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獻杯

蘇獻杯(1887~1959)字瑞傳。福建德化大銘聯春睦聯堂人。勞工勤儉致富的華僑實業家,現代知名愛國僑胞。蘇獻杯生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祖輩務農,家境貧寒。父蘇茂,為望子成龍,克服困難送他讀了幾年私塾。光緒廿八年(1902)獻杯16歲,為避匪亂,遠渡重洋,於馬來亞謀生。初到時打雜工,後來到彭直涼墾荒種植橡膠等熱帶作物,勤苦經營,不久遂成小康。後接其胞兄等一家人到馬來亞,協力奮鬥,甚有發展。民國元年(1912),蘇獻杯結婚成家,與兄分爨,各自經營,兄弟倆仍致力於橡膠、咖啡等種植業。獻杯妻陳從娘,出身於勞工家庭,勤勉儉樸,夫妻倆同心同德刻苦經營,實業興旺,不久家境已相當富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獻杯
  • 別名:字瑞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德化大銘聯春睦聯堂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59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蘇獻杯(1887~1959)字瑞傳。福建德化大銘聯春睦聯堂人。勞工勤儉致富的華僑實業家,現代知名愛國僑胞。
蘇獻杯生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祖輩務農,家境貧寒。父蘇茂,為望子成龍,克服困難送他讀了幾年私塾。光緒廿八年(1902)獻杯16歲,為避匪亂,遠渡重洋,於馬來亞謀生。初到時打雜工,後來到彭直涼墾荒種植橡膠等熱帶作物,勤苦經營,不久遂成小康。後接其胞兄等一家人到馬來亞,協力奮鬥,甚有發展。民國元年(1912),蘇獻杯結婚成家,與兄分爨,各自經營,兄弟倆仍致力於橡膠、咖啡等種植業。獻杯妻陳從娘,出身於勞工家庭,勤勉儉樸,夫妻倆同心同德刻苦經營,實業興旺,不久家境已相當富裕。
清末民初,國家衰敗,社會動盪,兵災匪劫,百姓遭殃,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福建閩南一帶,尤其德化受難更深。因此,獻杯家鄉及其鄰里相率南渡找他幫助解決生計者達100餘人,獻杯想盡辦法,一一給予安排就業、安家,或出資幫助其成家。僑民驟增,他們在獻杯的關懷幫助與妥善組織下,發揚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勤勞儉樸、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與創業精神,通力合作,不斷開拓,把彭直涼荒無人煙的大片林海,逐漸開闢墾成美麗的種植園,長滿茂密的橡膠樹、咖啡、甘密等熱帶作物,建設為人煙稠密的以華人為主的商埠。在這同時,獻杯還捐資創辦華僑學校,繼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僑胞人才。蘇獻杯成為直涼埠的開山祖,為僑居國的地方開發作出卓著的貢獻。英殖民政府與當地彭亨蘇丹肯定其開拓直涼埠的功績,授與太平局(J·P)榮譽。民國27年(1938),為發展直涼埠的交通運輸事業,又向英殖民政府建議開闢直涼至淡馬魯公路,得到英殖民政府的準許,並委託其承包修建。公路建成,惠及全埠,工商業等更加發達繁榮,更受僑眾稱譽。
蘇獻杯用勞動的雙手,從打工到自己拓荒墾種創業,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奮鬥,其實業已有一定的規模。至民國24年(1935),擁有橡膠園300餘英畝,咖啡園30餘英畝,甘密間種樹膠園80餘英畝;還辦有橡膠加工廠。這時,蘇獻杯已成為當地首富的實業家。英殖民政府於1927年特舉他為淡馬魯縣參議員,後來又舉他為淡馬魯橡膠執照局參議。1935年,當地蘇丹國王冊封他為“彭亨太平局紳”。
蘇獻杯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化。他關心華僑利益,為華僑的聯誼、團結與維護其利益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很大貢獻。他捐資創辦直涼華僑學校外,又捐資倡辦其他地方的華僑學校,如文德甲中華學校等。又創建直涼德化同鄉會會館及其他地方的華人會館。華僑內部發生矛盾,他主持公道協商調解;華人與其他人發生事故與糾紛,他出面據理力爭。因此,受到廣大華僑的擁戴,先後分別被推為直涼華僑學校董事長,直涼德化會館主席,文德甲中華學校建委會會長,馬六甲德化會館名譽總理,淡馬魯福建中華商會副會長,淡馬魯福建會館副會長等。他關心家鄉建設,關懷祖國的獨立富強與民主進步事業,並做了大量工作。
民國24年(1935),德化縣城西門龍津橋被洪水沖毀。蘇獻杯在南洋募集10000餘元,交建橋董事王成舉帶回德化,建成德化第一座石墩鋼架混凝土新橋(即今龍津橋靠西的一半,靠東的一半為1977年擴建加寬)。
民國17年(1928)5月,濟南“五三慘案”爆發,蘇獻杯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暴行無比憤慨,對5000餘名無辜被殺害的死難同胞無限同情。他大力宣傳揭露日寇侵略者的罪行,激勵華僑投入愛國運動,被直涼埠華僑推為“濟南慘案”募捐組織領導人,與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組織的“山東慘禍籌賑會”緊密配合,發動華僑捐款賑濟受難同胞。民國26年(1937)“七七事變”爆發,蘇獻杯更加義憤填膺,發動廣大華僑聲援與支持祖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於直涼埠成立“直涼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並被舉為主席。次年,南洋各屬華僑在陳嘉庚先生的領導下,召開“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代表大會”,會上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蘇獻杯被選為南僑總會執行委員。他自已積極帶頭捐款,又大力發動僑胞募捐。他認為,“沒有祖國就沒有華僑,要保僑就要先保衛祖國”。並大力宣傳抵制日貨。
蘇獻杯富有民族氣節。他認為,華僑旅居外國,要不忘培養自己子女對祖國的民族感情,既要學外文,也要學中文。民國19年(1930)他送長子偉民回國就讀廈門集美中學,畢業後返馬來亞彭亨州任教。民國28年(1939),又送次子德民回國就學國立中山大學,並鼓勵他留在祖國參加抗日工作。
民國30年(1941)12月,日軍南侵占領馬來亞時,被日本侵略者拘捕並酷刑,致成終生殘疾。1959年謝世,享年73歲。

人物評價

蘇獻杯一生勤儉刻苦,生活簡樸,為人謙遜,凡事身體力行,不失勞動人民的本色。他經常親自帶領兒女與園工一起參加橡膠種植等各種勞動,虛心向工人學習,尊稱工人為師傅。所以,他對橡膠的種植、管理、采脂以至加工等一系列生產技術、知識與操作勞動都非常熟悉。尤其對橡膠樹的種植與管理,深有鑽研,成為一位橡膠種植的“專家”。他把自己大片的橡膠樹,嫁接上從巴西引進的良種,使其產量獲得比別人更好的收成。蘇獻杯胸懷祖國,急公好義,對祖國人民的正義事業不遺餘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