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關係七十年

蘇美關係七十年

《蘇美關係七十年》是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全文從歷史的角度,對美蘇關係的這兩條主線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

基本介紹

  • 書名:蘇美關係七十年
  • ISBN:978-7010-0911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開本: 32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1月1日)
平裝: 493頁
開本: 32開
ISBN:978-7010-0911
尺寸: 20 x 13.8 x 2 cm
重量: 481 g

內容簡介

蘇美關係是歷史上第一種兩種根本對立的意識形態、社會政治制度國家的關係問題。這一關係在20世紀的國際關係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度主導了國際關係發展的主流,使世界各國無不受到其關係發展的影響。在蘇聯解體的情況下,用中國人眼光、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從總體上正確處理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存與共處的關係,如何在根本制度對立的情況下,既堅持其根本制度不變,又能妥善處理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化解其在各方面的進攻,是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的。
全書共分七章。 第一章分析了蘇俄初創時期列寧的對外政策思想,指出列寧是堅持革命原則與套用靈活妥協方法的策略大師,他從未忘記“誰戰勝誰”的問題,但又主張在現實中堅持“和平共處”的策略方針。
第二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形成的美蘇同盟關係中存在的共同利益、矛盾鬥爭進行了分析。指出共同對敵是聯盟形成的基礎,而對各自利益的考慮則是破壞聯盟基礎的基本因素。蘇美英三國的意識形態情結,蘇聯戰前戰後的擴張主義行為,英國力圖維護帝國,美國欲要主導世界的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聯盟瓦解、反目為仇、鬥爭又起。
第三章揭露了近代國際關係中的實力原則和勢力範圍原則在二戰後的大國關係中復活了。蘇聯要維護戰爭中奪得領土和範圍與美國要稱霸全救的政策迎頭相撞。打著意識形態的旗號行強權政治之實,這就是冷戰出現的原因及其實質。在這一點上,杜魯門與史達林不相上下。
第四章分析了赫魯雪夫與艾豪威爾時期稍有緩和的原因。指出赫魯雪夫的現實和解政策和和平共處的外交路線是導致蘇美關係初步緩和的主動因素,而艾森豪和杜勒斯的僵硬不妥協政策則是緩和不能發展的消極破壞因素。鬥爭和說衝突仍是這個時期的旋律。
第五章指出,社會主義蘇聯現實力量的大力增強和美國深陷越戰不能自拔的窘況是六七十年代美蘇關係出現緩和的基本因素。。全作性競爭有所發展,但蘇攻美守的形勢不能維持長久。勃烈日涅夫只顧追求超級大國地位,而忘記了社會主義的基本任務,錯過了科技革命和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擴張政策遺患無窮、有百害而無一利,也是要失敗的。
第六章說明由於蘇聯不能正確處理內外政策的關係而使自己日益陷入被動停滯的境地,自蘇聯成立以來專注重工業發展的計畫經濟已現衰敗之像。戈巴契夫過分退讓的政策雖有利於國際形勢總緩和,卻不能減緩反而促進了“振興抗蘇”的里概對蘇聯的全面擠壓和演變班策的加劇。
第七章揭露了美國政府“圖窮匕見”、假友真敵的面目,指出布希政府的“超越遏制”戰略是瓦解蘇聯東歐集團的重要因素。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早期蘇美關係
第一節 列寧對外政策思想和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的對美政策
一、特殊歷史時代列寧的“世界革命”理論與實踐
二、列寧關於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的思想
三、列寧關於“善於利用帝國主義者之間的矛盾和樹立”鞏固發展自己的思想
四、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的對美政策
第二節 美國的不承認政策及其思想根源
一、美國對蘇不承認政策的形成
二、不承認政策在二十年代的繼續
三、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美國反蘇政策的加強
四、不承認政策的意識形態根源
第三節 蘇美建交和兩國關係的曲折發展
一、羅斯福對蘇承認政策的由來
二、羅斯福政府轉變對蘇政策的經過
三、蘇美建交後兩國關係的曲折發展
第二章 合作與衝突
第一節 史達林外交思想及其功過
一、史達林對蘇聯外部世界的認識
二、蘇德戰爭前夕,史達林的錯誤思想
第二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西方的合作與衝突
一、最初的美國援助和對蘇實施租借法
二、開闢第二戰場之爭
三、戰後分割歐洲之爭
四、其他爭論
五、羅斯福最後的對蘇思想
第三章 冷戰與對峙
第一節 冷戰的起源
一、“冷戰”和冷戰的起源
二、戰後邱吉爾、杜魯門的對蘇政策
三、史達林對戰後世界形勢的思考
第二節 衝突和對峙
一、聯盟中的不和諧音
二、聯盟破裂
三、對早期冷戰的總結
第四章 對抗中的非穩定緩和
第一節 赫魯雪夫的外交思想
第二節 艾森豪時期的初步緩和
第五章 鬥爭與緩和和交織的年代
第六章 新冷戰與新緩和
第七章 蘇聯解體前夕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