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重遊晉祠題壁

《蝶戀花·重遊晉祠題壁》是清代學者朱彝尊的詞作。此詞寫出了春雨後晉祠的景象,以芳草、汾水、雁、青松、涼月、溪橋刻畫出景色之壯闊、清涼、盛美。表達了作者對晉祠美景的喜愛、年華易逝的感傷以及孤獨一人的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蝶戀花·重遊晉祠題壁》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曝書亭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朱彝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詞牌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蝶戀花·重遊晉祠1題壁
十里浮嵐2山近遠3。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軟。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4看歸雁。
系馬5青松猶在眼6。勝地重來,暗記韶華78。依舊紛紛涼月滿,照人9獨上溪橋畔。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晉祠(cí):在山西太原西南的懸瓮山下,原為紀念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而建。北魏時就有記載。內有聖母殿水母樓難老泉等名勝。
2、浮嵐(lán):山上飄動的雲煙。嵐,山林中的霧氣。
3、近遠:這裡活用作動詞,時近時遠。
4、汾(fén)水:河名,在今山西。
5、系馬:拴馬。
6、猶在眼:仍在眼前。
7、韶(sháo)華:春光,代指青春年華。
8、變:指衰老。
9、人:這裡是作者自指。

白話譯文

遠近一代的山間都飄浮著霧氣。小雨剛剛停歇以後,我最喜歡就是春天裡那種踏上去軟軟的泥沙。又到了芳草遍天涯的時節,而自己身滯塞北,年夏一年,只能目送汾水上空的雁群南去。
去年拴馬的松樹依然在眼前。如今又一次來到了這片名勝之地,讓我暗自記住了美好時光的消逝。清涼的月光依然和去年一樣遍灑在地上,照著孤獨的離人在溪橋上徘徊。

創作背景

晉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懸瓮山麓,為周初唐叔虞始封地。原有祠,祀叔虞,正殿之右有泉,為晉水發源處。康熙四年(1665)秋,作者度雁門關至太原而游晉祠,翌年春舊地重遊而寫此詞。

作品鑑賞

上片描寫漸近晉祠時所見的景象,筆觸粗疏,境界闊大,字裡行間流露出舊地重遊、美景如初的彌情。詞從遠望懸瓮山起筆,描繪山間霧氣瀰漫,飄浮十里,看來很近,其實還遠的畫面。這裡面既有“十里浮嵐”雲煙氤氳的實景寫照,又有“山近遠”這種看在眼前、走卻很遠的具體感受。接以“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軟”,進而層抒寫雨後踏沙而行的愜意心境。上句補明“十里浮嵐”的原因,又為下句鋪墊,渲染出雨後乍睛、輕柔溫暖的氣氛;下句直道踏沙而行無比鬆軟的愉快感覺,“春”字正麵點明季節,“最喜”則強調喜悅隋緒。詞人“重遊”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和興奮心情,至此已全部得到簡潔而又生動的表現。“又是天涯芳草遍”緊承“春沙軟”而來,在描寫芳草連天的實景同時,開始喚起對初游景象的回憶。此句雖是化用蘇軾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句意,寫出通向晉祠的路上春草連綿不斷的實景,但用“又是”二字領起,就自然融入詞人曾經有過的美好印象。這時,那環繞太原的汾水正穿過綿綿草地向南流去,那列陣成行的大雁正掠過綿綿草地向北飛回,詞人沿著汾水行,望著雁群飛,又不禁發出“年年汾水看歸雁”的讚嘆。“年年”二字與“又是”二字緊密相扣,前後照應,撩起詞人遠如芳草、長如汾河的思緒,水到渠成地開啟下片。
下片描寫重遊晉祠時所見的景象,筆觸細密,境界清幽,字裡行間流露出舊地得游、韶華已變的感慨。“系馬青松猶在眼”,是剛到晉祠的特寫。“青松”之所以成為詞人矚目的對象,不僅由於初游晉祠時曾經拴馬於樹上,而且暗示這次重遊仍然乘馬而來,將尋青松而拴馬。這既不著痕跡地表露人已到晉祠,又補寫上片乘馬踏沙之未寫。“猶在眼”,突出描寫詞人看到“系馬青松”的情景,其中“猶”字著重刻畫了詞人看到青松如見故人的心態。但是在驚喜青松如舊的同時,卻又不禁撩起時光流逝的感慨。“勝地重來,暗記韶華變”,就是這一瞬間心理活動的寫照。“勝地重來”,正麵點題,寫明“重遊晉祠”這個著名的風景優美的地方,似乎一切都像初游晉祠時那樣美好。“暗記韶華變”,則輕輕一轉;抒發出風景不殊、年華流逝的清愁。“韶華”,本指春光,又可引申為美好的年華。詞人在此,既以“韶華變”表明這次重遊的春光已與上次初游的秋光有了明顯的不同,又深人_層地透露初游時美好的青春如今已在悄悄地變化。這種極其微妙的心理動態,與上句的“猶”字脈連意反,在表示從內心深處想起的“暗記”二字中,得到了細膩的表達。
詞人帶著這種由“最喜”暗暗演變為清愁的心境,重新遊覽晉祠的勝景,可想而知該有多少景觀觸動詞人的情懷。但他全部捨棄不寫,只用“依舊紛紛涼月滿,照人獨上溪橋畔”作結,讓人從他獨賞的晉祠景色中,體味他此時此地清涼孤寂的心境。詞人以初游時所見的涼月滿照晉祠之景作陪襯,突出描繪他踏著月色獨上溪橋的畫面,使得幽人獨有懷抱的寓意盡在不言中。“涼月”之“照人獨上”,不僅表明由白晝而至黃昏的時間變化,而且渲染出淒清孤寂的淡淡哀愁,這正體現出詞人重遊晉祠的特有心境和清空醇雅的獨特詞風。五代詞人馮延巳的《鵲踏枝》曾用“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兩個結句來寫“新愁”,顯得風神蕭散,意味悠悠;作者的這兩句詞,似乎受到馮詞的潛移默化,但就其描寫重遊晉祠勾起的愁緒來看,卻是情寓於景,不可移易的佳句。

詞牌簡介

《蝶戀花》,詞牌名,本為唐代教坊曲。初名《鵲踏枝》,一說因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始定今名;一說以晏殊詞改今名。《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疇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

作者簡介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坨,秀水(今浙江省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曾參與編纂《明史》。他工古文,長於考證。善詞,為浙西詞派創始人。詩與王士禎齊名,時稱“南朱北王”。著作甚豐,有《曝書亭集》等,編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