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狀血管瘤

蜘蛛狀血管瘤是一種鮮紅色的皮損,通常中心有一淡紅色或紫色的點並有向外伸展的很像蜘蛛足的突起。

基本介紹

  • 別稱:蜘蛛狀血管瘤
  • 常見病因:壓迫中心點
  • 療法:電凝法破壞中心血管
  • 屬於:毛細血管擴張症
病症表現,毛細血管擴張,

病症表現

壓迫中心點(蜘蛛狀血管瘤的血液來源)可暫時使顏色消退。蜘蛛狀血管瘤出現的數目一般較少。肝硬化病人、孕婦或使用口服避孕藥婦女常出現較多的蜘蛛狀血管瘤。產後或停用避孕藥後6~9個月不經治療可能消失。蜘蛛狀血管瘤不引起任何症狀。如果有礙美觀要求治療,可用電凝法破壞中心血管。

毛細血管擴張

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症屬於毛細血管擴張症的一種,多發生在正常兒童,孕婦及有肝病的患者。它病因不明,可能與雌激素有關。鄭州長峰血管瘤醫院專家組臨床發現,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症皮損形態似蜘蛛,肉眼可見放射狀毛細血管擴張,似蜘蛛足故而得名。它稍隆起,壓後可見動脈性搏動。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症大小不等, 大至直徑1~1.5cm,好發於面部、頸部、手部,亦可發生於軀幹上部。
多數患者為單發,常常在一側,如多發者, 有必要除外肝病。如發生在鼻黏膜、唇部的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症,難與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鑑別,如發生在兒童,多數持續存在,難以自然消退。如發生在孕婦,有望分娩後6 個月左右消失,如再妊娠有在原處復發的可能。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症持續不退者亦屢見不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