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

蟄,動物冬眠,藏起來不吃不動:入~。驚~。~伏。~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蟄
  • 部首:蟲
  • 部首總筆畫:12
  • 部外筆畫:6
簡述,古籍解釋,字義,常用詞組,

簡述

五筆86:RVYJ
五筆98:RVYJ
倉頡:QILMI
筆順編號:12135
四角號碼:5513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6F0
拼音:zhē,zhé
詞性:<動><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立切,音䐲。《說文》藏也。《爾雅·釋詁》蟄,靜也。《疏》藏伏靜處也。《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桓五年》凡祀,啟蟄而郊。《疏》啟蟄,言始發蟄也。《韻會》驚蟄,節名。
《玉篇》和集也。《詩·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
《集韻》質入切,音執。《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郭象讀執。
《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𠀤音叱。義同。

字義

蟄:zhé
此意舊讀zhí,台灣除驚蟄外仍保留此讀。
詞析:形聲。從蟲,執聲。本義: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
釋義:同本義 [hibernate]
蟄,藏也。——《說文
蟄,靜也。——《爾雅
蟄蟲始振。——《呂氏春秋·孟春》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易·繫辭下》。虞註:“蟄,潛藏也。”

常用詞組

蟄地:謂潛藏在地下)
蟲類伏藏洞穴不出 [seclude]
掌攻蟄獸。——《周禮·穴氏》
蟄戶(動物藏伏的洞穴)
喻潛藏而未披露 [conceal]
久蟄之人心。——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zhécáng
[torpor] 蟄居,潛藏
蟄藏於洞窟之中
蟄蟲:
zhéchóng
[dormant insect]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蟲子
zhéfú
[torpor]∶動物冬眠
[live in seclusion]∶指人蟄居
蟄伏家中
zhéjū
[live in seclusion] 長期隱居在某個地方,不出頭露面。
蟄居山村
[jīng zhé]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在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甦醒出來活動。
蟄蟄兮:
[zhi]
《詩經.螽斯羽》蟄蟄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