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空山

蘊空山

蘊空山南接秦嶺,北瞰渭河,海拔1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120公里,離西嶽華山有55公里,離華縣40多公里。這裡有著名的渭華起義紀念館。蘊空山上有“蘊空禪院”。

蘊空山,位於陝西省華縣大明鎮和高塘鎮交界處的大明鎮裡峪口村。從高塘鎮街道往東南方向行進約5公里,就可以到達山底。然後開始登山,一路上有遇仙橋、“之”字形的十八盤、歇虎石、文章廟等景點可供欣賞。這座山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沒有經過修葺的“原生態”小路,走在路上,你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曲徑通幽”。站在高處看上山的遊客,他們被這大片的綠色包圍著,若隱若現,仿佛若干個在綠色海洋暢遊的精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蘊空山
  • 海拔:1154.9米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東120公里
  • 標誌蘊空禪院
地理環境,傳說,廟會,

地理環境

蘊空山南接秦嶺,北瞰渭河,海拔1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120公里,離西嶽華山有55公里,離華縣40多公里。這裡有著名的渭華起義紀念館。蘊空山上有“蘊空禪院”。始建東漢,這裡是我國早期的一國兩制所在地,傳說明崇禎四太子,自明亡後,全家遭難,唯有他一人倖存。逃難至此,潛身佛門,修身待機,是為普乾禪師。因他素有“生不做清臣,死不沾清土”的誓願。在他亡故後,他的弟子們便選擇風水墓地,將他的棺木用鐵鎖懸掛在半空中。所以有“蘊空禪院看懸棺”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現在這裡的鄉村叫大明鄉,據說很多村里人還保留著南方的生活習俗和口音。
蘊空禪院位於今華縣大明鎮鎮政府西南約六公里的蘊空山北麓,相傳是東漢時期建造,當時名曰:“雲寂寺”。“蘊空山”、“蘊空禪院”的“蘊空”之由來,當從大清康熙年間的普乾和尚說起。普乾和尚,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的三皇子——朱慈琅,普乾是他出家後的法號。
蘊空禪院,明清時期規模較大,東西縱深千餘米,占地三十餘畝,佛堂香火興盛,熱鬧非凡,時至晚晴衰敗,現禪院僅存大殿,娘娘洞及其它房舍,北宋蘊空禪師塔和清代普乾法師塔。大殿內釋迦主尊和文殊、普賢三菩薩,蘊空禪師塔為宋治平三年(1066)建造,塔方形四層,高九米餘,生鐵尖頂,三層飛檐,四個桃角如龍騰空,下掛鐵鐘,山風吹動,鐘聲嘹亮。塔底空心,內塑蘊空禪師塑像,合掌盤足坐於蓮花寶座上,虎徒蹲臥側旁。此塔距今近千年之久,雖經風吹雨打檐毀體損,但古塔風韻猶存,依然雄姿勃勃。
蘊空禪院久負盛名,其重要的看點有緣於“懸棺”,它既使禪院的宗教活動蹤跡追溯久遠,又使禪院具備了獨特而濃厚的個體特色,更有十八盤的美麗傳說使人流連往返。
蘊空禪院另一處景點就是傳說中普乾法師的虎徒歇腳的地方——“歇虎石”,普乾法師墓碑上亦有記載。如此相傳,眾人為奇。近處鄉里,遠方遊客,心愿登山,聽奇觀景。蘊空禪院從此名傳四方,每年三月十七為蘊空禪院的廟會,各地信徒齊聚於此,方圓十里民眾到此集會,山上山下,溝內溝外行人不斷,如集若市,熱鬧非凡,成為當地的一大景觀。

傳說

蘊空山神奇的蘊空禪院
蘊空禪院是個神奇的地方
神奇之何在?
當我們把“潛龍寺”、“蘊空禪院”、“闖王刀暫存關帝廟”三件古代發生的事件,有機聯繫起來進行“荒誕”的琢磨後,愈加發現華縣這片土地的確神奇。
有史料顯示,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在推翻明王朝的征戰途中,將自己指揮千軍萬馬的寶刀,寄放到了華縣露澤院堡的關帝廟內,後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征戰,終於在1644年3月19日打進北京城,使35歲的崇禎皇帝萬念俱灰,慌忙命人將皇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連夜送出宮門,然後手持寶劍逼皇后自盡,刺殺了自己的大兒子,砍斷了大女兒長平公主的左臂,再殺了小女兒昭仁公主後,最終於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的絕望中,逃出故宮後門,最後在一棵歪脖槐樹上自縊身亡。李自成君臨天下。
但誰都沒有料想到,崇禎皇帝的三個皇子卻成了“大順國”的漏網之魚。其中16歲的四皇子輾轉來到了李自成寄放寶刀的華縣,從此開始了恢復大明江山的努力。四皇子也沒想到,“大順國”竟是一個短命兒,40多天后就被大清王朝取而代之。此刻,四皇子的家仇國恨又多了一道使命——反清復明
可惜天不遂人願,大清王朝越來越興盛,反清復明成了泡影。形勢越來越讓他清楚,如果再和清廷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於是,他做出了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決定,不能讓跟隨他多年的明室官兵和百姓,在改朝換代的腥風血雨中,再去做無謂的犧牲。父皇臨死時在衣襟遺詔上對李自成“朕死……勿傷百姓一人”的乞求,竟也成了他此刻對部下官兵和百姓的長遠構想,只有自己把家仇、國讎、民族仇集於一身,出家為僧,超度眾生,才是對大明帝國的熱愛和自己百姓的唯一出路。
歷史走到這裡,已經46歲的四皇子心裡最清楚,他到華縣30年反清復明的努力,和父皇在位17年一樣,雖然殫精竭慮,但無力回天。
四皇子削髮為僧了,應該不再去想紅塵之事。但是鬱悶、超脫、悲憤、無奈的情愫,可能時時交織在一起,不斷叩擊著他的心靈,使他在每天的木魚聲和夜晚的青燈中無法平靜。所以,他73歲圓寂前夕,毅然叮囑弟子:“我是明朝的皇子,生不做清朝官,死不沾清朝土,屍柩懸空葬之。”
從此,黃河流域空前絕後地出現了一具“懸棺”。
今天,請允許我們抖開想像的翅膀,讓思維逆向振翅飛到明末清初年代的時空,可以大膽地撕開蒼天厚重的霧靄對其叩問:推翻大明江山的李闖王,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隨身寶刀暫存華縣?四皇子為什麼又在華縣懸棺葬之?這兩個本不牽連的事件,難道冥冥的天意中真是一個偶然?又真的沒有偶然背後的必然嗎?華縣這片土地,到底有什麼人類自己無法解開的謎?為什麼漢劉秀當年要在華縣潛龍寺那座山頭躲藏追殺?大宋皇帝趙匡胤為什麼要在今天的赤水哄廟處下棋撒謊哄騙陳摶老祖?等等,這些都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有一點無須質疑:所有這些謎,都和江山社稷有關。
至此,我們是否會發出一聲感嘆:華縣的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四皇子來華縣的四種傳說
漢族人講究入土為安。從陵墓的形狀來看,漢族人除唐代是以山為陵之外,其他均是堆土成大小不等的饅頭狀為陵。唯有崇禎的四皇子與眾不同,把自己的屍柩用鐵鏈懸空。從傳統意義上說,此種葬法,根本不合乎漢人入土為安的傳統。可是,為什麼呢?
懸棺,於2600多年前,就出現在我國長江三峽等地的山崖和洞穴中,高出水面多在十丈至一百丈許,曾是考古學家們一個研究課題。四皇子把自己的屍柩有別於這種懸棺形式,而用鐵鏈懸離地面,體現了一個非常時期的皇族漢人,在非常環境下的骨氣、信念和智慧。
那么,四皇子在華縣57年中,是因哪件事才決定放棄和清廷對抗,遁入空門?又在什麼情況下想出這樣一個“生不做清朝官,死不沾清朝土”的計畫來處理自己的屍柩?甚至說,這個四皇子是崇禎皇帝的真皇子嗎?
有史料記載,四皇子叫朱慈烺,1644年從紫禁城逃出後,輾轉來到陝西華縣。而民間稱四皇子為朱恆。還有人說叫朱振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謂名字,不過是人的代號而已。至於四皇子真正的名字,實際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並不重要了。因為在改朝換代的風雨中,災難使得四皇子隱姓埋名是合理的。不管他叫什麼,重要的是四皇子真正來到了華縣。
大明江山雲煙已去,李自成亦君臨天下,努爾哈赤又在關外摩拳擦掌,在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歲月里,泱泱的九州大地,山河縱橫,哪裡藏不下幾千人馬呢?四皇子在這種情況下逃亡,為什麼要選擇距京城遙遠的陝西華縣,而不到其它地方安身?
說法一:因為李自成進了京城,陝西兵力空虛,從戰略意義上考慮,有利於隱蔽下來。
說法二:據說四皇子的先姑——朱元璋的姐姐早年在華州削髮為尼,四皇子在萬般迷茫中,抱著一線希望,奔著他的先姑的名望來落腳的。
說法三:陝西地理位置重要,秦國雄踞陝西,橫掃六國,統一天下;漢劉邦占關中得天下;李自成陝西起兵,推翻了大明王朝。
說法四:清兵入關,阻止了四皇子北逃的去路。
以上四種說法,都是民間代代流傳下來的。試想,一位逃亡的皇子,能如此的眾說紛紜,可見四皇子在當時老百姓心目中的影響和威望。這些說法,於紛紜中卻肯定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四皇子經過千辛萬苦後,終於來到陝西華縣了。
對此,明史也有記載,公元1674年,清廷屢戰屢敗,不得不與崇禎皇帝太子朱慈烺議和。朱慈烺於當年農曆三月十七日上“雲寂寺”削髮為僧,法號普乾法師。1701年農曆二月十七日普乾法師圓寂後,弟子終遵師囑,用鐵索懸掛置於空中圓寢……
“大明寺”與“崇寧鎮”的來歷
相傳,四皇子朱慈烺,是崇禎皇帝立的太子。在皇子排行中為二。他在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軍兵臨剛剛進城之際,他和三皇子朱慈炯、四皇子朱慈炤在父皇安排下已經逃出宮外。之後,他又在四個大臣等人服侍下輾轉潛至華縣。又不知什麼原因,華縣百性一直稱他四皇子。
四皇子剛到華縣以後住在今日聖山,因為距華州城(華縣)和官府要道太近,經過大臣建議後,又遷至山口附近的今日大明寺隱姓埋名住了下來。至於他的先姑是否早年就在大明寺削髮為尼,現在無法考究。
大明寺在四皇子入住以前,由於天下太平,人們叫太平寺,四皇子又從此離開後,人們為了表示對明朝和太子的忠心,才改名叫大明寺。
據說,四皇子在大明寺穩定下來之後,就開始謀劃恢復大明江山的規劃,為了便於喚起百性對大明江山的擁戴,首先在方圓建造寺廟來保護自己的身份,短時間內相繼建起興國寺、護國寺、蘭若寺等廟宇。隨著事業的進一步壯大,又將住地與周圍的村莊隨即命名為大明、崇寧、崇安。再從此派生出了朱張、南王、忠王等村名。
當地80餘高齡的郝振清、郝青荷、程夢熊、李景文老人說,原來聖山、興國、護國、若蘭等廟宇牆壁上的壁畫,都是暗示反清復明的畫圖。這些說法,以及太平寺周圍村莊的命名,既表明了四皇子的隨從大臣、部下對他的忠誠,也暗喻了對崇禎皇帝亡靈的安撫,並抒發了他們反清復明的壯志。
廟宇文化對周圍百性的教化在逐步加強,百性對四皇子的擁戴也在急劇升溫。隨著時間的延續,四皇子必須按計畫實施反清復明的第二個實質性步驟。興建寺廟不論怎么說,都是喚起百姓的初期行為,要恢復大明社稷,只有招兵買馬才能在軍隊的吶喊搏殺中取得成功。中國幾千年改朝換代的歷史昭然紙上,江山是屍體的堆積,是血流成河的匯聚。四皇子更熟知大明王朝的興衰史,一定要將雄心為嚴格的軍事操練。一個真理:沒有兵權,一切都將是空談。
隨後,四皇子在清明山下,建了一個截至今天人們還在叫的十里馬場,開始訓練軍隊。
當地袁紅志老人說,這個馬場地域遼闊,屬於高原上的窪地,是一個天然的練兵場。
四皇子豎起反清復明的招兵大旗之後,周圍百姓由於對當時清廷統治漢人的傳統偏見,對四皇子的招兵買馬一呼百應,軍隊幾乎到了全民皆兵的陣勢。不久,四皇子反清復明的奏摺傳到了康熙皇帝的御案上,即派大將率兵前往征剿,萬沒料到卻被四皇子全民皆兵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一連幾次,清兵均是落荒而歸。從此,當地便有了形容四皇子軍隊打敗清兵的順口溜:
鍘刃上安杴把。
鐵叉耙子用處大,
打開了摸住啥就是啥,
看你清兵怕不怕……
四皇子理智放棄反清復明信念
清兵幾次大規模的征剿雖然失敗了,但是對一個正在強大的朝廷來說,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是繼續征剿?還是用別的方式解決?康熙皇帝開始了深層次的思考。
大清王朝臨入關前夕,皇權統治者如何統治漢人,腦筋就受過明室長年追剿李自成農民軍的大將洪承疇洗禮過。所以,他們將李自成趕出北京以後,本身對明朝皇室人員和百姓就很優待。今天,康熙皇帝派兵征剿四皇子連連失敗後,經過理智地思考,為了不再擴大雙方的傷亡,以及擴大漢人與朝廷的矛盾,決定用議和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遂派官員前往協商,只要四皇子不稱帝,就把大明這塊地方賜給他。
隨著大清王朝的逐漸興盛,反清復明的夢想,在四皇子心裡越來越成為泡影。但是,他又非常的不甘心。30年前他被父皇送出皇宮,就是為了恢復大明社稷,今日如果放棄復明行動,就等於放棄了大明江山。怎么面對父皇當年的一片苦心和列祖列宗的顏面?如果不放棄行動,官兵和百性肯定要做無謂的犧牲,又怎么對得住他們?
最後,四皇子痛苦而理智地做出了不得之而為之的決定:“接受議和。但我是明朝的太子,生不做清官,死不沾清土。
明史記載,1674年農曆三月十七日,朱慈烺上大明寺西南約3公里處鳳凰山雲寂寺削髮為僧。法號為普乾法師。鳳凰山又被他改為蘊空山,雲寂寺被改為蘊空禪院
從此,朱慈烺住過的大明寺盛況空前。並在大明、高塘、金惠、崇寧塬上,流傳這樣一首歌謠:
天也奇,地也奇,大清地盤豎起大明旗。
說也怪,唱也怪,得了大明宮,屍棺懸空中。
……
我們不難想像,歌謠是民間的韻語,因為朗朗上口而廣為流傳。這個歌謠就是康熙皇帝和四皇子最明智的選擇,表明康熙皇帝恩準大明宮存在的事實。可是,“大清地盤豎起大明旗”的景象,在一個征戰統治的封建皇權時代,誰能允許一個想推翻自己的團體存在?更何況對手是明室的太子?以此我們可以一斑窺豹康熙皇帝的胸懷與四皇子特殊情況下的理智。
這難道不是我國早期的一國兩制嗎?
“蘊空”二字出處何處?
蘊空禪院位於大明鎮西南的蘊空山上,它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
蘊空山開始叫鳳凰山。
相傳有一個叫雲禪大師,駕雲仙遊,選擇寶地於鳳凰山,遂建造了雲寂寺,開始在此設堂授經。1674年四皇子和清廷議和後,到此出家。
1701年,康熙四十年正月十五日過後,四皇子自覺力不從心,喚來眾弟子,盤膝圍坐曰:“吾乃天數已滿,力不從心。寢宮建成,棺材懸空。誓生大業未能如願。從今後‘蘊空’二字取代‘鳳凰’二字,以了心愿。蘊空含蓄,顯而不露,秘而不宣啊……”
四皇子的“蘊空”二字來於何處?華縣縣誌有一段這樣的記載:……北宋時名雲寂寺,以後因此處有蘊空和尚墓葬,改名蘊空寺……
雲寂寺,從雲禪大師建寺開始就是一個佛教道場,相傳始建東漢年間。從現在禪院內現存的寶塔碑文顯示,該院創建最晚也是1008年以前。寺院撿起來以後,隨之便有了廟會。所以說該寺院廟會至今也有1900多年的歷史。自從四皇子(普乾法師)到該寺出家修行,又將“鳳凰山”改為“蘊空山”、“雲寂寺”改成“蘊空禪院”。普乾法師圓寂“懸棺”以後,蘊空禪院農曆三月十七日這天的廟會更具特色和神秘。
蘊空禪院廟會,是大明鎮裡峪的盛大節日,山下的莊稼人不失時機搭起帳篷吆喝叫賣,五顏六色的服裝與物品,所形成的集市般的繁榮,給平靜的里峪注入了活力。方圓百里總有數以千計的信徒、遊客遠道而來,祭拜求吉。院內擊磬誦經,香菸瀰漫,鑼鼓喧天,鞭炮震耳,熱鬧非凡。其盛會,可長達五至七日之久。
誰能解開“了空遺蹟”之謎?
蘊空禪院現在的境況怎么樣?
2008年春節前的一個下午,記者在華縣文化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一行踏著殘雪,從里峪口往裡邊的蘊空禪院走。沒到來之前,心想通往禪院的峪道一定像華山和驪山通往寺院的小道一樣幽靜而神秘。可是,我們進了峪口以後才發現,這裡完全是一個沒有任何人為雕琢痕跡的小路。這條小路,其實是順著一條幽谷的水流彎彎曲曲,高高低低,逆流而上的羊腸小道。要是在夏秋季節,小道絕對被荒草和藤條侵占了。
再抬眼望去,幽谷兩旁的山體樹木還算茂盛,又給前方的禪院增加了一種好像與世隔絕的神秘。途中,文化局人員不停地給我們講述山上“老母潭”、“遇仙橋”、“歇虎石”的傳說,每一個故事結尾,總讓我們美美地回味好一陣子。
當我們逆流而上半個多小時候,前面被一座山擋住了,幽谷也從此分“丫”字型環繞而去。我站在這裡往上一看,突然間似乎理解了昔日鳳凰山的來歷,以及為什麼雲禪大師當年要在這裡建造雲寂寺設堂授經。
如果從我國所謂風水理論上講,這座山很明顯是一塊富有仙氣和靈氣的風水寶地。請看,擋住幽谷這座山勢,很像鳳凰的頭和體,“丫”字型環繞的兩座山,不就是鳳凰的兩隻翅膀嗎?峪口的村莊和進山的這條幽谷,對鳳頭來說,透氣、得食、得水。真是:
此山似鳳凰,
天成仙氣旺。
其上建禪院,
佛事千秋長。
我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盤山行走後,邁進了蘊空禪院的大門。院內現僅存大殿3間,內供釋迦主尊及文殊、普賢二菩薩。大殿右前側有廊房6間供僧侶食宿之用。禪院南端有一仿木樓閣式宋塔,再南又有普乾法師寶塔相伴。院內大鐵鐘兩個,直徑均約1.5米左右。東側清泉潺潺,南峰石澗。禪院四周蒼松翠柏,鳥語花香,神奇幽靜,實乃世外桃源。
再南行4公里為四皇子修行僻靜的石屋。
普乾法師的寶塔,是一座高約10米的方形磚塔。塔下就是“懸棺”。寢宮是法師圓寂前12年修建的。寢宮雕樑畫棟,卷飛檐。外觀極其普通的廟門上方,磚刻的圖案是一隻大象,兩邊是兩朵盛開的牡丹花。廟門內有普乾法師的彩色座像,表情嚴肅莊重,神采奕奕。三面牆壁上,一面是南山馴馬圖,一面是收復河山圖,展示了四皇子當年氣壯山河的氣魄;在座像前面,是他與大臣的商討國事的對坐圖與訓虎圖。這些壁畫,栩栩如生的刻畫了家破國亡的四皇子,把復明的宏願化作轟轟烈烈的行動。公然舉起大明的旗幟,在十里馬場招兵買馬。座像的前面,是一個長約3米,深約2米的墓道。再往裡看,石門開處,是棺木的小頭。陰森粗壯的鐵鏈,將棺木吊在離地面20厘米處,左右各有空隙。劃著名火柴,依稀可見鐵鏈吊在墓穴頂端拳頭粗的鐵棍上。
工作人員講,禪院在明清時期規模宏大,東西進深千餘米,占地20平方公里,佛堂香熏煙濃,熱鬧非凡,時至晚清衰敗。1701年農曆二月十七日,四皇子圓寂“懸棺”後,惟留墓門收頂密封。心誠的弟子們為了師父之靈早歸西天成佛,便每日按時人墓誦經。如此,天長日久,墓門則成為後世虔誠信徒或四方遊客祭掃、觀光“懸棺”之要口。無怪乎華縣民眾久有“蘊空禪院看懸棺”之話語留傳於世。
大家在慢慢觀看時,墓道上方很惹眼的“了空遺蹟”四個篆字不由得引起了議論。太子法號是普乾法師,怎么又叫“了空”?如果不叫“了空”?為什麼又要把四個字鑲在墓上的寢宮?該作何解釋?
在場的一個老人這樣說道,“了空”大概也是太子的法號吧。其實不應該念“了空遺蹟”,這邊偏旁像金字,應該念“鐵鎖空了”。這四個字說明就是鐵鎖鎖住,也是無可奈何的。鐵索表示四皇子恢復大明江山的壯志如鐵,不可動搖。可是,清朝的盛世使他復明無望,苦心難成。“空了”二字,是他痛苦的感嘆,是感嘆自己的雄心壯志付諸東流了。
老人的理解似乎很有道理。按常規,人死後不會立即修塔,佛家吃齋超度需要一段時間。四皇子圓寂前的留言,多少有反清的味道。如果讓官府知道了,豈不是會引起一些麻煩。佛家講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何找一個既能表達師傅的意願,又不讓官府動怒辦法,讓他們苦苦思考。最後終於有辦法了,另起個法號絕對兩全其美。“了空”也罷,“空了”也罷,都是對師傅奮鬥一生復明無望、又不願部下作無謂犧牲的廣闊胸懷的讚嘆。“了空”二字,寓意複雜,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到底是“了空遺蹟”?還是“鐵鎖空了”?孰錯孰對,撲朔迷離。無疑又給懸棺染上了一層神秘而耐人尋味的色彩。不過,大家對四皇子“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骨氣都敬佩不已。
有一位喜歡對聯的先生道出了大家的心聲:佛惜一地,魂秉千秋。
華縣的張汝衡詩人,在世時曾經吟道:
深谷莽原伏雷霆,幾多臥虎仰藏龍。?
單等一麾號令下,奮起圖建不世功!
父皇煤山謝天下,劫難興亡鐵肩承。
身寄空門心如烹,藏君崖旁細權衡。
悲苦獨吞惜蒼生,瞭然自罰萬事空
拒染明塵心如冰,不沾清土氣若虹。
傲骨錚錚鳴鐵鏈,懸棺悠悠千古雄!
我們走出禪院大門時,我心裡還一直在琢磨一個沒有想透的問題,四皇子以懸棺葬之,到底是想說明什麼。自己死後讓清廷知道他的骨氣?還是待到西天見到列祖列宗後,有一個能證明他始終忠於大明王朝的人間物證?
正在疑惑間,轉身看見西天一抹斜陽剛好灑過來,山上不論是逆光和順光中的松柏輪廓,都顯得格外妖嬈。禪院的牆壁和屋頂在斜陽輝映下,也瞬間披上了一層絢爛柔和的金色,讓整個禪院驟然變得更加神秘莫測起來。心底不由得湧出另一番感慨:
蘊空山,是一座神秘的山。鳳凰棲息,仙氣四溢;蘊空禪院,是一座集神話、悲壯於一起的禪院。悠悠往事,滔滔東流;懸棺,是一個傳奇、悲憤、大義、無奈的形式。難言愁苦,蒼天有眼……

廟會

蘊空山廟會的基本特徵
蘊空禪院”廟會的特徵是,在於它高度集中的反映了文化、文物、文明、考古的價值。與集市類廟會相區別,是典型的民間信仰活動廟會是高塘塬區的信仰文化空間。儒、釋、道和民間吉祥神共處一廟,香客各取所需。從而,形成了一種和諧相處的文化氛圍。
蘊空禪院”廟會是高塘及周邊地區民間香會聯合組織的活動空間,是檔次較高的民間香會的聯合組織。表達了以平民為主體的社會各階層民眾祈福消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各種香會組織在廟會上展示技藝,宣傳善行福祉的思想。從而,使“蘊空禪院”香會旺感,遊客不斷。
蘊空禪院”廟會活動的宗旨是:合會共議,民主自由,一秉虔心,公議助善,自辦廟會,體現了民間民眾極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蘊空禪院”廟會是關中東部著名的廟會活動之一,承載著大量的民俗事項,受到早期民俗學者的高度重視,圍繞其進行的學術考察,綿綿不斷,一直延續至今。
蘊空山廟會的歷史淵源
蘊空禪院位於大明鎮裡峪口村南的蘊空山上,“蘊空禪院”廟會,是民間古老傳統的廟祭活動。
據說,廟會可追溯到漢朝(漢塔為證),那時的山叫“鳳凰山”。相傳雲禪法師,駕雲仙遊,選擇寶地於此,建寺修院,設堂授經,改名為“雲寂寺”。1644年,明崇禎皇帝的四皇子朱慈琅由北京潛逃於此,厲兵秣馬養精蓄銳,立志復明。幾經與清軍交戰後,不願生靈塗炭,禍及禪院,遂與之求和。
四皇子朱慈琅在大明寺穩定下來後,就開始謀劃反清復明的大計。為了喚起百姓對自己的擁戴,首先,在附近建造寺廟來保護自己,相繼建起了興國寺、護國寺、蘭若寺等廟宇(現金惠鄉境內)。隨著反清復明事業的發展,又將周圍的一些村莊命名為大明、崇寧、崇安。隨後,又派生出了朱張、南王、忠王等村名。
從此,朱慈琅住過的大明寺盛況空前。並在大明、高塘、金惠、崇寧塬上,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天也奇,地也奇,大清地盤豎起大明旗。說也怪,唱也怪,得了大明宮,屍棺懸空中”。
公元1674年(即康熙14年),朱慈琅帶兵三次與清兵交戰,第四次戰敗,與清政府議和。從此,四皇子上“鳳凰山”削髮為僧。1701年,康熙四十年正月十五日過後,朱慈琅自覺力不從心,喚來眾弟子,盤膝圍坐,曰:“吾乃氣數已盡,力不從心,寢宮建成,棺材懸空,終生大業未能如願”,從此,“蘊空”二字取代“鳳凰”二字,以了夙願,蘊空含蓄,顯而不露,秘而不宣啊……農曆三月十七日,普乾法師圓寂,享年73歲。
遵照普乾法師遺囑,弟子們將師傅的靈棺用鐵鎖懸掛在空中,意為“生不做清官,死不沾清土”,到底是“了空遺蹟”?還是“鐵鎖空了”?孰錯孰對,撲朔迷離,無疑又給懸棺染上了一層神秘而耐人尋味的色彩。不過,大家對四皇子“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錚錚鐵骨都敬佩不已。從此,在黃河流域出現了空前絕後的一具“懸棺”,吸進著國內外的遊客到此觀光旅遊。
蘊空禪院廟會歷史悠久,據考證,從東漢就有此習俗,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每逢農曆三月十七日,方圓幾百里的人們起早朝山奔廟會,祭拜祈福,遊人如織,寺院擊罄吟經,香菸繚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
農曆三月十七日有三層含義,一是,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後,四皇子到華縣大明生活了十七年;二是,四皇子在蘊空禪院削髮為僧十七年;三是,普乾法師圓寂十七年後,正好湊成三個十七,因此,就以每年農曆三月十七日,定為蘊空禪院廟會活動日。還有一種說法,蘊空禪院廟會這一天,忌演《煤山上吊》這齣戲。若唱此戲,必下大雨。
每年三月十七日,觀光旅遊的人們絡繹不絕。從山下到山上,人們攀登“之”形的十八盤,途經一對大石,傳說四皇子朱慈琅從山下背糧路過此石時,遇見兩隻老虎面對面而臥,擋住去路,嚇的他急忙將糧食放在路邊,隻身逃離。後來,再次下山,才將糧食背上山。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才把這兩塊石頭叫作“歇虎石”。
又據傳說,四皇子朱慈琅繼續向山頂攀登,路過文章閣,經常進廟供奉孔聖人(一說是韓愈)。於是就漸漸形成了一種習慣,後來文人登山,必效仿之。
還有一種傳說,在山頂廟的東側,有一清泉,當時雲寂和尚來到此處,沒有水喝,到處找水。後來,在東側的山溝里用钁頭無意挖出一眼清泉,至今泉水淙淙,長流不息。
蘊空禪院”的古建築風格為:原山下有一座雕樑畫棟、建築宏偉的大殿和占地數畝的大佛院,因年久失修而被毀。北面三間“大雄寶殿”塑有釋迦牟尼佛像。南面三間“十八羅漢”大殿,現已被毀。“懸棺陵”、據說原山上塔群林立,後因地震等原因,無數塔被毀,現僅留漢塔、宋塔、清塔,唯清塔碑文歷歷在目。
院門三間,門上懸掛“雲寂寺”現牌子已毀。院內有直徑約一米大的鐵鐘兩個,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鐘聲傳至遠方,民眾常常聽到鐘聲,現已被毀。以上所有建築組成了一座完整的別有風格的古建四合院。
蘊空山廟會的基本內容
一、“蘊空禪院”的古建築:
1、北面三間“大雄寶殿”塑有釋迦牟尼佛像。
2、南面三間“十八羅漢”大殿(被毀)卷棚(被毀)“懸棺陵”、“漢塔、宋塔、清塔三個塔均有塔碑(文)。
3、東面有:“藥王洞”、“送子娘娘洞”、“關公洞”,這幾個洞由北向南依次排列。
4、西面有“廂房”供師徒食宿之處。
5、院門三間,門上懸掛“雲寂寺”牌子(被毀)。
6、院內有直徑約一米大的鐵鐘兩個(被毀)以上組成一座完整的古建四合院。
二、“蘊空禪院”廟會主要活動:
1、北殿“大雄寶殿”擊罄念經、叩頭、燒香。
2、東面:
①“藥王洞”祭神求藥免除病魔。
②“送子娘娘洞”祭神、祈禱、求子。
③“關公洞”崇拜英烈,為國為民效忠。
3、南殿數“羅漢”。
4、瞻仰中外歷史奇蹟——懸棺。
5、遊覽觀光“三塔”(漢塔、宋塔、清塔)。
6、禪院向南約兩華里之處,途經“野雞嶺”到“石破嘴”有一石屋,乃是“普乾法師”避靜安神之室。
除此之外,附近的五社村民捧香盤、供品,從四面八方排著隊向禪院奔去,這時“三眼槍”鳴槍祭拜。山上山下,峪道、峪口、河邊、林蔭下賣吃食的攤販高聲吆喝,人流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商販、雜耍、自樂班、秧歌、鑼鼓、社火、皮影、科技圖書、字畫交易、地攤問診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各具特色。這些場面組合在一起,顯得格外熱鬧。民眾在此遊覽,既豐富了知識,又陶冶了性情,還活躍了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