蠊

lián

——見“蜚蠊”(fěilián):蟑螂的別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蠊
  • 拼音: lián
  • 注音:ㄌㄧㄢˊ
  • 筆畫: 19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相關信息,方言集匯,

基本信息

部首: 蟲
五筆輸入法:五筆86:JYUO 五筆98:JOUW
倉頡:LIITC
筆順編號:2512 1441 3431 5112 234
基本釋義:〔蜚(fěi)~〕見“蜚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離鹽切,音廉。蟲名,飛蠊也。《本草》一名石姜,一名茶婆蟲,一名香娘子。《陶弘景曰》此有兩三種,以作廉姜氣者為眞。形似䗪蟲而輕小,能飛。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裏逃爾。

相關信息

德國小蠊
雖以德國為名,但實際上它的原產地是非洲。因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在商品流通的過程中輸入我國。由於其體態與常見的其它蟑螂極為相似,個體的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蟲的四分之一,屬蟑螂的一個品種。
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數千倍,經半個月左右其幼卵即可長成成蟲,群體數量比一般蟑螂多幾倍乃至幾千倍。小蠊的生活習性與一般蟑螂相似,喜在賓館、酒店的中西廚房、酒吧、餐廳、包房等場所活動。
德國小蠊在室內蟑螂中最小的一種,體長在15毫米以下。成蟲為棕黃色。在前胸背板上有兩條平行的褐色縱紋。
德國小蠊一年能經歷4-5個世代。
德國小蠊卵鞘一直拖在雌蟲的尾端,直至孵出若蟲才脫落。若蟲因此隨母體到處擴散。
若蟲經5—7次蛻皮後成為成蟲,若蟲期為30-56天。
德國小蠊對人們造成的危害與其它蟑螂類似,主要是它們在活動其間將許多有害物質及
病菌等傳播到人們的食品及用具中,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它能傳播數十種疾病。據專家統計,在家庭常見的7種蟑螂中,以德國小蠊體型最小、繁殖最快和適應能力最強。以往居室內最為常見的是“美洲大蠊”等大型蟑螂,但如今這種身長不過12毫米、體表呈淺褐色的德國小蟑螂卻把大蟑螂逼出室內,占有95%的“市場”。 德國小蠊傳播病菌能力毫不遜色於蒼蠅,它能夠傳播細菌性痢疾、傷寒、肝炎等三四十種疾病,其屍體還能導致人體過敏,誘發哮喘等疾病。在春夏季節,小蠊爬過的食品還可能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

方言集匯

粵語:lim4
潮州話:娜奄5 [潮州、饒平]羅奄5 ,niam5 [潮州、饒平]liam5 [澄海]niang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