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鳥

蚊母鳥普通夜鷹(學名:Caprimulgus indicus)為夜鷹科夜鷹屬的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蚊母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亞門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夜鷹目
  • :夜鷹科
  • :夜鷹屬
簡介,鬼鳥,形狀,叫聲,結巢,另稱,

簡介

從名字上已經可以看出,蚊母鳥是一種很古怪的鳥。它是介於燕子與鷹隼之間的小鳥,但是古怪的個性又有點似貓頭鷹,因為它喜歡白天睡覺,夜晚才出來活動。歐洲人通稱它們為“夜的噪雜者”(Nightjar)。

鬼鳥

這種鳥又被稱為鬼鳥,不僅因為他們白晝不出來,一到黃昏入夜才出來活動。更因為它們的腳短而退化,幾乎不會走路,只會跳躍。一般的鳥類,總是用雙腳抓住樹枝橫站著。鬼鳥卻像啄木鳥那樣,只懂得直棲在樹枝上,並且一定要揀較粗的斜度很小的樹枝,以便將整個身體貼在樹枝上去伏著。它們歇在地上也是如此,動不動就像本地人所說的“陌低”了。
它們是候鳥,冬天從中國北方飛向南方,春末又從馬來亞和紐幾內亞一帶飛回北方。在四月中旬路過香港,往往要停下來休息幾天,所以,在初夏正是最容易見到這種怪鳥的季節。它們之中有些到了香港就住下來不走,在這裡產卵孵雛,要到十月中旬才南下去避寒。

形狀

鬼鳥全身灰黑色,背上有不整齊的黃黑色斑紋,看來像是樹皮。它的嘴小而鉤,像是鷹嘴,但是張開來卻極大,頷下生著一叢像張飛鬍鬚一樣的硬毛,翅膀很長,飛起來迅速無聲,能在飛行中捕食小昆蟲。所以既像燕子,又像貓頭鷹。

叫聲

鬼鳥的叫聲很單調,只會“軋軋”的叫,一連要叫幾十聲不停,這就是“夜的噪雜者”這一名稱的由來。

結巢

鬼鳥結巢不在樹上而在地下,它們最喜歡在小松樹林內的草地上做窠。因此在青山和大埔道夜間行車,時常有機會可以見到它們。因為這兩條公路的兩旁很多松林,是它們最喜歡出沒的地方。鬼鳥有一個壞習慣,黑夜在路中心,看見車輛來了並不立刻飛走,往往給汽車的車頭燈炫得眼花,來不及起飛,就這樣給汽車輾死了。在大批鬼鳥過境北上的初夏,這種情形更容易發生。它們的眼睛很大,映著燈光像貓眼一樣的閃出黃綠的亮光,這也是使它們獲得這個怪名稱的原因之一。

另稱

北方人稱鬼鳥為貼樹皮,就因為它們喜歡全身伏在樹枝上的那個特性。古人則稱它們為蚊母鳥和吐蚊鳥,說它們出現的地方往往多蚊蟲,有些書上甚至說它能吐蚊(《爾雅》:鷏,一名蚊母,相傳此鳥能吐蚊,其聲如人嘔吐,每吐輒出蚊一二升。又見《唐史補》及《齊東野語》)。其實那情形恰恰相反,鬼鳥在夏夜專向池沼草莽多蚊地方飛翔,正因為那裡的蚊蟲多,它可以吃一個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