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雜9號

蜀雜9號

該品種為甘藍型細胞質雜交油菜品種,全生育期215天,比對照早熟2~3天。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蕓薹
基本信息,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

基本信息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油2003023
品種名稱:蜀雜9號
選育單位: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
品種來源:S07-3×84100-18

特徵特性

株高195厘米,塔型,莖稈綠色,葉色深綠,葉緣波狀,莖葉均無刺毛而具蠟粉,分枝部位40厘米,一次分枝8~10個,二次分枝9~12個,主花序長60~80厘米,黃花,單株角果數450~550個,每角粒數17~21粒,角果著生狀態為斜生型,角果長度適中。種皮黑褐色,圓粒,千粒重3.4克,含油量42.05%,芥酸含量0.47%,硫甙含量42.33μmol/g。低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中等。

產量表現

2000~2001年度參加長江上游組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64.5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6.28%;2001~2002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63.3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26.87%;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63.9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21.58%。2002~2003年度參加長江上游組油菜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39.4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0.97%。

栽培技術要點

該品種冬性較弱,育苗移栽應較中油821晚10~15天播種,注意稀撒勻播,培育壯苗,苗齡一個月。直播應在10月上中旬播種。冬季溫暖的地區以及暖冬年份也應該適當晚播。大田種植密度0.8萬株/畝,肥水條件好的可稀植到0.6萬株/畝。畝施純氮14公斤左右,並注意增加磷、鉀肥及硼肥的施用,其餘與中油821相近。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地的油菜主產區推廣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