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兔練膽

獨生子女太膽小,一名家長竟然逼孩子虐待兔子,以此練膽量。2012年7月30日,武漢某教育論壇上的這則帖子引來不少網友炮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虐兔練膽
  • 描述:一名家長逼孩子虐待兔子以練膽量
  • 時間:2012年7月30日
  • 地點:武漢
介紹,現狀調查,各方觀點,專家建議,

介紹

虐兔練膽
網友“常趣敗家”發帖陳述自己的見聞:在小區里溜達時,他看見一個小孩用手掐、用拳頭打小兔子,很是殘忍。他上前詢問原因,小孩答:“媽媽讓我打的,我也不想打。”他跟孩子媽媽聊天得知,這位母親覺得兒子膽子太小,就想到用這個方法來鍛鍊他的膽量。

現狀調查

通過一些媒體記者的走訪調查,家長讓孩子練膽的方式五花八門。
武昌劉先生介紹,他見過讓孩子“虐待”金魚練膽量的。“我的一個朋友嫌孩子太內向、怕事,便買金魚讓他使勁捏,有好多魚被玩死了。”劉先生說,這個孩子後來膽量雖然大了,但喜歡與別的小朋友打架,非常暴力。
在網上搜尋看到,還有去遊樂場看“妖魔鬼怪”、“與狼同籠”等令人咂舌的練膽量法。一位父親讓3歲的孩子站在機車踏板上,自己駕車“東搖西晃”四處穿梭,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這位父親稱“在給孩子練膽”。

各方觀點

虐兔練膽
人民日報:練膽不是練殘忍
家長怕孩子膽小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用虐待小動物的殘忍手段訓練孩子的膽量,實在荒唐至極。膽量是一種不怕危險和困難的精神,來自成長中一次次克服困難的經歷。鍛鍊孩子膽量的辦法很多,比如參加體育運動、戶外活動,不僅可以強健體魄,還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增長膽量和見識。
用殘忍的方法鍛鍊孩子的膽量,即使孩子日後練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氣魄,也難保不會變成有暴力傾向的殘酷冷漠之人。比粗暴的“勇敢”更重要的,是悲憫的情懷。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比學會勇敢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生命。
中國未成年人網:何勇海:與其“虐兔練膽”不如練愛心
我們的個別家長進行的所謂“練膽教育”,其實質是“殘忍教育”。讓孩子手掐拳打小兔子、使勁抓捏小金魚,或者攆踩小雞小鴨,甚至專門買回鴿子、青蛙等動物給孩子充當“練膽”的“教具”,供其宰殺……這些都不是練膽量,而是“練殘忍”,最易讓孩子形成不尊重小生命的人格缺憾,甚至產生針對弱者的暴力傾向。幼小的心靈自此蒙上喪失愛心的陰影,長大後極有可能缺乏同情、缺乏愛心,甚至只有一副鐵石心腸,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白紙,成長成什麼樣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在他童年時的教誨。
長城網:逼孩子“虐兔練膽”暴露了什麼
逼孩子“虐兔練膽”,暴露出某些家長的無知和殘忍。這些家長亟需“補課”——既要學習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更要學習對生命的敬畏和做人的基本素質;而對個別超越底線的家長,則還須“惡補”一下法律常識。
“虐兔練膽”現象的出現,也從一個側面暴露出當今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什麼家長希望孩子膽子越大越好?其潛意識裡其實是對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推崇。老實人吃虧、惡人得過,劣幣驅逐良幣……這些都是人們對“叢林法則”最直觀的印象。

專家建議

眼下,部分獨生子女確實存在膽量小的問題。對此,特級教師孫民說,小孩子的膽量應在生活中逐步積累,隨年齡階段的不同而循序漸進。如在國小一、二年級時讓孩子嘗試著不怕黑、自己睡。“衡量膽量的大小並不是看你敢去乾什麼。這位家長的做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暴力傾向、形成對生命不尊重等負面性格。”
特級教師張基廣認為“逼伢虐待兔子練膽”的做法不可思議。“教育孩子應從真善美三個方面去引導。這種極端扭曲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膽量,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傷害、留下心理陰影,使孩子變得殘酷冷漠無情。”他說,勇敢不能速成,不要刻意去練。應該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磨練毅力,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膽量自然就會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