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燈

蘭花燈迄今已有七百年歷史,相傳在元朝以前定遠境內就有蘭花燈班子。每逢農曆正月十五鬧花燈,都有蘭花燈表演。不過那時只有“蘭花”和“岔傘”,是民間集體群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蘭花燈
  • 歷史:迄今已有七百年歷史
  • 表演時間:佳節
  • 發源地區:元朝以前定遠境內
蘭花燈迄今已有七百年歷史,相傳在元朝以前定遠境內就有蘭花燈班子。每逢農曆正月十五鬧花燈,都有蘭花燈表演。不過那時只有“蘭花”和“岔傘”,是民間集體群舞。在封建社會女子不準玩燈,所以那時“蘭花”皆由男青年扮演。到了元朝中期,蒙古族借用漢族的“蘭花燈”為自己娛樂享受,將蘭花燈中的蘭花強令改為漢族姑娘扮演,並在舞中增加一名蒙古貴族,起舞時居“蘭花”之中,漢族姑娘分立兩旁,“韃子”任意左右擁抱,任其開心取樂,所以韃子又有騷韃子之稱,從此“蘭花燈”中就多了一個韃子角色,成為統治者娛樂享受的舞蹈,漢人雖然十分反感卻敢怒不敢言。元朝滅亡後,蘭花燈成為漢族和蒙古族人民團結和諧的舞蹈,“韃子”的身份已不是統治者,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徵,“蘭花”又按當時漢族的習俗恢復了男扮女裝。全國解放後,人民民眾自發的掀起玩“蘭花燈”的熱潮,男扮女裝的“蘭花”改為女性扮演。雖然經過幾個朝代的變遷,蘭花燈中的人物和稱謂有所變化,但表演形式大致相同,每逢佳節,全縣各地都有跳蘭花燈的習慣,藉以歡慶豐收、喜度佳節,其中以倉鎮武氏為最佳。1984年收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叢書,被國家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