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台書室

約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距今260多年前,翰林楊纘緒極為重視教育,在建通議大夫第時,特地在通議大夫第左側山麓建了一座蘭台書室,供子孫讀書。書室為何取名蘭台,現已無從考證,但從史料可見端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台書室
  • 建造時間:距今260多年前
  • 位置: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
  • 建造者:楊纘緒
設計工藝,流傳歷史,

設計工藝

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鎮,在侯南村有聞名遐邇的蘭台書室。
莊子曰 "名者,實之賓也", 名,指名稱、形式;實,指內容。書室取名蘭台,定非毫無緣由。探究蘭花、其香氣幽深,花色淡雅,花姿端莊挺秀。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淨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蕩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蘭花所含蘊的正是屋主楊纘緒及其家族共有的一種文化通性和品格。如在明末清初的社會動亂過程中,仍攻書不已。楊纘緒祖父楊士薰,"申酉之季(1644-45)四方鼎沸,干戈蜂起,避居圍寨,東西迄無寧宇。父(士薰)攻書晝夜不息。"1並因此"絕意仕進,惟課子孫,授以經義。正是由於他及其他有志之士的提倡和身體力行,"迨至親黨之後生小子,聞風而發憤,考德而問業,因之膠庠鵲起,斯文蔚興。"2他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堅守與獨然正如空谷生幽蘭的本性。又如楊纘緒父親楊之徐,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29歲考中進士;三十四年(1695)被任命為河南光山知縣。在任知縣期間"訪詢百姓疾苦,有不便於民者,盡行裁事。聽獄斷訟,誓不受暮夜金"。在任期內,修文廟、續舊志,頗有政績。"因受奸人誣陷,上院藉以遂怨竟入彈章,他處之泰然,何不芥蒂,兩袖清風,賦歸家園然後杜門課子,正是由於他與家族教子有方。他有五個兒子先後考中進士,十一個孫子考中舉人,另外有二個侄子考中進士,三個侄孫考中舉人,其中楊纘緒、楊黼時和楊演時三人,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先後考取了進士後,進入翰林院,成就"一腹三翰林"輝煌史跡。
楊纘緒1697-1771,字式光,纘緒幼承父訓,聰穎好學,10歲便能寫文章。康熙六十年1721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任史部員外郎,再升任監察御 史。纘緒性格耿直,為官清正,後因焦弘勛案不附和王爺冤枉於人,不肯畫題而招致罷官。纘緒罷官返鄉,廣東的官員請他主持粵秀書院,教授有方,培 養了不少人才。乾隆元年(1736),召還起用,先後任甘肅慶陽、浙 江松江、廣西桂林知府。除弊政,平冤獄,頗多建樹,還捐出自己的俸祿 創辦雲峰書院。後升為浙江金衢 嚴道。乾隆南巡,纘緒奏對深得賞識,提拔為陝西按察使。在任3 年,平反冤獄多所昭雪。在審理案件時糾正不少冤案, 每救一人命,便置一砂粒於囊中,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致仕 退休返鄉,砂粒已盈囊矣!在這可以看到他們父子雖受冤屈,但那種有如於殘壁草芥中凜凜於風的永不放棄蘭花品格歷歷在目。他們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蕩胸襟,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

流傳歷史

纘緒六弟黼時,雍正十三年(1735)舉人, 乾隆元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編修,以御史用。乾隆三年 (1738)任山西主考,所取錄多為名士。為 官清廉,政通人和。辭官後居家四十餘年,足跡不履公庭,性格簡樸剛介,布衣蔬食而 蕭然自得。纘緒七弟演時,乾 隆十年(1745)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兄弟三人,倶入 詞林,"一腹三翰院"由此傳為佳話。
正是蘭花所含蘊屋主楊纘緒及其家族共有的一種文化通性和品格,因而族人倍加珍愛,故書室取名蘭台,可謂名副其實。
1 楊之徐:《先妣端懿肖孺人行略》,楊之徐《編年錄》上編,頁68。1924年上海鉛印本。
2 楊行可:《(楊士薰)宗族誄章》,楊之徐《編年錄》上編,頁75。1924年上海鉛印本。
作者: 楊始懷,百侯楊氏二十三世 楊纘緒九世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