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噬人卣

虎噬人卣

中國古代的青銅酒器。商代晚期。出土於湖南省安化縣。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噬人卣
  • 注音: hǔ  shì  rén  yǒu
  • 描述:中國古代的青銅酒器
  • 起源:商代
  • 高度:35.7厘米
注音,基本信息,詳細描述,造型特點,關鍵字,雷紋,夔紋,裝飾功能,館藏地點,

注音

虎噬人卣 hǔ shì rén yǒu

基本信息

商代晚期 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通高35.7厘米。

詳細描述

共有兩件,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後來都流入國外,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

造型特點

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同時構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雙赤足踏於虎爪之上,雙手伸向虎肩,虎欲張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梁,梁兩端有獸首,樑上飾長形宿紋,以雷紋襯底。虎背上部為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立一鹿,蓋面飾卷尾夔紋,也以雷紋襯底,與器體一致。虎兩耳豎起,牙齒甚為鋒利。該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綠銹,它和許多出土於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思想。

關鍵字

雷紋

由近似“丁”字形的線條互相勾連組成。此種紋飾盛行於晚商至周初,戰國時再度流行。

夔紋

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夔,神話中形似龍的獸名。《莊子·秋水》中言:“夔憐蚿,蚿憐風。”釋文:“夔,一足獸也。……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裝飾功能

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種看法:
一、表現統治者的專橫殘暴,以此造型威嚇奴隸。虎是奴隸主階級的象徵,人是奴隸的代表。
二、將人獸關係看作人藉助動物的力量溝通天地。
三、象徵人的自我與具有神性的動物的統一,以便獲得動物的保護。
四、虎食人實際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話,即以威猛的虎驅逐惡鬼,取避邪之用。
五、虎代表自然界,象徵人對自然的恐懼,但又必須附著自然,表現人性的軟弱。

館藏地點

世界上只有一對虎食人卣。
現有一隻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
另外一隻藏於法國賽努奇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