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塑龍

蚌塑龍

蚌塑龍,又稱蚌殼龍。黃河流域歷史久遠的遺蹟中多有發現。比如戚城遺址及45號墓中均有發現。

據專家根據年代、規模以及形制和格局猜測,有可能是五帝之一的顓頊的古墓葬群中出土的蚌塑龍堪為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蚌塑龍
  • 別名:蚌殼龍
  • 發現地:黃河流域
  • 神秘發現年:1987年
神秘發現,中原遺址,內涵豐富,結論驚人,

神秘發現

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近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古墓葬群的考古發現中,令人驚喜的發現了M45蚌殼擺塑龍虎圖——既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蚌塑的龍形,又是最早的“四象”構圖——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

中原遺址

濮陽位於豫北平原之東部,西面有太行山,東面有黃河,隔黃河與魯西南丘陵山地相連,北面與冀南的華北大平原相接,南面與豫中的平原相連。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良好,從古代起,我們的祖先就選擇在這塊美好的土地上來進行生產和生活。因此,濮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古代文化。相傳濮陽是帝顓頊之墟,又是夏王朝的重要與國昆吾的所在地,也是商族的發祥地之一。過去由於濮陽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做得很少,故對該地區的文化面貌了解不夠。近些年來,濮陽市作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如1983年發掘馬在遺址,1985、1986年發掘蒯聵台遺址和戚城遺址,1987年發掘西水坡遺址等。
蚌塑龍
通過一系列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取得喜人的收穫,使人們很快就認識到濮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二、從西水坡遺址仰韶文化遺有總體的考察來看M45蚌殼擺塑龍虎圖象的性質西水坡遺址,位於濮陽市城內的西南角,面積約有五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有宋、唐、漢代以及黃河淤上層、東周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和仰韶文化層。在仰韶文化層中,已發現的遺蹟中就有這個著名的蚌塑龍(又稱蚌殼龍)

內涵豐富

隨著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把西水坡遺址出土的三組蚌殼擺塑的圖案進行綜合研究,探尋其內在聯繫,得出星圖的結論,是仰韶時代的先民們精心繪製的四時天象圖,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有了表示時令的專用於農業方面的知識,利用蚌殼這一與農業、天象具有玄妙關係的自然物質,在西水坡遺址上,選擇了最突出的地段,利用宗教主(或者說遠古執行天象觀測的部族首領)安葬的大祭儀式,創成了含有天文學潛在意義的三組蚌圖。反映的四時天象就是二分二至天象圖。
這一研究非常耐人尋味。二分二至,就是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是農用二十四節氣中表示夏半年和冬半年的四個節氣。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陸思賢和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李迪把上述研究成果集中表述在二人合著的《天文考古通論》一書中。
研究者認為第一組蚌圖是一幅二分圖,反映的是春分和秋分的天象。事實上,要真正表示二分天象,東方蒼龍星座、西方白虎星座和天極北斗星座必須同時出現在一個平面圖示上,而45號墓恰恰具備了上述條件,其擺塑組合應了二分天象的玄機。
關於東方龍、西邊虎與北斗組成的天象,早在《公羊傳?昭公十七年》中就有記載:“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文獻中涉及三個星宿名稱:大火、伐、北辰。其實,稍有些許天文知識的人都知道,大火是指東方蒼龍星座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顆星組成,天文上稱之為心宿一、心宿二和心宿三,大火星即是心宿二,即龍星座中最明亮的一顆,古人稱為“龍心大火”。古人曾把中國的農曆稱為龍歷,也叫做火歷,就淵源於此,著名學者龐朴曾著《火歷初探》、《火歷鉤沉》等,也是基於此因。伐,是西方白虎星座中的參伐,即參宿一、參宿二、參宿三橫排著的三顆星之下縱列的三顆星,名叫參伐。北辰即是指中央天區的北極星和圍繞北極旋轉的北斗星座。
看西水坡45號墓,墓主人乘北斗帝車居於正中,東方有龍,西方有虎,北斗的斗柄直指龍頭,斗魁引提虎首。早在6000多年前,仰韶時期先民已對天體星座有了清晰的認識。《史記》中所述,是說春分日之夜,從黃昏到黎明通宵觀測天體,星空正好繞天半周,星辰的東西位置對調。“用昏建者杓”,黃昏時斗柄指向東方,牽引蒼龍出海升空,開始巡天。“夜半建者衡”,半夜時分斗柄南指,斗柄也稱衡;而此時與北鬥鬥柄相平行的南斗六星也從東方升起,這就是“衡殷南斗”之意。到了黎明,斗魁提攜白虎出於東方,斗柄指向西方,斗魁正指東方。這就是“平旦建者魁”,“杓自華以西南”,“魁海岱以東北也”。
在春分那天半夜,斗柄和斗魁之間的“玉衡”星,正值“中州河濟之間”。陸思賢和李迪特別注意司馬遷說的“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這句話,說:“翻開歷史地圖,濮陽西水坡正在古時河濟之間,這就 知道,《史記?天官書》所記載的是從遠古以來一直流傳下來的天象知識,而濮陽西水坡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時代,是一個重要的農業天文觀測基地。”無獨有偶,有的學者就曾提出45號墓主是6000多年前登台觀測天象的大智者,蚌圖就是在當時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用蚌塑的形式對觀測天象的實況記錄,其數據非常準確,形象非常逼真,並推測,西水坡遺址在6000多年前應當有一座高高的觀星台,只是由於幾千年來的黃河沖刷淤積而湮沒了。

結論驚人

由此我們似乎可以自豪地說,6000多年前西水坡先民在農事天文觀測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直影響至今,並將繼續作用於後人,成為永恆。
其次,用蚌殼擺塑龍、虎、鹿、蜘蛛和一件精製石斧的第二組蚌圖,就應是冬至圖了。
先民在觀象授時中,已經知道冬至是舊的回歸年的終點,又是新的回歸年的起點。冬至日,太陽運行到南回歸線上空,當時西水坡的人們因日照微弱而感到冬寒氣冷。第二組蚌圖中,龍虎蟬聯一體,如同交尾,整體上看,龍頭朝南,昏睡無精神;虎頭朝北,精神抖擻,像是拖著龍一起行走;虎背有鹿,鹿頭依靠著虎頭,如同俯臥休眠;龍頭上方有一蜘蛛和一把光潔精美的石斧。
可見,蚌塑龍的發現,是我們華夏文明6000年前高度農業文明的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