應注意種質資源的保護。

池塘養殖

1、養殖場地的建造養殖場應選擇在靠近海岸,水源充裕,不受污染,交通方便,防颱風,防海潮的地方,儘量利用天然潮汐的漲落來灌水和排水,養殖場應具備良好的排灌系統,排灌分家。無潮灌能力的養殖場則應安裝水泵或水車進行排灌和增氧。精養池塘一般面積為10-15 畝,中間培育池面積為3-5畝,長寬比為1:0.6,水深1.8 -2.5 米,塘基堅實不漏水,池塘的注排水閘門寬0.8 -1 米,最大日換水量為30%。放養前,池塘需曬塘,清塘和消毒,以殺滅野生魚蝦,裝好閘門後進水,並進行施肥,培養餌科生物。
[3]
蠟魚蠟魚
2、養殖方式黃鰭鯛池塘養殖可分為單品種的純養,多品種的混養和以單養為主的搭配養殖三種方式。
①單養。每畝放養700-1500 尾,每年1-3月投放魚苗,規格為2-5厘米,養殖周期為1年至1年半,起捕規格200克以上,投餵冰鮮下雜魚及人工飼料,畝產一般在150-300 公斤。
[3]
②多品種混養。混養能合理使用養殖水體,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域的生產力,常用的混養方式有:a黃鰭鯛、鯔魚、藍子魚混養。三種魚混養每畝放養量分別為500-700 尾(5-7厘米),200-300 尾(7-8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養殖一年,黃鰭鯛畝產可達100-150 公斤。b黃鰭鯛、金錢魚、藍子魚混養。三種魚混養每畝放養量分別為700-900 尾(5-7厘米),200-300尾(5 -10 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養殖一年,黃鰭鯛畝產可達1500-200 公斤。
[3]
③以單養為主的搭配養殖。這是為了利用單品種精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的剩餘餌料,以及為調節排泄物造成的水質過肥,浮游生物大量繁生而採用的養殖方法,一般是主養一個品種,輔以搭配放養一個品種:a尖吻鱸、鯛養殖。每畝放養量分別為700-800 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b鱸魚、鯛養殖。每畝放養量分別為800-1000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c笛鯛、鯛養殖。每畝放養紫紅笛鯛900-1000 尾(1 2-14厘米)和黃鰭鯛150-200 尾(5-8厘米);d卵形鯧、鯛養殖。每畝放養量分別為800-900尾(10-12 厘米)和150-200 尾(5-8厘米)。搭配養殖的黃鰭鯛於每年3-4月份放苗,翌年2-3月收穫,體重約200克,畝產為30-50 公斤。

病害防治

池塘養殖結束後應及時清塘消毒,注水後再次進行水體消毒。苗種投放前用10mg/L的高錳酸鉀進行浸泡消毒3分鐘~15分鐘,每隔10天~15天每公頃用10kg~20kg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養殖期間不時投餵多種維生素和中草藥提高魚體抗病力和抗應激力。黃鰭鯛病害較少,在高溫時期易患細菌性疾病和感染寄生蟲,主要有:
1、腸胃炎。治療方法是改善水環境,每立方水體用三氯異氰尿酸鈉0.2g全池潑灑,同時按每公斤魚體重添加15mg~20mg諾氟沙星粉拌餌內服。
2、刺激隱核蟲病。主要病原是刺激隱核蟲,水溫20℃~26℃時常發生。目前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以預防為主。防治方法是加強飼養管理,保質水質優良,定期添加維生素免疫多糖,增強魚體抵抗力。在發病早期時可大量換水,最好每天交換掉50%的池塘水。治療可按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0.7g全池潑灑。使用檳榔、苦參苦楝等中草藥熬成汁後全池潑灑也有一定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