蠓科

蠓科

蠓科指的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雙翅目長角亞目的1科。體、足相對粗短,無單眼,前緣脈伸達翅頂,停歇時翅平置背上,口器刺吸式,喙短的微小蚊類。本科昆蟲通稱蠓,俗稱小咬,墨蚊,糠蚊。分布世界很多地區,最北達北緯68°,最高分布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地區。全世界已知約90屬4000餘種。其中6屬有吸食人類和高等溫血動物血液的習性:庫蠓屬中國已知170餘種,拉蠓屬中國已知22種,勒蠓屬中國已知6種,其餘Acanthoconops棘蠓屬、Austroconops裸蠓屬、Parapterobosca 3屬中國尚未發現。全科在中國已知約300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蠓科
  • 拉丁學名:Ceratopogonidae; biting midge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蠓科
  • 習性:吸血習性
  • 領域:生命科學
蠓科簡介,生物學,分布,習性,蠓科的分類,形態特徵,文獻記載,

蠓科簡介

頭小,半圓球形。觸角長,雄成蟲羽狀,雌成蟲細毛狀,13至15節。第一節球形。無單眼。口器刺吸式。後胸背板無溝。翅狹,靜止時平放在腹部上。Rs不分支,M與Cu都是2分支。腿節膨大下面有刺。雄性交尾器突出,雄性產卵器小。幼蟲細長,圓筒形,頭髮達,口器適於阻嚼,胴部12節,前胸有偽足,胸部末節有肛足一對,並有鉤狀毛及血鰓,生活水中或潮混處,如洞穴、肥料堆及腐敗物中。成蟲白天活動,在河邊特別多,常刺吸人類血液,引起劇痛及皮膚病,並為血絲蟲的媒介,有些種類寄生於其他昆蟲。

生物學

蠓科昆蟲是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通常需要26天左右,但因種類及各期營養、溫度、濕度等生長環境和條件的不同,各期發育所需時間也有所不同。每年發生代數1~4代不等。蟲卵多產於富含有機質的潮濕土壤、水塘、樹洞、水窪等處,成蟲多隱蔽於洞穴、雜草等避光和無風的場所。本科中的庫蠓屬、蠖蠓屬和細蠓屬昆蟲具有吸血習性,可騷擾人畜、傳播疾病,還可作為病原體的宿主,是一類重要的衛生害蟲。

分布

本科全世界已知134屬6300餘種,我國已知39屬1100餘種,浙江天目山分布7屬31種。

習性

有吸血習性的蠓侵襲人畜,傳播疾病,作為病原體的宿主,是一類重要的醫學昆蟲。蠓類吸血可引起皮膚紅腫,奇癢難忍,搔破之後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潰瘍。有很多種類是絲蟲病的中間宿主。在中國,曾從台灣拉蠓體內分離出乙型腦炎病毒;在蘇聯,曾從庫蠓體內分離出土拉倫斯病菌;在美國,曾從庫蠓體內分離出東方型馬腦炎病毒。此外,非洲馬瘟、綿羊藍舌病、雞痘、馬癬、牛流行熱等均可由蠓類傳播。
蠓類個體小,飛翔無聲,常群聚叮咬人畜。防治的辦法,除對孳生地進行清除外,主要是採取防護措施,如用防蚊油塗擦皮膚,用網孔小於3/4毫米的蚊帳、蚊帽等進行保護。
吸血庫蠓類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出來活動,大量活動時形成群飛,雌雄交配以後,雌蟲必須吸血才能使卵發育成熟,雌蟲吸血1次可達0.05毫升,雌蟲一生可產卵2~3次,每次產卵50~150粒。吸血後的雌蟲在20~28℃時,經3~4天后卵成熟,卵多產於富有有機質的潮濕土壤、水塘、樹洞、水窪等處,一般在急流中或月光曝曬處不產卵。卵經3~5天到 2周孵出幼蟲,再過10天化蛹。越冬幼蟲可經5個月化蛹,蛹5天羽化出成蟲,成蟲壽命約1個多月。
蠓類成蟲平時隱蔽於洞穴、雜草等避光和無風的場所。下雨時不活動。對活動最適宜的風速是 0.5米/秒以下,風速達1.5~2米/秒以上即減少或停止活動。雨前如果悶熱則活動較烈。完全黑暗時停止活動。活動半徑一般200~300米。每年發生代數1~4代不等。

蠓科的分類

按Borkeut - Wirth分類體系,將蠓科分為5亞科,125屬(含22化石屬)5360種(含205個滅絕種),均是以成蠓形態、構造特徵為分類依據,故蠓的種群鑑定必須製成玻片標本,蠓玻片標本製作見第二十四章,用在120倍以上鏡檢。分類時應特別注意觸角、觸鬚節數及節間長度比;翅上脈序、脈室、鬃序、毛質和毛序、斑、痣、紋理;爪和爪間突形態;雄陽器、雌口呷、顎齒和受精囊形態、數量。蠓科種群雖然龐大,但與醫學有關的只限於吸血蠓類和寄生蠓類,國境檢疫基本上是吸血蠓類。在檢疫查驗現場,檢疫人員應具有蠓各亞科階元的分類和吸血蠓的屬階元的分類技能,然後在實驗室依靠檢索工具分類到種階元。

形態特徵

體型微小,細長或短粗,體長多數為1~5mm。頭橘形,較背部略低,複眼1對額寬在不同種間有差異,單眼退化,觸角通常15節,鞭節的節數和形態在不同屬間有變異,觸角上常著生有感覺器,口器發達,約與頭殼高度相等,雌蟲口器較雄蟲發達,觸鬚通常分5節,第3節具感覺器。胸背稍隆起,前、後胸退化,中胸發達,翅具明暗不等的斑,後足跗節均具5節。腹部10節,雄蟲第9、10節特化為尾器,雌蟲尾端3節特化為外生殖器,第9腹板特化成形態多變的殖下板,生殖孔位於其間。

文獻記載

中國很早就有關於蠓類的記述。唐朝著名詩人元稹曾說它“有毒能成痏,無聲不見飛”;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蜀中小蚊名蚋子,又小而黑者為蟆子,微不可見……能透衣入人肌膚成瘡毒,人極苦之”,他所說的蟆子肯定是指吸血蠓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