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成語)

螳螂捕蟬(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螳螂捕蟬是成語,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螳螂捕蟬
  • 外文名:A praying mantis catches a cricket.
  • 出自:《說苑》
成語資料,注音,意思,近義詞,反義詞,解釋,出處,具體含義,語出信息,故事信息,折上文翻譯,詞語注釋,整體含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經典動畫,作者信息,拓展信息,舞台劇作,製作,演員:,獲得獎項,原文信息,課文信息,

成語資料

注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意思

指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

近義詞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後發制人坐收漁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反義詞

解釋

螳螂正想要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的禍患和後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中國成語,作者劉向,西漢人。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卻沒想到有人卻也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說只為利益,將有報應。

出處

《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
《說苑·正諫》:“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雀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作者劉向,西漢人

具體含義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後患。螳螂捕蟬: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黃雀在後: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語出信息

《莊子·山木》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而不知黃雀在後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此皆貪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
《說苑·正諫》:“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故事信息

吳王欲伐荊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⑸,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吳王曰:“子⑺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⑻,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⑽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顧⒀其後之患⒁也。”吳王曰:“善哉⒂。”乃罷(16)其兵。

折上文翻譯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侍從官員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疊文言文翻譯
院子中有棵樹,樹上有蟬。蟬在一邊高聲鳴叫,一邊喝著樹上的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蟬身後,它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前肢想要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身旁也想要吃它,黃雀正伸長脖子,想捉螳螂,卻不知大樹下有人正準備拿彈弓射它。

詞語注釋

(1)吳王:指吳王闔閭。欲:想要。伐:征討,討伐。荊,指楚國。
(2)諫:規勸。以下勸上為諫。
(3)舍人:門客
(4)少孺子:年輕人。
(5)懷丸操彈:懷揣子彈,手拿彈弓。操:持、拿。
(6)三旦:三個早晨,三天。三,泛指多次。天,古漢語裡“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鳴飲露: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古漢語中悲並不一定指代“悲傷”。
(9)委身曲附: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附即“跗”,腳背,這裡代腳。委:曲折。曲:彎曲
(10)傍:同“旁”,旁邊。
(11)延頸:伸長脖子。延,伸長。頸,脖子
(12)務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務:一定,必須。利:利益。
(13)顧:考慮。
(14)患:憂患、災禍。
(15)善哉:好
(16)罷:停止

整體含義

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 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螳螂捕蟬:

蟬: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黃雀在後:

比喻伺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經典動畫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蜻蜓在荷花中穿梭飛舞,蟬在柳樹枝頭鳴叫。螳螂從樹葉中爬出,探頭窺視,悄悄地朝蟬的方向爬去。蟬已察覺,但鎮定自若。當螳螂在背後舉刀欲斬時,蟬振翅飛去。又一日,蟬在榆樹枝頭鳴叫。一張樹葉在慢慢地朝前爬動。黃雀飛上枝頭整理羽毛,它發現樹葉在向蟬的方向爬動,知道其中有詐,就密切注視著。螳螂馱葉伏行,接近蟬,這次蟬毫不察覺。螳螂迅速舉刀向蟬猛砍,蟬被擊中,吱吱直叫。正當螳螂在為自己的勝利高興時,黃雀突然向螳螂猛撲而來,正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時從樹洞中突然冒出一個孩子,用彈弓打向黃雀。
本片於1988年獲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F組二等獎。
導演: 胡進慶
主演: 未知
類型:視頻動漫幼兒
上映時間:1988年
上傳時間: 2009-02-15
國家/地區:大陸
對白語言: 國語
製作:上海美術攝影製片廠等

作者信息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彀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戰國策》、《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劉向

拓展信息

本文中的: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⒀其後之有患也。已被選入六年級下學期的第30課(滬教版),課題為《螳螂捕蟬》。

舞台劇作

《螳螂捕蟬》被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國中六年級(預備班)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七單元第三十課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P124)
《螳螂捕蟬》講的是兩個殺手的故事,黃秋生,謝君豪,兩人分別飾演「北越」和「南越」兩位殺手。
雖然角色名字甚具政治味,但此劇要談的不是政治,而是生命——在殺人的過程中反思生命的意義。並會按兩位好戲之人的性格,度身訂做角色。潘惠森筆下的「殺手」,並非電影中慣見的冷麵英雄人物。潘表示:正是要反其道而行,毀滅殺手的神話,將他們還原為普通人。在神秘面紗下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平常心,亦可說是黃秋生、謝君豪二人的側影。
同樣是殺手,又困在同一空間內一起等待目標出現,兩人卻是南轅北轍。(劇中,二人的名字剛巧分別為南越和北越。)
謝君豪有一個很「專業」的外表,身穿筆挺的黑色西裝加上墨鏡。他總是煞有介事,又可說是神經兮兮兼「驚驚青青」。黃秋生則衣吁輕隨,神態自若,且專業知識十足。然愈是抑制情感外露,愈覺心事重重。
兩個殺手同在一斗室內,沒有人被殺,只有無止境的等待。
故事沒情節上的推進,亦將不會有出人意表的發展,全靠演員將這份困局的張力呈現。當然,以黃、謝二人的功力與認真的態度,處理起來絕對是遊刃有餘。

製作

劇團:新域劇團
演出時間:2000年9月

演員:

北越——黃秋生
南越——謝君豪

獲得獎項

黃秋生獲得香港戲劇協會的第十屆香港舞台劇獎2001最佳男主角

原文信息

原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形容行事僅顧前而不顧後。 或喻目光短淺, 僅視眼前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常用此語。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課文信息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構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說吳王。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么辦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一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裡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吳王問道:“你早晨跑到花園裡來乾什麼?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濕啦!”
少年回答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
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
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吳王來了興趣,問:“什麼事啊?”
少年說:“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
吳王誇獎說:“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要捉螳螂嗎?”
少年接著說:“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便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講解】園子裡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隻蟬。蟬一邊放聲的叫,一邊吸飲這露水。卻不知一隻螳螂正在它的背後。螳螂彎曲著脖子,想抓住蟬後把它吞掉。螳螂正要吃蟬,卻不知黃雀在它背後。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過螳螂吞掉他。黃雀正想吃螳螂,卻不知有一個孩子正在榆樹下面,他拉開彈弓,就要射向黃雀。
這些鳥蟲都只在貪圖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及身後潛伏著禍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